PO18

4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在黎宅里历练一年,他现下做家务根本不需要脑子,洗碗拖地晾衣服,一套下来行云流水,多的是心思去想别的事。
    想黎琛的事。
    黎琛是很疯,但他从来没往精神病这方面猜测过;或许有,但很快就被否决。他一直以为黎琛是个健全的人,只是有性格缺陷。
    还是因为自从遇见黎琛以后,他的世界就全被黎琛强硬挤满,只容得黎琛一人的喜怒哀乐,所以感知能力就退化了。
    局外人能轻易察觉黎琛的性格缺陷已经演化为疾病,而他季绍庭就迟钝又愚昧,竟然看不出这病正在蚕食黎琛。
    季绍庭的胸腔里一刹刺出锐利的痛感。
    他很急地喘了一口气,企图以吸入空气的方式遏制疼痛,但没有用。他觉得自己好糟糕,糟糕透了。黎琛是过去式,是个无关紧要的陌生人,他生病了跟他有什么关系,他为什么要为他心疼。
    是黎琛逼他离开的,这不是借口,这是事实。他不必为了他而感到内疚,这样根本没有意思,除了令自己痛苦,他什么都改变不了。
    早先休息,季绍庭告诉自己,等明天睡一觉起来就没有事了。
    夜晚总是令人多愁善感,等明早的阳光照进来,角角落落都敞亮,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家庭医生介绍来的精神科主任姓李,六十左右正处半退休状态,头发花白,胖墩墩的,是那种电视剧中典型的老好人的形象。
    他让黎琛叫他老李,黎琛端坐沙发上,客客气气地喊了声:“李医生。”
    李医生的肩膀就往上一耸,整个人变得更加圆滚滚,呵呵笑着,没有再说什么,直接切入了正题:“诊断这事吧,其实还是得在医院做,有仪器,得验验血、看看眼珠子,不过咱这第一次见,没事、没事,就当聊聊天,啊。”
    黎琛很防人,但无论如何他得承认,这个老头子给人的整体印象不算差,至少没什么攻击性。
    他稍稍调整了一下坐姿,微微点头,示意李医生继续。
    李医生已经从黎琛的家庭医生那里得到过一些背景了,大致知道这段病情的核心所在,所以问的问题都尽量避开关键词,很温和。做这一行忌讳一针见血,整场谈话下来他甚至没有提起任何病名。
    黎琛都不知道这场对话到底有没有营养,他还以为这医生多少会问些季绍庭的事,但他没有。
    最后还是黎琛自己开口:“你怎么不问问我的妻子?”
    那医生还是一张笑呵呵的脸庞:“如果您肯说,我老乐意听。”
    他当然知道妻子这角色在眼前这出病情里占据了多重要的一环。
    我的妻子,李医生心想,他给他的指代还是妻子。
    黎琛想尽量以客观的角度评论季绍庭,但抱持这样想法的后果就是他只有一句话可说:“他在一间儿童慈善机构工作,过了下个月就二十七岁。”
    他对季绍庭的很多看法都是主观的,带着自我对立的撕扯:爱他善良,又恨他善良到过界成圣;爱他体贴,又恨他细致入微什么心事都藏着,直至事态无可挽回才轰然爆发。
    但这一句客观的工作性质已经说明了很多,李医生了然地点了点头,既没有评价也没有追问,只说:“明白了。”
    做儿童工作的一般都温和,更何况是儿童慈善工作。
    黎琛这种人他接触得不少,很多精神病患者的共通点就是对他人的尖锐敌意。
    所以他会对妻子离开的事耿耿于怀,因为他的妻子在他眼里是世上最无害的一个人,是他所有安全感的来源。而当这世上最无害的一个人、下定决心给他最致命的一击,就代表剩余的全世界都要与他为敌。
    人类是群居性动物,那种对孤立无援的恐惧,一直印刻在基因里代代相传至今。
    李医生心想:这种情况,未必吃药就能根治。
    夸张点即是无药可救。
    但从他口里出来,就成了轻轻松松的一句:“黎先生不用担心,我觉得您这状态,还没到服用药物的程度。我们不如就先从今天这样的聊天开始吧,就约每个星期的这个时间点怎么样?我们这门手艺有点不同,见效不快,但相信我,情况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39 他得好起来
    李医生在回医院的路上重新梳理了一遍与黎琛的对话,结论是他的情况还未严重到可以被确诊为精神疾病。
    首先黎琛真正发病的时间持续不长,也就这个月的事;再者今天与他会面时,他的行为举止与常人根本无异,即便他的精神状态不佳,但发言依然条理清晰,在谈起季绍庭时也没有情绪崩溃的迹象。
    最重要的是他非常配合治疗,康复的意欲相当强烈,不像其他病人常见的那样,对初次见面的医生以及后续的安排充满恐惧。
    比起精神病,纠缠着黎琛的更像是一种过分防御的应激机制,是他的性格缺陷:敏感、多疑、不能接受挫败,掌控欲强至无以复加,可偏偏他越想紧攥在手就越适得其反。
    家庭背景复杂,成长过程缺乏来自权威形象比如父母亲的认可,好不容易遇见个可以建立亲密关系以弥补早年缺漏的人,立刻就发了狂地索求。
    黎琛不是生理出问题,是心理出问题。
    照理下次过来李医生该带个临床心理学家,但是黎琛这病人的社会地位过高,他的情况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李医生在这一门里浸淫多年了,但也不能百分百地肯定,自己能帮到黎琛。
    精神这一科跟其他不一样,从来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每一个病人都是场持久战,更甚者病况会终生反复无常。
    但他对黎琛倒是有信心,除却他本身情况并不严重、而且积极求医,也因他的病因清晰,是一条可见的导火线:他的妻子。
    于是在同黎琛一周一会面的同时,他联系到了季临章。
    倒也不是难事,黎琛是个公众人物,他亲家的消息都是可以从新闻媒体里信手取得的,李医生的电话直接打进了季临章的公司。
    自我介绍、表明来意,通话那端的季临章沉默了两三秒,应了好:“您留个联系方式,我会尽快安排时间跟您见面。”
    他们两个星期后就见面了,那天季临章刚好有事需要南下,约在了南云一间咖啡厅。
    天气好,阳光从玻璃外穿透进来,映着一桌子的诊断报告。
    李医生这人长得太和蔼,话术也高明,即便季临章是抱持着警戒的心理前来,谈着谈着态度也不禁变得温和。
    但温和不代表要改变立场,在对待季绍庭与黎琛的问题上他很坚定:“我明白黎先生的处境,但是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