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1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时的建筑工艺尚不发达,湘江两岸往返的运输只能依赖船只。
    其实,自从1933年长城抗战以后,清华大学就开始考虑南迁之事,到1936年11月正式动工,决定在长沙设立分校。但是,由于之前雨季的影响,建筑工期无法缩短,我们开学的时候,学校之前在建的校舍尚未竣工,而且,也不够用。
    后来,还是教育部出面,学校与湖南省教育厅事先租得长沙城内韭菜园的圣经学院作为校舍。圣经学院是美国教会经营的,校园非常清净,教室内的桌椅设备也比较完备。但是,全校只有一座三层正楼,宿舍三座,无法容纳我们这么多的师生。
    正楼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作为教室和实验室。
    但,宿舍不够用,宿舍仅能作为单身教职员的宿舍。
    当时,有很多人帮我们。
    中央警官学校让出了陆军第四十九标的三座营房,这成为了男生宿舍。一座涵德女校楼房,这是女生宿舍,能容纳一千人左右。
    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依然无处安置,后来,他们只能在附近新盖的民房那边租了一个地方,但,里面没有床,他们只能在地板上铺上草,直接睡在上面,吃饭也在那边。
    将就着解决了这些问题,还是有新的问题。
    数十里外,南岳的圣经学校成为了分校校舍,能容纳文学院教职员30多人、学生约200人。
    工科学生则分别在湖南大学、重庆大学、南昌航空机械学校上课。理科实验设备,只能一部分则暂借湖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使用,一部分筹款购置。
    我理科的同学说,他们到湘雅医学院上实验课,常常要步行半小时左右才能达到。
    可是,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开心,毕竟,有一块地方,依旧能让我们安心上学,这便是好的。
    虽然设备简陋,虽然条件艰苦,但学校大致还差强人意。
    最重要的,是我们所有师生的精神风貌。那种难以用语言去表述的乐观,因为心中有光。
    那时,图书馆很有限,但阅览室却座无虚席。如果去得晚了,会找不到座位。所有同学都如此勤奋。
    尽管开学当天,就有日本飞机光顾,然后,接连的轰炸更是伤及市民。可是,我们不怕。也许是周围教授和同学们那种劲头,那种炮火中的淡然从容感染了所有人。
    当时虽然困难,但我们还是正式开课。在苦难中坚持,我们所有人都做到了。
    教授依然正常上课,我们的考试也正常进行。
    那时,我们本来以为,长沙还算安全,是可以让我们安放书桌的地方。
    可是,后来,我们却发现,这句话说早了。
    逃离了北平之后,我们所在的长沙,也连遭日机轰炸。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得到了消息,上海陷落了。
    经过三个月的顽强抵抗,经过几十万军队的战斗,上海,终究是沦陷了。
    不过,尽管没能守住上海,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他们速胜的既定计划,也被中国人打破。
    可是,打破他们这个梦,用的,是我们的人命啊。
    然后,是南京。
    淞沪会战失利后,又开始了南京保卫战。
    国民政府也已经迁到重庆。
    南京,最终,也没能守住。
    1937年12月13日晨,日军攻入南京城。
    然后,他们开始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
    对于中国人来讲,这是一场噩梦,一场永远忘不掉的噩梦。
    占领南京后,侵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在这个过程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的家庭支离破碎。
    看到报纸上的新闻后,无数同学红了眼眶。
    中国人被当做活靶,成了日本人杀人比赛的工具;江边,一轮又一轮的扫射,在他们眼中宛如儿戏;无数女性,被侮辱,被折磨。
    那时的南京,曾经的六朝古都,曾经繁华的金陵,成了人间地狱。
    第 11 章
    日军的轰炸日益肆虐,尤其是南京陷落后,我们的教学秩序更是难以维持。
    经常是我们正在上课,空袭警报就突然响起,我们不得已停了课。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快速藏起一些较为珍贵的物品,比如,热水瓶、笔记、书,然后,在轰炸警报声音的陪同下,跑到山上去。
    这是常有的事情。
    这样的奔跑,有时候,只是地点发生一下改变,要么从学校跑,要么从宿舍跑。
    我们不知道日军什么时候会正式攻打长沙。
    同学们在圣经学院的大草坪上举行集会,我们悲壮挥泪,表示坚决抗战到底。
    或许,这就是那时,中国青年心底最真实的想法。
    尽管,此时,我们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