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25
,并宣称“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并且光是由粒子构成的。”
牛顿的这个发现受到了受到皇家学会多数人的欢迎,但却引得了胡克不快。
胡克认为光是一种波,所以他在阅读报告中写道,“自我所从事的实验和观测,甚至从他的实验中,我完全可以证明光是一种脉冲。”随后,他和牛顿的争论便日趋激烈起来,最终牛顿恼羞成怒,写信给皇家学会秘书,要求退出皇家学会。
尽管牛顿因为被众人的挽留而依旧呆在皇家学会,但他们却从此结下了梁子。
几年之后,牛顿又发表了一篇光学论文,这自然又再次招到了胡克的抨击,胡克认为牛顿的论文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来自他的《显微图谱》一书,有人将胡克的说法透露给了牛顿,牛顿则强硬地给予了回复,“我强烈要求胡克先生向我指出,我的论文中的哪一部分是如他所暗示的,取自他的巨著《显微图谱》?”
后来,胡克绕过皇家学会直接给牛顿写了一封信,“我确认您在这方面所下的功夫比我深得多,也确信无法找到比您更适合、更能干的人来研究这些题材……如果我从事的职务允许的话,这都是我自己想完成的事,尽管我很清楚,这只需要具有比你稍微低一些的才能就可以。”
胡克的这封信看似彬彬有礼,实则对牛顿充满了讥讽。
牛顿显然也不是省油的灯,他也立即给胡克回了一封信,“笛卡尔踏出了很好的一步,而您则推进了许多方面的发展……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这番话看似恭维胡克的成就,实际上却是讥讽胡克的。
因为胡克长得很矮小,而且还有些驼背。
牛顿这番话的潜台词是,“我的成功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你却是一个小矮子。”
田父回复田立心的,正是牛顿说这番话的本意了。
田立心被父亲怼得差点就背过气去,但还是笑着将笔记本电脑摆到了他的面前,“我的意思是,你要研究《山海经》,可以先刷刷有关《山海经》的论文啊,现在在网上找论文很方便的,我平常都在知网上刷论文玩,此前就看过甲骨文专家孙志忠教授写的论文,我觉得他在论文中论述的一个观点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田立心说着话,又将电话线从电话中拔掉连接到了笔记本上,开始拨号上网。
“刷论文?”田父听了儿子的话,情不自禁地点了点头,又追问道,“你这话也挺有启发性的,那个孙教授的论文里的观点是什么?”
“要研究《石头记》,当然要从研究曹公的生平和成书背景开始,要研究《山海经》,当然也要先研究这本书到底成书于何时,成书的时代背景以及为什么要写出这样一本经书。而孙教授的论文题目叫《山海经和山海图》,他论证的正是《山海经》来源于《山海图》这一观点,我觉得蛮有道理的。”
“《山海图》?有这么一本书吗?”
“就是古籍里的经常会出现的‘河图玉板’,或者说,《山海图》来源于河图玉板。”田立心说着话,便在刚打开的网页中搜索了一番,上面便出现了《初学记》、《御览》、《帝王世纪》、《博物志》等几本古籍中有关河图玉板的引文。
“黄帝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天大雾三日。帝游洛水之上,见大鱼,杀五牲以醮之,天乃甚雨,七日七夜色,鱼流,始得图书。”
“帝尧在位,圣德光洽。河洛之滨,得玉板方尺,图天地之形。又获金璧之瑞,文字炳列,记天地造化之始。”
……
田父一脸懵逼地看着田立心的一番操作,默读了一番之后便忍不住自言自语起来,“‘地之形’很好,说的就是地形图吧?天之形是什么?天还有形状?古代讲究的不是天圆地方吗?”
“我觉得,‘天之形’可以理解为是天象图,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星象。”
“那么,‘金璧之瑞,文字炳列’呢?”
“大概是,帝尧发现的书并非图画,而只是文字书吧?也就是说,在帝尧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文字。而这些玉板和金璧,就是《山海经》的资料来源了。古代帝王都有将当时的历史、地理刻于玉板上的传统,藏之名山、沉于河洛,形式上自然是为了封禅或祭河的。这些先祖先们留下了玉板,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辅助记忆,后人收集到河图玉板加以整理、修订,年复一年,代复一代,这也是《山海经》能记录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前的历史地理的真正原因。后来,帝尧整理,大禹时又有补充,并铭于九鼎,伯益据以成书,这就是后世的《山海图》和《山海经》了。”
“《山海经》不是地理书吗?怎么还有历史?还有,里边的的奇人怪兽、神木灵石等等,你又怎么解释?难道上古之时,还真有三头的人、九尾的狐、六足的兽以及人面马身、人面牛身、人面鸟身等怪物?”
“当然不是!《山海经》中之所以会出现光怪陆离的东西,显然是因为后人对《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