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7
个,也掌不住笑了。
我前世的普通话可是相当标准,眼下穿到这个蒙古小女孩的身体上,舌头也不利索了。
“慢慢来,你比我当初强多了。”真金笑着安慰道,又招呼我过去喝茶。
他取出一块棕黑色的茶饼,拆下一小块,碾成茶末,又放在茶碗里,而后注上些许沸水,将茶末搅成膏状,再注入沸水,并用茶筅旋转搅动茶汤,调弄出各式各样的汤花。几番下来,茶香四溢,红澄澄的茶汤已安静地卧于碗里。
我看他倒不是为了品茶,而是享受点茶击拂的乐趣了。作为一个蒙古王子,竟学了一套汉人士大夫的点茶法,也是够风雅的了。
他把茶汤倒入了一个青瓷茶盏里,双手递与我,嘱咐道:“小心烫着。”
我用小手接过,慢慢啜饮一口,虽有些烫,但茶汤一经入口,就满齿留香,起初还略带苦涩,而后就舌根生津,甜丝丝的。我不由得暗暗称奇。
“大理那边的‘步日部’,可还喝得习惯?和奶茶比,哪个更好喝?”真金笑着又给我斟上茶,问道。
“步日部?大理那边的?”我默默地念了几声,仔细回想着自己知道的名茶,心中恍悟,不会是云南的普洱茶吧?茶汤色泽橙红透亮,又能回甘生津,怕是不差了。
见我时而迷惑,时而又若有所悟的样子,真金又笑了笑:“仔细尝尝,汤水咽下过后,是能回甘的。是不是有点甜?”
我又品了品,笑道:“不错不错,味道虽比奶茶淡多了,但更有余味。”
“喜欢的话就多到我这里来,能找到个品茶论道的小友,也是一件乐事。”
我满心欢喜地应了,顺便还附加了要求:“哥哥,待你师傅回来,要是讲《资治通鉴》的话,我也想跟着学。我就喜欢听故事!”
真金听了,起初一愣,而后由衷地笑了,频频点头:“你对汉学这么感兴趣,真是让我意外又欢喜。到时我就跟父王说了去。”
“嗯!”我用力点头回应,弯唇笑了。
第23章 日常
喝了五六盏茶汤后,只觉茶味渐淡,真金问我要不要再尝尝其他的茶品。我摆摆手,自己刚才喝了那么多汤水,已有饱腹感了,再者味蕾也审美疲劳了。
“下次再尝尝其他的。”我建议道。
真金自己又饮了两盏,就命奴婢撤下茶具,自己起身来至书案前坐定,又招呼我过去。
“还不会写蒙古字罢?”真金摸摸我的头发,笑问。
我愣了一下,随即才想起:蒙古人原本是没有文字的,只说口语。后来成吉思汗征服乃蛮部,俘获了一名学者叫塔塔统阿,才在畏兀儿文字的基础上创制了蒙古字,并命贵族子弟学习。就是如今,也并非所有蒙古人都能习字。
我前世也是学过几年蒙语的,口语虽说不好,书面文字却还多少记得。至于察苏小公主识不识字,我就不清楚了。不过我后来倒是跟着不忽木学过一些,呃,只是拿着草棍在沙地上划拉几下而已。
见我神色懵懂,真金笑了笑,在书案上铺好纸张,用镇尺压好,从笔架上取下一管中锋,递与我。
前世也多少练过几笔书法,虽不专业,基本的用笔法度还是略知一二。楷书练的最多的是赵体。赵孟頫的字莹润秀丽,很合我的眼缘。唔,突然想起这位书画大家就是生活在元代,也不知以后的日子能否得见!
煞有介事地握起那管中锋,调整了一下位置,奈何手太小,还握不稳。沾了沾调好的墨,心中揣度半天,才颤巍巍地下笔。先是写了一个蒙古字“cha.su”(口语发音),即是我的蒙古名字。写好后审度片刻,总是不大满意,蒙古字比汉字好写些,然而我手腕无力,字干看起来毫无根骨,有的地方运笔时又用力过重,显得肥厚了些。
真金端详了一会儿,点评道:“初具模样了,只是还不成形,需练一练。我教你写汉文名字。”
他握起我的手,将笔杆端正,凝神片刻,在纸上一笔一划地写下“察苏”二字。这两个字糅合着他的笔意,应该也是刻意练过的,我看了一会儿,只觉端厚方正,却看不出他临的是谁的帖。我也不多理会,自己又握起笔,在纸上把名字写了五六遍。奈何心中虽有丘壑,但手腕无力,终究落不到纸面上,书法荒疏很久,原本的底子都没有了。这几个字,架构疏散,又大小不一,肥瘦不均。我有些郁闷,放下笔,直瞪着这些大字出神。
真金看了,眼里却闪过赞赏之色,拍着我的肩安抚道:“像是练过的,已经很好了。到时跟着师傅一起读书,再从头修习一遍,必能成器。”
而后,他又随意取下一本书,挑了几句浅显的话,跟我讲解一番。我犹记得,那字句是《孝经》里的,不忽木也曾跟我讲过,但也认真地听了一遍。
真金见我听得认真,颇为欢喜,兴致一高,又给我讲了几个史书中的段子。这时的真金不像平时那般持重,眉宇间洋溢着兴奋的神色,眼睛黑亮,光泽涌动,比平日多了些稚气,整张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