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第18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未知

    二净,现在不知道躺在哪个角落。

    “看了看了。”李思明连忙答道,“写得很好。”

    “那里说说看,好在哪里?”

    “都好,文字优美,语句通顺,主题思想鲜明。”李思明胡扯道。

    “哼,你这是给小学生评作文啊?”杨月对他的敷衍很不满意。

    “我实事求是嘛,表扬你也有错?”

    “那你就不能说说缺点?”

    “要说缺点嘛。”李思明搜索枯肠,好半天才找那么点,“缺点也是有的,这个结尾不好。小说最后是个大团员,这也太普通了!”

    “大团员不好吗,难道悲剧才好?”杨月奇道。

    “好是好。人人都想希望和和美美。但是现实中很难达到这个理想境界,悲剧也是美嘛。悲惨世界,悲不悲?卖花姑娘,惨不惨?你写的东西写的正是知青一代,每个人都有相似的经历,这个经历是痛苦的,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因为有些东西人们失去的时候,人们才会去珍惜。如果是个大团员,读者会觉得这不真实?”李思明真得找出理由,让他自己都有点佩服。

    “说得还有点道理。”杨月点头道。

    俩人穿过一个几栋楼,到了宿舍楼前,杨月说道:“为了感谢你,我请吃饭!”

    “那多不好意思,就门口那家饭馆好了,将就一下。”李思明说是东门口的那家饭店,饭菜不错,但是算是比较上档次了,通常是教师请客常去的地方。

    “好吧,就将就你一次。”杨月有点无语了。

    第二卷 白衣飘飘的年代 第三章 大学精神

    晚饭吃得挺痛快,这当然是李思明自认为的,吃白饭没有不痛快的。不过人家杨月并不在乎。

    北大恢复正常秩序后,各种社团如雨后春笋般篷勃发展,以中社层出不穷。杨月他们中文系新闻专业的也是如此,个个自以为是各大通讯社的记者,也办了《未名湖周刊》。内容以诗歌、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大至美苏称霸,小到有人不慎落入未名湖,无所不包,没有他们不敢写的。杨月和徐丽两位同学自兼正副社长,网罗几位不明真相的同学,一边写稿约稿,一边编辑印刷。不过到目前为止,李思明还未听到有人谈起过,估计影响不大。

    晚饭后,李思明和杨月两人散着步往校内走。不过到目前为止,两人之间的关系有点暧昧,好像比朋友亲密一点,比情人远一点。

    “什么时候,给我们社写一份稿子?”杨月游说道。

    “找我写稿,你没搞错吧?大帅你也找过?”李思明笑道。

    “笑什么笑,大帅那边徐丽找过,没问题的。”

    “我看是被迫的吧?”李思明笑道。这徐大帅什么都好,就是在徐丽面前唯唯诺诺,估计人家心里偷着乐吧,咱也管不着。

    “你说话这么难听?别人求我登我还不用呢!”杨月气急败坏。

    “我估计你们发行不理想吧?”

    “这你猜得对,好像同学们都不感兴趣。”

    “这不是感不感兴趣的事情,关键是你们的内容,大家感不感兴趣,从大报上抄袭是没有前途的。”

    “所以我来找你啊?”

    “找我有什么用啊?”

    “你不是才子吗?大兴的知青都知道。”

    “我可没说我是才子,谁说我跟他急!”

    “你给我们写一篇吧。”杨月见他拒绝,一把拉住他的袖子还一边晃。

    “松手,快松手。虽然现在是晚上,但也要注意点影响!”

    杨月觉得脸有点发烧,不过她仍不松手。这让李思明有点抹不开面子,这姿势看上去就像自己欺负女同学,若是想像力丰富点的人指不定想到什么。

    “好吧,我就给你写一个吧,写得不好别怪我。不过这个酬劳怎么算?”李思明投降。

    “酬劳?你还好意思要这个?咱们只是校园内免费赠送,又不是挣钱的?”

    “所以你们才办不好这个。”

    “有钱就行?”

    “当然!你看没有钱给,别的人可能看着你或某人的面子,偶尔写了一点方块字,不可能总是写吧,况且这个质量也不可保证!也许会因为兴趣给你们写稿,但是写稿总是有时间代价的,是个费脑子的事情,给一点稿费也是鼓励吧,特别是所谓的青年和大诗人。”李思明边走边说道,“据我所知,有的人很可能会为那么几块钱给你们投稿的,这涉及到面子的问题,你想啊,码字挣稿费是不是有点名作家的味道。你们是小刊物,自然没什么钱,这就要靠质量,质量提上去了,自然就有人愿意花钱买了,这样你们就有钱了。另外你们还可以向北大教授们约稿啊,他们会很愿意的。这也就扩大了你们的影响力。反过来又促进了你们的销售。还有你的小说也可以在上面连载,没准有人专门为你的小说而追着看。如此反复,你们的名头就是no1了!”

    “你说得也有道理,你还真得有不少鬼主意。”杨月说了一个很直接的问题。

    李思明哑然。

    “你又不去上课吧?”第二天早晨老刘问道。

    “不去了。”李思明还对照桌子上的稿纸。

    “明哥,你就不怕学校处分?”陈剑关心地问道。现在班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不知道班里有一个同学名李思明的。

    “是啊,你还是去上课吧!”某位室友很是热忱。李思明懒得解释,丢过去一张纸。

    众人翻开凑上看去,上面写着:“从即日起,77届电子学系李思明同学转为本系实验室专职研究人员,从事实验研究。”后面签证系主任的大名。这是李思明特意要的,以免各科老师找自己谈心,没想到用在这个地方。至于何为“专职研究人员”,研究不出什么成果会有什么成果,他就不管了。

    “服了你,这也能搞到。不过你好自为之!”老刘不管了,拉着众人上课去了。

    写些什么呢?恨自己昨晚为什么要答应杨月,一顿饭就把自己出卖了。清晨柔和的阳光,如金子般洒进屋内,屋外古朴的校舍沐浴在这春日的阳光里,更多了几份朝气。这是北大,八十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独立思想,这一切又与先天下的严峻思想、耿正不阿的人格操守以及勇锐的抗争精神相结合,构成了一种特殊的精神魅力。当政治运动前赴后继摧残这片土地之后,北大已不是我们心目中的最具有人文精神的北大,北大如今之状况令人心痛。但是,饱受摧残的北大需要从苦难中奋起,民族和国家希望她迅速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处在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办好大学,办好一所好的大学已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对,就写这方面,重塑大学精神!”李思明有了灵感,在前世无数的中国大学高呼要办成“世界一流大学”,但是后世的学术腐败、招生腐败、近亲繁殖情况层出不清,让人心痛,而曝光的名牌大学的学子的“反面典型”,更让人对曾被称为“天之骄子”产生了怀疑。高等教育也是后世备受关注和批评的焦点之一,仅次于官员腐败、高房价。

    于是,这篇名为《重塑大学精神》出炉了。在?他给出了他自己的答案:

    一是要具有独特精神魅力和气质的大学。作为中国最具精神魅力的学府,八十年来,这里成长着中国几代最优秀的学者,他们从这里眺望世界,走向未来,以坚毅的、顽强的、几乎是前仆后继的精神,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传播文明的种子。它不是一种物质的遗传,而是灵魂的塑造和远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传统在北大薪火相传,构成一种恒远而不具形的存在。“科学与民主”早已成为这圣地不朽的灵魂。在北大学会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感受更多的却是北大对一个人人格的熏陶,从这片园子里面走出的人都会深深打上北大的“烙印”,具备特殊的精神气质。

    二是一所好的大学应该具有开放精神。重申“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之义”的办学精神。认为大学应该为不同层次、不同者提供学习和研究的机会。大学需要思考如何接受不同的观念和态度,如何适应不同的习惯,如何在与不同的价值观念的人频繁的交往相处中,保持自身的文化和人文价值。他指出,应当让大学联合起来,自由地交流观点;竭尽全力地去协调冲突,去理解和接受分歧,去鼓励学生和教师之间有益地合作;让图书馆、博物馆极其他学术资源得到更广泛地共享;让彼此在一种互敬的基础上,去

    追求开放的思维、自由的探索、真诚的交流。

    三是要有大师的大学。一所好的大学,要有大量的德才兼备的大师级教授。他们构成了一所大学独特精神魅力的最重要的载体,大学的学术结构模式是在一种特定的民族历史和文化氛围中形成的,大师们用他们一言一行构筑成民族的精神。他们追求的是真理,而不是热衷于政治和名利,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己的人格。一个好大学应该有它自己的传奇,这种期待与任何一个年轻人的梦想心理有关。“五四”时的北大里名人、怪人荟萃一堂,蔡元培“兼容并包”的思想在改革后的新北大体现得淋漓尽致。二三十年代的清华以拥有“清华四导师”为自豪,包括后来的钱钟书则更是故事不断。到了抗日时期,北大、清华、南开三校一并暂迁至云南昆明,取名西南联大——随之,三校精英不断思想交汇碰撞,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充分保持了自由的学术气氛。那段时期恐怕是中国百年现代大学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回忆。

    四是要办成综合型的大学。要反思1952年以来的全国范围的院系调整给大学本身带来的伤害。单一的效仿国外模式,永远是东施效颦,形成不了自己的学术权威。要重视这样的基础科学,因为这是所以科学的基础。我们要培养不仅是工程师、科学工作者,我们更要培养具有自己独特思考能力和视角的人才。大学乃是一切知识和科学、事实和原理、探索和发现、实验和思索的高级保护力量;它描绘出理智的疆域,在那里对任何一切既不侵犯也不屈服。

    这篇文章在杨月和徐丽两位“领导”的亲自关怀下,发表了。李思明和她们没想的是,这篇生的拥护,人人都在谈论这个话题,有人忍不住发表文章,表达他们的看法,当然是在《未明湖周刊》上发表了,一时让两人应接不暇。最后教师们也坐不住了,纷纷拿起笔来谈自己的看法,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值得推崇,在当前刚从文革中恢复过来的北大及所有高校的建设,具有建设性意义。有的人打听这个叫李思明的是那位高人?

    北大学报和人民日报也先后加入了讨论中,认为在当前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科技水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形势下,讨论这个问题很有必要,肯定了其中的积极意义。

    而事件的“罪魁祸首”李思明同学,正在实验室里享受他的快乐时光。实验室里器材奇缺,不过他不在乎,这里只不过是他写书的幌子而已。他需要时间去回忆已经几年未曾碰过的专业知识。

    第二卷 白衣飘飘的年代 第四章 李氏字型

    电子学系主任并没有忘记李思明。他时不时突然跑到实验室,不过李思明都在一心一意地在做实验。不过有一次,李思明趴在桌子上专心致志地写着东西,让他抓个正着。

    “你这是在干嘛?”迟主任突然出现身后,吓李思明一跳。

    “拆字!”李思明继续自己的工作。

    “拆字?你还挺悠闲的嘛?”主任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我这可不是玩,这是一项伟大的研究!”李思明道。

    “那你给我说一说,伟大在什么方面?”迟主任不信。

    “你看,汉字都有偏旁和部首组成的吧?”

    “没错啊,小学生都知道。”

    “那你有没有发现,通过拆字后,这些偏旁和部首是否有些规律?”

    “你想搞汉字输入方案?计算机上用的?”迟主任还是识货的。这时计算机还是个新鲜事物,计算机在引入中国时候,中国人痛苦地发现汉字输入是个头疼的问题。能够看到的输入法有王安99键的三角编码法以及国外各种各样的大键盘,拼音的方法,音读不准以及不认识的汉字就束手无策。很难想像人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用一个巨大的键盘。甚至有外国人声称中国人永远不能使用计算机。

    李思明当然知道大名鼎鼎的五笔字型,前世他用的就是这种输入法,他是偶然在计算机所实验室看到一台进口样机忽然想到的。

    “要是后人用的都是我的字型,那该多好!”李思明心里美美的。

    “你有没有把握?”迟主任看李思明的方案也挺有意思的。

    “当然可以!”如果不可以,那就怪了!

    “好吧,我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完成!”

    “没问题!”李思明说道。

    “这样啊,年轻人不要太武断了!”迟主任认为有必要敲打一下。

    “你就等着瞧吧!”

    对于使用过这种字型的李思明来说,这是一件不太麻烦的事情。他先是根据记忆默写了与字母对应的所有字根,画出字根表,给出拆分方法。这是个最重要的事情,知道结果可以节省他大量的时间。北大也有搞计算机的,听说了这件事,派出几位年青人做他的助手,虽然李思明是位学生,但当他将这张字根表展示出的时候,所有的人都认为这个方案很有前途。

    这几个助手的作用就是,将《现代汉语词典》中的11000个汉字全部抄到11000张卡片上,然后根据字根图编码。编码做好了,包括一级字,二级字及常用词组,李思明开始着手采购集成电路,画电路图。电路机壳设计是李思明的长项。很快的,李思明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去终端厂上机试验,一次性成功。

    这年的6月,当李思明将所有的成果资料摆在电子学系迟主任的桌上后,迟主任立刻向上级作了汇报。北大立刻组织了一个汉字输入成果鉴定会。李思明在里第一次宣读了自己的论文,提出“形码设计三原理”,首创“汉字字根周期表”,发明25键4码高效汉字输入法和字词兼容技术。

    这一成果一经宣布,立刻轰动全国,有专家激动地说:“从今天开始,汉字输入不能与西文相比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个发明的巨大意义,一时还难以估计。”

    《北大学报》第一时间刊登了这一个科技发明,立刻引起了全国业界的关注,特别是搞计算机的。新华社4本“内参”评价为“不亚于活字印刷术”的伟大发明。

    北大的师生更关心地是,这个发明人李思明居然是大一的新生,成为广大学生崇拜的偶像。有关于他的一切都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话题,特别是他开学以来逃课的“劣迹”,有的人开始效仿,自己的举动成了“坏典型”,这是李思明预想不到的。校方看到这个不好的迹象,立刻专门为此发布通知,只要提出开创性的理论或发明,才允许不按部就班上课。

    但李思明只有一个,别人是学不来的,只好乖乖地上课。校方现在非常重视李思明,直接将李思明聘为讲师,成了北大的教师,不过这个教师是不上课的,甚至连大学毕业证都没有。

    李思明却找到了系领导迟主任:“主任,五笔字型出来了,但我们还要有后续的工作要做的。”

    “还有什么事,不是完成了吗?”迟主任不解地问道。

    “主任,知识产权呐,就是专利权。”李思明解释道,“这个技术其实并不难,只要知道原理,搞这行的立刻就可以仿制的。”

    “这不好吗?最起码表明这个技术是很容易推广的。”

    李思明简直要吐血:“主任,这是我的成果,也是北大的成果,是经过我们大量的脑力劳动换来的。如果我们不申请专利去保护的话,任何人都可以去用。国内暂且不说,因为我们现在的专利法形同虚设。可是国外呢,海外如果有人利用这一发明挣钱怎么办?况且,日本人、新加坡人、南朝鲜人都可以用这个的,别忘了计算机也是外国人的,到时候我们怎么办?我认为我们搞科学创造,要有专利意识。你看我们现在几乎每一个设备都要进口,花了大笔的外汇还不一定买得到,为什么?那是因为别人掌握着技术,那意味着钱!”

    李思明接着说:“如果申请了专利,国内要有,国外更要有,将来我们可以授权别人使用,但要收费,有了钱,我们可以做其它研究,这样也可以减轻国家负担,是吧?”

    迟主任道目瞪口呆:“小李呐,你说得很有道理。我的目光太短浅了,这样吧,你现在和我一起去见校长,把这个事情汇报一下,看来我想得太简单了。”

    校长姓周,著名的流体力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在李思明看来,中国人这点不好,非要一个科学家去担当社会职位,一个还不行,非要兼上几十个职务。有一位李思明非常欣赏的院士曾说:“我现在经常在报纸电视上露面,这说明我的科学生涯结束了。你什么时候看到一个真正有才能、正在创造高峰的科学家频繁在电视上露脸?上电视说明我的科学生涯快要结束了,只能在电视上露露脸了,一个处在创造高峰期的科学家是没有时间频繁上电视露脸的。”

    校长今年七十多岁,但现在看来精力充沛,经过文革的知识份子,现在都有焕然一新的感觉。

    “你是说,我们要申请专利?”周校长问道。

    “校长,不仅如此,我们一切可供应用的科学发明,都应如此。”李思觉得这个很重要,比如vcd的发明就是一个著名的案例,vcd发明人姜万勐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懂专利保护,失去了一次极好的统领市场的机会,同时也使中国在这一产业的发展中失去了本应占有主动权的半壁江山,“我们中国现在和发达国家相比,在科技方面我们至少相差了二十年。我们需要奋起直追才有可能追上别人,这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资金投入,只要我们注意专利保护,就可以获得相当可观的专利费,这样可以反哺我们的研究工作,同时这也是对我们科技工作者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专利授权给厂家使用,又可以促使厂家迅速占领市场,这也是民族产业的支持。厂家受益可以给研究机构更大的资金支持,这样就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必要时我们甚至可以和厂家直接合作,参与市场。光靠国家的投入,可谓是捉襟见肘,要知道厂家是最重视技术进步的。”

    “李思明同志,你讲得好啊。后生可畏啊!”校长很显然支持他的看法。

    “哪里,哪里,这只是我的一点建议。”李思明说道。

    “过份谦虚等于骄傲哦。你选择来北大,也是我们的骄傲。”校长笑着道,“迟主任,你做的不错,发现了一个好苗子啊。今后要多给李思明同志支持”

    “校长,那这个建议?”李思明并不关心什么称赞。

    “放心吧,我们国家现在虽有‘保障发明权和专利权暂行条例’,但现在看来,有必要专门立法,我会向有关部门提出我们的意见。另外我们立刻着手申请专利,特别是国外!”

    周校长觉得还不够,立刻要李思明写篇关于加强专利立法的报上发表。李思明最怕写与专业无关的,找人找资料,才勉强写出来。这篇文章一经发表,李思明的名字又一次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想不出名都难。

    第二卷 白衣飘飘的年代 第五章 渡边三郎先生

    早晨,李思明很往常一样早起锻炼。早晨的北大校园里,一片生机盎然,早起的学子早就开始大声的朗诵英文,金色的阳光像一把金梭,在湖光塔影之间,让校园增添了一份朦胧的意境。也有老先生老太太们在草坪上打着太极拳。与着早晨的太阳一样显得青春焕发,勃勃生机。

    与李思明有过一面之缘的季老先生,穿着一双布鞋,拎着一个很旧的书包,走在湖边弯弯的小路上。

    “季先生,早上好。您这是锻炼身体啊?”李思明赶上来。

    “哟,是你啊。锻炼什么身体,我这是上班。”季老先生并不放慢他的脚步。李思明只得和他并行。

    “先生,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您老工作这么多,没有一个好身体是不行的。”李思明关切道,这样的大人物都是国宝级的。

    “难道您没听说过我奉行‘三不主义’吗,就是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季老先生振振有词。

    “为什么不锻炼啊?”李思明不解道。

    “哪还有时间,这去系里上班走着去,就是锻炼,一切顺其自然。”季老先生说道。当年文革时,被发配看三十五号楼的门房,极端艰难的情况下,他还翻译了高达三百万字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李思明来北大接触的人不多,北大老先生们的逸事到是听徐大帅等人说了不少。对比一下,自己现在还是太“清闲”啊。

    见李思明不说话,季老笑道:“你们年青人可不能放松锻炼啊。现在是个做学问的好时期,听说你那个五笔字型挺不错的,证明我们中国人也可以搞科学发明。”

    李思明有点吃惊,先生搞得是文科,和自己不是一路的:“这您老也知道?”

    “这我能不知道吗?大家都说北大出了一个怪才,开学只上了一次课,就逃课了。”

    “这个……让您见笑了!”李思明感到有点汗颜。

    “不过你写的那篇《重塑大学精神》很好,在当前很有必要,难得你能想到那么深远啊!不过我可不是你说得什么大师国宝之类的,少拍马屁。”季老到了东语系的办公楼,那是一座宫殿式的建筑,飞檐斗梁,历尽风雨却仍然顽强地保持着它的尊严。老人摆了摆手,一头钻进去开始了办公,才刚过七点半。

    李思明今天受教育了,他写那篇文章到不是拍什么马屁,出于景仰而已,在他的前世,可以称为大帅的人物简直太少了。

    李思明收拾感动的心情,吃过早饭,一头钻进实验室,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五笔字型完成之后,李思明并没有闲下来,现在他颇受校领导关注,他的研究条件也得到了改善。这一研究成果发布之后,立刻有许多单位发出邀请,让他去讲学。为了更好地推广这一新发明,他将他的几位助发出去,四处讲课,落得个清闲。

    现在他给自己确定了一个新的目标,那就是集成电路,现在最紧迫地是编一本系统的教材。自1958年以来世界第一块集成电路问世以来,微电子学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64年tel的摩尔提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预测晶体管集成度将会每18个月增加1倍;1978年这一年,国外出现了在不足05平方厘米的硅片上集成了14万个晶体管,标志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时代的来临。而此时的中国,以计算机和军工配套为目标,以开发逻辑电路为主要产品,初步建立集成电路工业基础及相关设备、仪器、材料的配套条件,离国外的水准有很大的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差距必将扩大。

    而未来在计算机芯片的技术鸿沟,将成为中国人跨越不过的巨大鸿沟,而现在对于中国来说,还没有一套很好的关于微电子学较为先进的教材,因此但靠李思明一个人的研究是没法提高整个国家在微电子学领域的水平,必须有更多的人参与这方面,才有可能。否则将来差距更大的时候,摆在面前将不仅是技术问题,单是动辄几十亿美元投资就让人望而却步。

    正当李思明忙着写著书提纲的时候,杨月又一次上找上门来。像是跑过来的,鼻尖冒着汗,红扑扑地脸蛋,添了几份妩媚。李思明猜她也许是尝到了上次李思明写稿的好处,这次恐怕又是来催稿的。

    “欢迎光临,杨大作家驾到,蓬荜生辉啊!”李思明笑道。

    “怎么,李大科学家这名气大了,架子也大了!”杨月笑道。李思明现在的大名现在是无人不知,连报纸上都刊登了。

    “岂敢岂敢。你的大作已经出版了吧?”李思明转移话题。

    果然一提到她写的小说,杨月立刻眉飞色舞,她的书刚寄到出版社,人家就立刻回话采用了。这本书得到不少人的吹捧,说是题材符合现实生活,很有代表意义云云,她本人也被吹捧为年青作家中的新星。

    “哟西,那恭喜你了!”李思明恭维道,杨月很是受用,掩饰不了喜悦的心情。

    “好了,收拾一下,跟我走。”杨月道。

    “怎么又想请我吃饭?”

    “吃、就知道吃。这次是一个外国朋友来看你!”

    “外国朋友,你别害我,我家三代雇工出身,没有海外关系。”李思明笑道。

    “这都什么啊,是渡边三郎!”

    “原来鬼子进城了!”李思明开玩笑道。惹得杨月笑急怒生。

    见面地点是一家饭馆。一帮人早就等在那里了,徐大帅、徐丽、张华也在座,看到李思明进来,张华跳出来,大大咧咧地道:“阿明,你小子现在可了不得了。全北京的大学生都在谈论你,你是我的偶像。”

    “我可没那么帅,崇拜我干嘛,要崇拜就该崇拜杨月,人家现在是大作家,肯和我们坐在一起,那是给我们面子。”

    “你提我干嘛,你得向我道歉!”杨月不干了。徐丽当然站在杨月一边,最后李思明只得道歉。

    渡边三郎还是老样子,只是这脸上变得光洁了,胖了点,一身笔挺的西装,像是海外人士的模样。不过将西装脱了,换上中山装,跟中国人没有两样,他的身上早已打下中国的烙印。他现在做着生意,专门作中日两国间的贸易,他的中文水平派上了用场,但是他毕竟是小公司,只能做些小生意。

    酒过三巡,李思明今天高兴,喝得有点高了,拍着三郎的肩膀说道:“三郎,想不想赚大钱?”

    “废话,当然想了!”渡边三郎喷着满嘴酒气说道。

    “我教你一招,包你赚钱!”

    “有说说看!”

    “方便面呐!也就是泡面。这在你们日本很平常吧?”

    “那玩意能挣钱?”

    “当然,就说你现在做的半导体生意吧,虽然中国人希罕这玩意,可这是紧俏货,你的进货渠道也不畅通,又没有门路做大经销商,何况中国人又一般买不起,你也只能小打小闹吧?这方便面不同,货源充足,中国人看着也希奇,也不值几个钱,谁都会忍不住买一点尝一尝,不过你还可以改一下口味,比如红烧牛肉面、浓汤排骨面、香菇肉丝面什么的,你们日本恐怕没有这个创意吧。这叫差异化经营。”李思明掰着手指头道,“总之听起来好吃就行,换着方吸引中国人的注意,但是要注意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否则做个中间商是没有钱途的。现在进不来,你可以先试试台湾和香港,试试看可不可以。将来中国开放了,你第一个来就来中国投资设厂,因为你熟啊,利用东北的面粉,就近生产,我保准你迅速占领中国市场,在你那些日本同胞还没反应过来,你就是中国方便面市场的老大了。到时,中国人每人买你一包,你就等着数钱吧。当别人进来的时候,你已经站稳了脚跟,立足于中国市场,利用中国的人力和资源,规模化生产,成本低啊,你就可以出口,反过来去日本、台湾、东南亚等地攻城略地,他们成本没有你低,口味又没你的好,到时怎么比得上你。嗯,你们怎么了?”

    众人目瞪口呆,一副看外星人的模样。

    “阿明,你真是j商啊。”张华说道。j商到不是,不过李思明觉得这“汉j”到是有点,至于这个主意管不管用,李思明不管。

    “j,真j。”徐大帅说道。

    “鬼主意真不少,我看你还是把心思放到你的本职工作上去。”杨月笑道。

    渡边三郎却高兴道:“好啊,阿明,听起来是个好办法,我喜欢,可以试一试。”忍不住留了口水。

    “阿明,你不学经济真是浪费啊?”徐大帅学的是经济,自然看出其中的门道。

    “那是当然,将来我要是成了老板,我就请你做总经理!”李思明笑道。

    “你还做资本家?搞资本主义,找死啊?”徐丽笑道。

    “我们可以打赌,将来全中国人都争着做,你们信不信?”

    “信你才怪呢!”众人一口咬定。

    哎!说真话也没人信。

    第二卷 白衣飘飘的年代 第六章 不平等交易

    渡边三郎走了,走得比来得还要快,金钱已在前方向他招手,他可不愿意留在这里浪费时间。

    而李思明此时正为北大简陋的实验室发愁,写一本书不难,但需要实验资料和设备。这可难坏了他。系主任三天两头过来视察,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思明也没有办法。有道是瞌睡碰到枕头,有人送上门来了,李思明觉得不宰一把,对不起自己。

    某日,正在晨练的李思明被人拦住了,是个年轻的军人,鲜红的五角星在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辉。

    北大某个不起眼里的角落里,停着一辆吉普车。

    “听说你最近的动静挺大的!”杨首长说得。

    “哪里哪里。不过我得恭喜你高升了!”李思明笑道。

    “哼,我只不过还有点用处罢了。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杨首长很不屑。

    “首长,这次来不会是找我聊天吧。我虽是个小人物,但也是北大的未来科技之星什么的,这时间很宝贵的。再说,首长日理万机,也没有这个时间吧?”

    “你应该知道,我现在负责国家所有的军工生产,我们需要你提供帮助。”

    “正好,我也需要你提供帮助。”

    “军队的雷达、通讯方面装备落后,需要尽快的提高技术水准,至少与国外相比差距不能被拉大!”

    “北大的实验室,现在很缺实验设备,如果设备齐备的话,也许能有成果。只可惜这些实验设备不好搞。”李思明叹道,仿佛说另一件事。

    “到军队来,我给你准备。”杨首长斩钉截铁道。

    “可你也看到了,我的研究并不止可以应用在军队里。我现在着手在微电子方面,也就是半导体,军队也需要这个吧?现在全国各地方都在搞,搞人民战争似的!浪费啊!”

    “好吧,你把你的要求写出来,我给你准备。”杨首长为之气结,跟李思明说话总得低声下气。

    “那就多谢了!”达到目的,李思明下车,有点飘然。

    “小子,你要小心点,我会加倍要你偿还的!”杨首长在身后咆哮道。

    “哼,我又没得到什么好处,无偿劳动而已,你只不过付出一些设备罢了,这完全是不平等条约嘛。”李思明想道。不过他可没有李鸿章的郁闷,哼着歌跑了回去。

    吃过早饭,夹着几本最新外国技术资料,李思明去实验室。刚上楼,李思明看见两位女生正笑眯眯着看着他,李思明想转身逃走却早就被两位看见了。在门口等他是杨月和徐丽两位。

    “两位大记者联袂而来,真是难得啊。不知在下有什么可以效劳的嘛?”李思明打哈哈道。

    “我们代表我们《未名湖周刊》来做个专访。”杨月解释道。

    “不知采访谁啊。”李思明故意问道。

    “当然是你了,北大谁不知道风云人物李思明的名头。”徐丽笑道。

    “既然是风云人物,那我看看我的日程安排。”李思明讨厌记者采访,最近有不少记者想采访他,都被他婉拒了,故意拿起笔记本念道,“上午8点翻阅来信,9点要写技术报告,10点到12点要做实验。你们看,没时间呐!”

    “你就看在老朋友的面子上,通融一下吧!”徐丽说道。北大的学生都很想了解李思明这个人,奈何他不愿意公开露面,也不愿接受记者采访,因此她和杨月认为这个有新闻价值,所以她们就找上门来了。

    “小丽,你别被他骗了,他还没有到日理万机程度。昨天他还抱怨没有设备做不了实验,时间太空闲。他这个人官没当,却喜欢打官腔。”

    “还是杨月了解我啊。好吧,两位记者同志有什么就问吧。”李思明被杨月一针见血拆穿了。

    看来她们两人有所准备,一本正经地将所有的采访提纲事先准备好了。李思明拿起薄薄的一张纸,他开始编瞎话了:

    “要说我为什么会对电子学感兴趣,这样从小时候说起,从小我就对收音机感兴趣,对发出声音的小匣子感到很好奇,我当时就想,要是长大了我就去制造这个东西,长大了,我才知道最关键的是这半导体,要制造收音机,必须了解电子学的知识,所以我就对电子学感兴趣了。”

    “至于五笔字型的发明,纯属巧合。即使不是我,也有别人发明这一技术的。这表明我们中国人并不像外国人声称的那样,用不了计算机。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差。大概是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的时候,就预言到后世计算机的出现吧,所以造出的文字不仅富有美感,更有规律可循。”

    “在日本,有人把半导体比喻为工业社会的稻米,是近代社会一日不可或缺的。在国防上,惟有扎实的电子工业基础,才有强大的国防能力。我国自1965年第一块半导体集成电路问世以来,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我们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差距不是缩小,而是扩大。现在我们处在科学发展的最好时期,我们只有奋起直追,才有可能缩小这个差距。我愿意为此做出我的努力。”

    “至于未来的成果,我不敢肯定。我也是从头开始,事实上我几个月前还是个小知青,我也在学习。但我唯一要以肯定的是,我将为之奋斗。”

    ……

    采访终于完了,两位记者心满意足,李思明却满头大汗,骗人真是个令人头疼的事。

    “两位记者,采访完了,你们怎么报答我啊?”李思明问道。

    “报答你个头,有你这样跟姐姐这样说话的吗?”徐丽说道。这采访完了,就翻脸不认人了。

    “那我请你吃午饭吧?”杨月低声说道。

    “还是杨月心肠好。”李思明笑道。

    “小月,你怎么这样呢。”徐丽说道,忽然作恍然大悟状,“哦,我明白了,我就不耽误你们私人时间。”一溜烟跑了。

    “现在吃饭去吧。”杨月红着脸说道。

    “嗯吃饭,不对啊,现在才十点呐。”李思明说完就觉得自己实在太笨。

    “那我等你,你忙你的。我整理一些采访稿。”杨月说道。

    李思明于是低头翻看手头的外文资料,一边摘录着。屋子里的气氛很微妙,李思明抬头看正趴在对面一张桌子上写字的杨月,她今天穿着时下颇为流行的白色连衣裙,袖口上绣着漂亮的图案,人显得更加纤细柔美。李思明有点后悔,早晨刚见面时,没有注意观察她的身材,此时她趴在桌子上看不出来。

    中午时,两人走出实验楼。杨月说得:“我裙子好看吗?”

    李思明一愣,马上反应过来:“好看,当然好看。”眼睛却看向别处。

    “哈哈,你只敢偷偷摸摸的看。有心没胆的家伙。”杨月却壮着胆子笑道。

    “不对,我心理年龄早就是叔叔级的,怎么在小姑娘面前出丑呢。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