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4
相交多年,柳云帆早就知道眼前这人是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一旦碰上喜欢的书,可以不吃不喝一直看书的,并没因为他这番举动而不高兴,而是颇为好奇他看的什么书,“什么书让你这么着迷?”
“一本唤作《农学概论》的农书,里头一些理论真的太有意思了,看得我心潮澎湃的。比如它当中提到,作物的优良品性只要找对了方法,就能通过一定的方式,把这些优良的品性叠加在一起,果树嫁接就是当中的一个例子,它还提到倘若能将水稻的矮杆跟水稻的抗虫性,叠加到产量高的水稻种子上,那就能解决水稻易倒伏和虫害的问题……”
一听张继续说出这书的名字,柳云帆就知道这书是自家娘子的手笔,这就是她先前结合先生那边现有的资料,费心力编写出来的,本来只做研究所内部专用,后面先生说这书不错,可以考虑成册出版,叶清函觉得自己的小白文字不行,便说先生要是有精力用他的文字功底重新编写,就由他去出版成册。
先生费了大半年的时间,把书重新编写了,然后寄到京城让人帮忙出版,书的编撰者写的却是佚名。
柳云帆没想到,自己竟然会通过这种方式,听到这本书,“听你这样说,这书的确有意思,回头我也去买一册回来品读一番。”
“我就知道长风兄肯定对这书感兴趣,所以我特意给你带了一册,你不用再去买。”说着将手上拎着的东西,往他怀里一塞。
这《农学概要》妻子说是整理前人留下的各种资料,再融入她自己的经验见识编出来的,算不得她的著作,柳云帆却觉得纵是如此那也耗费了她大量的心神和时间,而且这书的初稿他就全文看过,妻子参考的农书不说他全看过,却也看得不少,很清楚妻子写的这书很多理念都很新颖,不过再是新颖的理念被妻子用最是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出来,也变得不那么突兀。
对这个问题其实他们私底下讨论过,大家得出来的结果,一致认为妻子在农学一事上就是得天独厚,这才有那么多常人没想到的东西。
把书出版出来,却又不署名,这也是先生对妻子的一番拳拳之心。
只要这本书流通开来,往后妻子的一些太过异常的想法,也算能勉强找到相应的根据。
所以为了让事情显得更真实,这书暂时并未在苏州府一带流行,倒是先生手上有一本故意做旧的书册,也算是给这个书弄了个偶然得到的孤本的来头。
如今这册书籍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他的面前,也算是个缘分,“那愚兄就谢过文竹了。”文竹是张继修的表字。
张继修摆摆手,“相比较过去这些年,长风兄对愚弟的照顾,区区一套书算不得什么。”西南那一带的百姓日子是真的不好过,柳云帆先是给他们寄了产量高好种植的番薯,还将堆肥的方法教给他们,让那些相信法子有用,愿意去做的一干人,总算能慢慢改变挨饿的状况。
就因为柳云帆总跟他探讨农学的事,他才会觉得他喜欢农学,这才特意松了这套书给他,算是感谢他过去这么多年的帮助。
明明听到外头有声音,却迟迟不见人进门,沈业钧还以为有什么事,结果走出来一看,就看到门口两个穿着学子服的身影,就那样站在门口聊,“有什么事进屋坐着聊,不比你们站着聊舒服?”
柳云帆这才察觉,自己竟然还没将人迎进门,赶紧将人招呼进门,又给张继修和沈业钧两人相互丛了介绍,这才去泡茶。
知道人两人是早些年就认识,这才第一次见面,沈业钧料想两人会有很多话聊,自己打过招呼后,就不跟着凑热闹了。
这天两个初次见面的笔友,聊了整整一天时间。
两人聊的不是课业上的问题,而是聊各自的家乡,聊家乡的现状,聊家乡存在的问题。苏州府的繁华富庶,人口密集,与西南一带的荒凉贫穷,人烟稀少,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直听得张继修觉得自己应该努力研究农学,然后好好为家乡做一番贡献。
这一天直到月上中天的时候,张继续才从柳家离开。
书信往来的时候,就知道西南那一带的情况不是很好,可文字的描述,再怎么都没身处其中的人亲口说出来的让人记忆深刻。
这一刻,他也觉得妻子去两湖挺好的。
两湖的西南便是张继修口中的西南,如果两湖地区发展起来,多少能带动西南一带的发展,而且只要西南的那边官员想要有所作为,那只要他们愿意效仿两湖地区的做法,自家妻子一定不吝给他们制定合适西南的种植计划的……
次日就是张榜日,大家都早早就到贡院外等着张榜。
柳云帆和沈业钧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