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页
盛棠是坐在行李车上的行李箱上,被江执推着一路走出来的,见状后,她问江执,“这是看照片认出来的还是之前打过照面啊?谁呀?”
“姜老师。”江执揶揄,“登机之前是谁跟我说为我打开局面来着?又说什么跟姜老师怎么怎么熟,你这是眼神不好使没认出来?”
盛棠听出他调侃的语气,在箱子上盘着腿纹丝不动的,来了个四两拨千斤,“跟眼神好不好使没关系,姜老师太帅了,我一时间没敢认。”
“你给我把眼睛收回来!”
……
姜晋,本次汉墓保护性挖掘的领队,从事考古业十余年,有着丰富的知识储备与带队经验。跟在他旁边的两位女性,一位是队里汉墓文化的技术顾问,姓白,盛棠看得没错,三十出头,也算是行内年轻的拔尖力量。
另一位是负责他们下榻的姑娘,姓柳,叫柳杨,她说自己的名字就是取父母的姓,典型的爱情结晶。一问年龄,果真是跟盛棠差不多。柳杨拉着盛棠的手,一脸羡慕地说,你看咱俩差不多大,你都这么厉害了,还拜了这么厉害的师父。
盛棠任由她扯着自己的手,笑说,你也挺好啊,这一趟跟下来也能转正了,很好的机会。
心里明镜,这姑娘怕是觉得她之所以厉害,只是因为有个厉害的师父吧,她知道她盛棠是谁啊就厉害?
姜晋跟盛棠打了个招呼,赞了句“英雄出少年”后就随着江执一同坐在后面,还有白老师一起。车行一路,正好方便姜晋为江执介绍墓葬的情况。
要说这汉墓发现得还挺戏剧化。
当时是位于抚集市下设的县城郊区的隆福寺要修水池,工人们挖掘时不小心力道使大了,这一铲子下去就挖出了一道石门。
这件事惊动了当地警方,而后相关考古人员介入,开始进行保护性挖掘。
最初考古队刚赶到现场时,瞧着那石门的样式和整体规格,初步判断有可能是地宫。
地宫存在于千年古刹之下,那也是有这种先例存在的,方便存放些贵重物品和资料。
可石门一开,这情况就不对劲了。
第224章 一个下马威
“是座汉墓。”姜晋对江执说,“面积虽然不大,但墓制十分规整,标准的汉墓形制,有棺有尸体,也挖掘出大量的陪葬品,陶、玉都有,从墓的规格、内容和陪葬品的数量、等级来分析,我们初步认为墓主人应该是位身份较高的官吏。”
江执沉默了会儿,说,“我平时对墓葬研究得少,所以可能说得不对,据我所知,汉墓最多是在南方,北方不多,尤其是东北并不常见。”
姜晋点头,“北方汉代墓葬群的确不如南方的多,尤其是东北,但在北方有一处最著名的汉墓群,规模也不小。”
江执想了想,“辽阳古墓群?”
“对。”姜晋微笑。
江执见姜晋一直看着他没继续往下说,对上他的目光,“你的意思是,我们即将去的汉墓跟辽阳汉墓群有关?”
姜晋哈哈大笑,“之前我听故宫的老师说派了位海外的修复师来帮忙,我还不服气呢,想着常年在国外做修复的哪能了解国内情况,看来我想错了。fan神,你这称号可真是不白叫。”
盛棠虽说坐在前面,但后面说了什么她也能听得清楚,同样的,柳杨也听得清楚,凑上前小声跟她说,“你师父可真厉害,一下子就想到了关键。”
盛棠得意,那是,如果不是这么聪明,她能看上吗。
后面姜晋继续跟江执说,“我们现在怀疑隆福寺汉墓就是辽阳汉墓群的一个分支,因为距离较远,当年辽阳汉墓群被发掘时并没有发现这处。”
江执沉默。
当时决定接手这座汉墓时纯粹就是为了还人情,那时在北京他也跟故宫的老师们看了这座汉墓里壁画的照片和现状分析,然后初步有了修复思路,具体的还要看到实物和周遭环境。
换句话说,他在故宫看到的资料里就只有壁画,有关墓葬的情况并没做详细说明。
之前做如此保密,一来也许是正在发掘过程中,二来……
“据我了解,辽阳汉墓最大的特点就在壁画上,内容十分丰富,所以,我们隆福寺汉墓里的壁画跟辽阳汉墓群里的一脉相承对吗?”
姜晋点头,“据我们判断应该是有关系,但具体的还要等你这位专家下墓去评测一下才行。”
江执沉默不语了。
盛棠将这些对话都听在耳朵里,扭头看江执。
江执也抬眼看了她一下。
四目相对的瞬间,盛棠就立马明白了江执心头的疑惑,便故作轻松地问姜晋,“姜老师,我听说这次汉墓里有点邪性啊,好像是有什么符咒对吧?”
姜晋脸色微微一变,就连身旁的白老师都略显尴尬,扭头去看车窗外了。
很快,姜晋恢复如常,笑问她,“符咒的事儿你是怎么知道的?”
盛棠一脸自然,“我是跟故宫老师打听到的,嗨,纯粹就是好奇,毕竟这是我第一次下墓葬。”
姜晋闻言暗吃一惊,重新审视眼前这看着不大的小姑娘。
左右不过是做学徒的,怎么能从故宫老师口中得到墓葬这么重要的信息?而且这么重要的信息落在她口中就成了……纯粹好奇?
什么来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