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36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儿子、女儿,还是多嘴问了一句。
    得到李治说“自然有的”这句话后,方才放心。
    “那就好!”
    李世民满意道:“总算有值得高兴的好消息了!”
    李治道:“还不止呢,这一次江南士子,成绩也很不错!尤其有一个叫骆宾王的,他的才情,现在整个长安,没有几个不知道的,已经是状元的最大热门人选。”
    提起科举,李世民更为满意。
    李治监国已有好些日子,最让他值得骄傲的就是李治对于科举的态度,以及开启殿试这一环节。
    这一妙招,让君臣之间有了更进一步的联系,能够主动准确有效的选拔心仪的人才,而不是被动的从一群举荐人手上取才,有效的避开相互勾结。
    李治已经通过科举,聚集了一批年轻的人才在身旁了。
    第253章 抵达泉州
    李元瑷站在竹筏上看着周边麻麻烦烦的芦苇荡,脸上略微有些疲累,忍不住打了一个哈欠,因为太困,眼角泪水都溢出来了,说道:“还好没有让王妃一并过来,她那千金之躯,那受得住这番折腾。”
    自棉花种植成功,李元瑷就动身前往泉州。
    棉花的后续工作,刘仁轨自会处理。
    当下货物是有了,商道就成了重中之重的关键,这泉州的港口自当提上进程。
    泉州那是比苏杭还要偏离都城长安,而且并没有一通到底的官道。
    他们一路南下,过了处州之后,就没有宽阔的官道可行了。
    渡舟翻山,越溪走涧,有些时候甚至露宿荒野。
    这给李元瑷折腾的神情困顿,再一次体会到了古代交通不便带来的弊端,给了他一种重温运粮高句丽前线的感觉。
    石磐陀更难受的挠着全身,嘴里不住嘀咕,念起了佛经。
    大师兄自小生活在干燥的西北,很不适应江南的潮湿。
    在苏杭还好,这一入闽地,为山林草虫一激,身上发起了疹子,用他的话说就是痒得恨不得将自己的皮都撕下来,只能临时抱佛脚,嘴里念着静心咒,也不知管不管用。
    李德謇说道:“过了这条溪就到泉州了,石兄且忍上一忍。泉州有一大夫医术极为高明,最擅长医治邪气瘙痒,保管药到病除。”
    如李元瑷设想的一样。
    李世民压根就没有严惩李德謇的意思,只是李德謇跟李承乾的关系过于要好,将他发配江南,不过是为了避嫌。
    李世民的想法就是等李治即位,然后由李治赦免李德謇,将之调回长安,委以重任。
    这样一举两得,关键还能拉拢退隐在家的李靖这位大神。
    尽管退出官场,告老在家,可大唐王朝谁敢小觑他?
    论军中威望,大唐上下除了李世民,就属他最高。
    李元瑷的书信抵达长安之后,李治立刻就给了李德謇一个武散官,让他协助李元瑷行事。
    李德謇师傅的根基在江南,对于江南的一切了如指掌,且人脉很深,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此次南下泉州,李德謇就做足了准备,一手操办,让他们南下的行程,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就连闽地多瘴气都事先想到了,只是石磐陀受水土不服影响,他所带的膏药并不见效。
    李元瑷好奇问道:“照这么说,我们应该早就进入泉州地界了,我观泉州境内溪流纵横,一点也不逊色苏湖一带,为何泉州府衙连年诉苦,说什么地贫干旱,田地歉收?是官员问题?可我听说泉州刺史是难得干吏。”
    这总理江南政务,李元瑷深切的体会到江南优质土地的好处。
    作为水泽乡国,江南平原大多沃土,只要做好防洪措施,几乎年年丰收,时不时还会爆一下大丰收,即便雨水不多,也有一定收成,极少有田地歉收的时候。
    他们所种的棉花,在沃土的支持下,长势极为喜人,收获了不少良种,准备扩大生产,将良种分发自己所管辖的州府,帮助他们改善民生。
    李元瑷得到的情报是泉州地处偏远,地广人稀,土地贫瘠,百姓困苦。
    这一路南下,交通不便是真,地广人稀也是真,可土地贫瘠却不见征兆,尤其是进入泉州地界,溪水如蛛网密布,故而有九十九溪之说。
    如此密布的溪流水网,李元瑷看不出土地贫瘠的迹象。
    李德謇说道:“殿下这只是看到了表面,闽地很是古怪,他们这里春冬两季多雨水,以致溪流交错。可秋夏两季却干旱少雨,地不能蓄水,溪流枯竭,庄稼春涝而夏秋干旱,存活不易。”
    “原来如此!”
    李元瑷看着浅浅的溪水,问道:“我若将溪流扩大扩宽,是否有蓄水之效?”
    李德謇摇头道:“这便非属下所知了。”
    李元瑷也只是随口一问,目光灼灼的看着四方,大有大干一场的冲动。
    不过对于这泉州,李元瑷不敢冒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