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34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一大商。将棉花之权,交由他们全权处理。此法可得奇货可居之全利,棉衣棉被一出,定为哄抬至高价,能够在短期内获得十足的暴利。而且由大商从中经营,与江南之商业振兴,亦有奇效。”
    李元瑷对于刘仁轨这个长史是越来越满意了,只是短短时间他就能想出着重民、重利两策,委实不简单。
    他提示道:“有没有想过将两策综合起来使用?”
    刘仁轨一脸惊讶,问道:“这如何综合?”
    李元瑷也不藏着掖着,直言道:“开办官办作坊,直接以官府的名义开办制作棉衣、棉被的作坊,然后对外售卖。一、可吸引商人南下江南,刺激江南经济。二、亦可决定价格所属,令棉衣、棉被价格公道,不是只为贵族豪绅筹备的奢侈品。”
    刘仁轨眼中闪过一抹喜色。
    但狄知逊这时插了一句嘴道:“如此会不会有与民争利之嫌?”
    “不会!”李元瑷摇头道:“官方作坊的目的是发展经济,造福万民,而非赚钱,更不是垄断。只要目的达到,作坊可以随时出售给想要接下作坊的商家。”
    刘仁轨忙道:“此举大有可为,正是两全之法。”
    李元瑷将自己上书给李世民、李治的奏疏递给了刘仁轨,将自己对于江南未来的大致规划公示给下面人知道。
    这封奏疏只有李家父子以及庙堂上的部分大佬知道,刘仁轨他们在没有得李元瑷提拔之前,地位最高的不过是县令,还不足以得知“治江南疏”内容。
    要知道这封“治江南疏”在庙堂上可是镇住了一众大佬,包括李世民、李治这对父子。
    他这“治江南疏”包含了江南未来三百年的经济发展趋势,后世人直接以天下第一治世疏来评价的。
    如果说唯一的缺点,那就是笔太烂,写的太过直白。
    刘仁轨看着李元瑷“治江南疏”里,对于商业的描绘重视程度,直接汗颜了,忙道:“吴王大才,属下自愧不如。”
    他看完递给了狄知逊。
    狄知逊瞧了也久久不言。
    向来低调的娄师德看了,双眼亦不免震撼。
    至于上官仪跟是瞪圆了眼睛,“治江南疏”里针对江南化疲敝有着详细的描绘,开办义务教学,鼓励孩童的童生试以及成年人的乡试、州试,写的详详细细,可比他考虑的东西,详细的多。
    卢照邻这一脸崇拜的看着李元瑷。
    李元瑷见状,颇为自得的一笑。
    他心底清楚,自己这五个部下,除了卢照邻,没有一个是真心向着自己的。
    才高之人,必有心高之处。
    他们只是收到了李治的任命,不得不成为自己的部下,为自己尽心竭力,只是将自己视为晋升的踏板。
    这毛病得治。
    自己才是老大,不敬老大,可不行。
    正如李元瑷所想,他们各有心思,但无一例外,莫不是打算借此机会好好表现,然后更上一步。
    可现在见这“治江南疏”,登时老实了,震撼敬慕,难以言喻。
    第236章 肃清行动
    李元瑷瞄了下面一眼,心满意足的点了点头,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不展露一些本领,这一个个的人精哪里会服自己?
    想要让部下服服帖帖,不只要有身份施压,还得在能力上有特别之处。
    尤其是刘仁轨、娄师德、上官仪这样的大才,不露露手段,保不定什么时候给他架空都不清楚。
    “好了,今日就到这里,我们且看娄参军的表演,以及周睿的反应吧!”
    李元瑷心底是打算将周睿调离或者贬黜的,苏州将会是大本营。
    苏湖熟,天下足并非空话。
    苏湖得太湖之利,粮食一年两熟,较之其他地方一年一熟,二年三熟,相差不可以道理来计。
    尽管李元瑷一口一个发展商业,但农耕肯定不能拉下。
    中国终究是农耕民族,粮食是生存命脉,不能丢弃。
    将苏州控制在手中是必须要走的一步,把自己人安排上去才让人踏实。
    可不分青红皂白的拿人,势必会让江南东道人心惶惶,不利于长远发展。
    故而先试试周睿的城府,若识得大体,那便让其在位置上多待些时日,找机会将他平调去别地任职。但若觉得自己是地头蛇,想要反抗,那正好有了借口,直接拿下。
    不论如何,苏州刺史这官职周睿是不可能久待的。
    等到了第二日,周睿似乎没有受到昨日的影响,反而热情的上门参见,询问是否适应,需不需要增添家具置办。
    得知不必麻烦之后,也不觉尴尬,反而认真的说道:“吴王殿下千万不可与下官客气,您是苏州都督,下官是您下属,为上司效力,乃下官本份。您以后随意吩咐,下官自当从命。”
    听周睿如此说来,李元瑷也明白面前此人能够当上一州父母官并非等闲,已经想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