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6
生。你身体不好,不管多小的病,要立刻写给爹爹,不要让爹爹担心
李世民采极佳,什么“忆奴欲死”的字样,层出不穷。
李元瑷有一种感觉,只要去掉几个字,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一封情书呢。
无眼再看,李元瑷直接跳过这一段,观看正。
“耶耶本欲围点打援,与安市城外斩杀高句丽有生力量,尽快结束战果。以免拖延寒冬,军疲马累,徒增后勤压力。奈何,高句丽为我军震慑,惧不出战。耶耶估计,渊盖苏意图放弃安市城,一路回缩,沿路派兵消耗,拉长我军战线,增加我军后勤压力。此乃阳谋,无法可破。耶耶为百年计,决定一路东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如此后勤之重,将会关乎全局。幸得汝十六叔相助,运河通畅。南粮可由水陆,直达逐州,能为我军舒缓压力。”
“粮草目前无忧,惟恐东北苦寒,冬日难熬。军马难受,前功尽弃。现今六月,耶耶所在之处以感受不到半分炎热,甚至早晚有徐徐凉风。当地降将预估,九月即可能入冬。御寒之物,当需尽快筹备,以安大局。耶耶,敕。”
耶耶即是爹爹父亲的意思,李世民与李治的信中,从来不以父皇相称,就是一个寻常的父亲。
李元瑷这几天一直有种奇怪的感觉,总觉得哪里不对。
看了这封信方才恍然,原来驻跸山之战没了?
自己穿越过来,蝴蝶效应将唐军的一场大胜给坑没了?
在李元瑷的记忆中,驻跸山之战唐军以少胜多,力克高句丽十五万大军,斩获高句丽军首级四万余级,逼迫高句丽高延寿、高惠真率三万六千八百人投降,奠定了日后高宗攻灭高句丽的基础。
自己穿越过来,辛辛苦苦的干了两年,换了这个结果?岂不是再帮倒忙?
这一瞬间,李元瑷觉得自己跟吃了坨屎一样难受了。
第125章 柞木炭
李元瑷认真的看着书信,不自觉的咬着下唇,这种蝴蝶效应,让他实在难以接受。
看着李世民的决定,李元瑷心底清楚,这是唯一的机会了。
如果此次没有攻取高句丽,少了驻跸山之战,那可就亏大发了。
无论如何都不能重蹈覆辙。
只是
李元瑷突得心生无奈感觉,自己一个管后勤的,对于前线的战事当真是束手无策。
随即他又挠了挠脑壳,貌似自己在前线也干不了什么?
就凭自己看过本三国演义,在军略能玩过李世民、长孙无忌、李绩这样的大佬?
如果他们都搞不定,自己上去也不过凑数的。
看着信里的“当地降将预估,九月即可能入冬。御寒之物,当需尽快筹备,以安大局”,李元瑷眼中闪着丝丝炙热,自己能做的似乎只有把后勤弄好了,这一仗后勤才是关键。
棉衣,棉被!
李元瑷道:“其实棉衣,棉被很好筹措,这是定数。我大唐不至于凑不齐十多万套棉衣,棉被。这御寒,真正的关键是炭火。有炭有火,才能取暖。”
“炭火?”李治诧异道。
“是的!”李元瑷肃然的颔首道:“寒冬最难熬的是夜晚,尤其是大东北的寒冬,更加不是我们这些非本地人可以理解的。”
李元瑷在后世总是听说南方的冷是魔法伤害,北方的冷是物理伤害。来自北方的狼,在南方冻成了哈士奇。
说这话的那是没有真正体会过正北或者东北的冷。
尤其是大东北,李元瑷有过一次经验。
身处冬天的吉林,那冷的,洒水成冰真不是假话。
幸亏科技发达,家家户户皆有暖气,他龟缩在暖气里大门都不敢出。
他不知古代大东北的气候跟后世相比怎么样,但是就算如后世专家所言,唐朝全球气候处于温暖期,东北的温度也不是轻易可以抵抗的。
仅靠棉衣棉被是不可能熬过东北的寒冬的。
必须要有炭火。
李元瑷斩钉截铁的道:“没有炭火,即便征伐高句丽的兵士由北方府兵择优而选,亦抗不过东北的寒冷。”
李治深深的看着李元瑷道:“真是如此,那只能劝父皇退兵了。”
“为什么?”李元瑷神色微变。
李治道:“供应炭火,根本不符合实际。寻常炭火固然易得,可烧的太快,一节炭,支撑不了一个时辰。十万大军所需炭火,后勤根本支撑不住。你花费一月时间,将木炭送至前线,前线将士十日耗尽,后勤如何承受的起?”
李元瑷一脸古怪道:“不对啊,朝廷发放的木炭一节可以烧三日呢。”
李治几欲气绝,没有好气的道:“还真是何不食肉糜,朝廷发给你的炭是白炭,是朝廷上贡之物。是用上等硬木以特殊手法烧制的木炭,用白炭为十万大军取暖?你何不选瑞炭更佳?瑞炭是西域进贡的木炭,以西域稀有硬木烧制,各长尺余,其炭青色,坚硬如铁,烧于炉中,无焰而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