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段阅读_第 116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定窑大量采用覆烧方法,还使用了一种垫圈式组合匣钵。这种烧制方法的优点,是限度地利用空位空间,既可节省燃料,又可防止器具变形,从而降低了成本,大幅度地提高了产量,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汝窑尤甚。

    这座小坟丘,就是一座塌陷后的馒头窑。

    卢灿围着丘包转了两圈,很快找到被泥土掩盖的窑口,指了指,“谢哥,就从这往里挖。”

    窑口不大,七人分三班来,一人用镐头刨土,一人用铁锹将松土移到一旁。

    速度很快。

    天色微明时分,已经挖到炉膛位置。

    卢灿忽然叫停,他想起一件事——上辈子参观博物馆时,解说员很遗憾的告诉游客,挖掘这座藏瓷窑口时,雇佣来的农民工漫不经心,导致窑膛的二次坍塌,将里面盛放的十多件精品汝瓷压成碎片,其中就有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等精品立器,剩下九件完好的瓷器,都是碟盘之类的小件。

    弯着腰,提着手电走进窑口,照照四壁,又从土方中抠出一块泥土,捻了捻。

    中原地区的雨水并不算充沛,土质偏硬、粉质化严重,还真有二次倒塌的危险。

    “换小铲,一点点往里面走。”卢灿吩咐那两名帮手,走出窑洞后,又对丁一忠吩咐一句,“把那间平房的门板拆下来,弄过来,顶在窑口两侧。”

    见谢三顺不解,卢灿笑笑,“可别塌了,伤着兄弟们就不好了。”

    “卢少真是仁义!”不明真相的谢三顺,还真以为卢灿担心兄弟们的安慰,抱拳拱手致谢。记忆中,挖这个窑口确实伤人了,两位农名工被压在下面,好在抢救及时,没出人命。

    用铲子和铁锹,速度虽然慢点,可安全系数高,不会伤害到里面的藏品。

    一直到天空泛鱼肚白时,窑口内传来一阵惊喜的喊声,“通了!”

    这是挖到炉膛内部了。

    等两名兄弟出来,卢灿和丁一忠钻了进去,泥土上方露出一个瓷盘大小的空洞。手电筒照进去,能看见里面一排排的匣钵。

    这些瓷器,是当年金兵南侵时,匆匆撤离时留下的!连匣钵都没来得及打开。

    见到实物,卢灿心头畅快至极,笑着说道:“大家辛苦点,加快进度,每人一万港元的加班费!”

    挖一晚上泥土而已,拿到一万港元,干活的那几位顿时打了鸡血般。

    天亮时分,九件匣钵,摆放在卢灿的面前。

    一共二十一件汝窑瓷器,其中立器六件,都有单独的匣钵装载。其中就有卢灿在故宫和上博看到过的,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剩余四件都没见过,粉青釉觚一件,天青釉梅瓶一件、天青釉刻花大罐一尊、天蓝釉鸟首壶一只。

    剩余的三件匣钵中,都是叠装,六只天青釉刻花盘、六只粉青釉刻莲花茶盏、三只青白釉刻花碗。

    其中,青白釉刻花碗烧制的有些变形,属于次品,但当时的次品,今日的精品啊!

    因为,它出自汝官窑!

    离开之前,卢灿画蛇添足,将发现的四块井栏石,塞进窑洞。

    也算是为日后的汝窑考古,做点贡献吧。

    拆除门板后两分钟,这座摇摇yu坠的馒头窑,轰然塌陷。

    烟尘中,卢灿这伙黑夜盗贼,开着小面包,悄然离开!

    第467章 联合考察

    中州之行,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张老得知弟子半年前就奔赴南方,有些黯然神伤,不过,听说卢灿带回来的二十二件汝窑瓷器,又让他精神一振。

    “走,去看看!”老先生的家就在中州,对汝瓷,不要太熟悉。

    一走进鉴定室,屋内李林灿、福伯等人都在,正围在条桌前面品头论足,议论纷纷。

    张博驹一见这些汝瓷,眉头皱了皱,狐疑的看看卢灿,“你…小子走眼了?这些瓷器,火光很盛啊?”

    火光很盛,一般是用来形容刚出炉的假货,当然,老先生没说错。

    这二十多件汝窑瓷器,确实是刚出窑口的,甚至是卢灿亲自开匣的,尽管过了八百多年,可因为一直处于窑膛那种密闭空间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