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段阅读_第 115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段平、鲁山这一片地区。”

    “这些地方都有窑口,只不过有些是汝窑瓷器,有些只能叫做临汝窑瓷器。临汝窑瓷器,以民窑居多,品质不一。至于汝窑的官窑嘛……”

    卢灿没往下说了,后世所寻找到的汝窑官窑遗址有好几处,譬如宝丰清凉寺汝窑、汝州张公巷窑址、段平汝窑官窑窑址、郏县汝窑等等。

    这些信息都尚未证实,没必要和谢三顺说。

    “另外,这一带是宋代瓷器的重要产区,可不仅仅只有汝窑。”

    他把手电朝四周的农田扫扫,“临汝多山丘,可是,你现在还能看见多少?这些农田,都应该是各个窑口推平山丘所致。”

    卢灿在河沟中照照,小溪中的水很浅很清,能看到沟底有大量瓷片。他随手捡起一块盘器的底座,看了看,瓷片白里泛青,隐隐有蚯蚓走泥纹的味道,但胎质疏松,算不得精品。他随手扔给谢三顺,“喏,这就是钧窑民窑系的东西,过几年也能值点钱。”

    三人顺着河沟往上走,沟底满满都是碎瓷片,谢三顺惊呆了!这得要烧制多少瓷器?

    “谢哥!这里有一块井栏石,不知水井在不在附近?”不远处,传来一声惊呼。

    “走,过去看看!”卢灿拎着手电,三两步窜了过去。

    井栏石,也就是六边形井口的条石。卢灿蹲身,手电筒在这块方石扫了扫,大喜!

    这块井栏石竟然还有刻字,“建中靖国御敕令督造”,后面没了。卢灿猜测,其意思应该是宋徽宗敕令督造汝窑。

    这就是活生生的汝窑官窑遗址证明啊!

    建中靖国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只使用了一年,也就是说,清凉寺汝窑正式纳入官窑体系,是1101年。

    后世怎么没在汝窑遗址博物馆见到这东西?

    想想也不奇怪,这种规则的方石,极有可能被拿去修桥铺路或者做房屋地基了。

    “找找,再找找,有没有这种井栏石!”他站起身来,急切的吩咐道。

    丁一忠踢踢这块石头,“卢少,这也是好东西?”

    呃?卢灿一愣,这块石头没法弄回去啊!另外,将它弄回虎园,不是明摆着告诉世人,汝窑官窑遗址,被虎园盗挖了吗?

    挠挠头,心不甘呐。东西不算好东西,可这井栏石对于鉴定汝窑官窑遗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人搬走当成奠基石,太可惜了。

    没时间让卢灿惋惜,谢三顺带人又找到了两块井栏石,而且,其中一块就在一方被填平的井口边。

    水井找到了!

    还是找汝窑瓷器要紧,卢灿很快收拾情怀,从这方已经被填平的水井旁,开始推算藏瓷的窑口。

    东南二十米,就在当年取土时残留的半片山旁边,距离土墩已经有些距离。

    就是那!

    卢灿的手电筒,光线落在一处极其不引人注意的小土丘上,上面满是枯黄的茅草,怎么看都像小坟丘。

    这造型,是早期的馒头窑。

    这就对了!

    馒头窑一般都不太大,属于北方窑口的标准窑形,长约三米,宽四米,高五米,火膛和窑室合为一体,很像一个横置的切边馒头,因此被后人称为馒头窑。

    馒头窑结构简单,烟囱不高,易于建筑,基建投资少,而且容易控制升温和降温速度,保湿xing较好,因此在北方民窑系中,非常普遍。

    但这种窑型有很大的缺点。

    其点火后,火焰自火膛先喷至窑顶,再倒向窑底,流经坯体,烟气从后墙底部的吸火孔入后墙内的烟囱排出。由于馒头窑窑墙较厚,限制了瓷坯的快烧的速冷,相应地便减低了瓷器的半透明度和白度。

    为减少坯体变形,又使坯体加厚,因而便形成了古代北方瓷器浑厚凝重的特色。

    北方著名的耀州窑、定窑、钧窑、磁州窑、临汝窑均采用这种窑炉焙烧瓷器。

    提到馒头窑的兴盛,不得不提及定窑。

    定窑在中国窑系中,地位非常独特,他们除了瓷器外,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馒头窑的“覆烧法”和“火照术”。这两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馒头窑的缺陷。

    北宋中期起,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