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段阅读_第 67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杭州,1863年封享王。

    1864年,天京城破之后,太平天国覆灭。不久后,清兵围攻杭州,城陷,随陈炳文突围,旋留驻江浙湖州,等到幼天王的到来。

    同年八月,刘玉鸠护幼天王洪天福贵(洪秀全长子,被沈葆桢凌迟,年仅十五)南走,九月下旬在江浙开化战死。

    这份“享王遗书”应该是他在江浙开化时所留,一共记录了两件事。

    第一件就是“太平天国余银”的掩埋地点。

    这批余银并非盛传的太平天国宝藏,而是刘裕鸠在突围杭州,行经湖州时,劫掠当地官绅富户所获得的大批浮财,被他裹带到开化。到了开化之后,他同样劫掠了当地的富户。

    这篇绢帛上清晰的记载着,“缴两地不良之户,以作军资,以图后事……”

    可到了开化之后,他发现自己落入清兵的包围圈。沈葆桢的地方团练、绿营,李鸿章的淮军,将这座三里之城团团包围。

    眼见死战在即,他不得不安排心腹,将湖州及开化两地劫掠来的浮财,掩埋在开化城中的两口枯井中,随即推平枯井。这张绢帛侧面的图示就是这批浮财的掩埋地点,旁边有一座寺庙,叫大安寺,很好找。

    这封遗书还jiāo代了另一件事,同样是宝藏!

    刘裕鸠此人真狠,在驻守杭州三年中,缴获巨量金银珠宝。在杭州城岌岌可危时,他和陈炳文两人合议,将这批金银珠宝,掩埋在杭州城外的桐君山山腰的凤凰亭附近。

    卢灿直挠头,这是他所拿到的第四幅藏宝图,而且这一份最清晰明了。

    可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藏宝地点在内陆!

    让他放弃吧,舍不得。

    这封遗书上,清晰的记载着,杭州凤凰亭附近,洞藏黄金六箱、白银二十九箱,珠宝字画古董不计其数。而大安寺的掩藏点,来不及装箱,古董字画一律不要,只能将金银珠宝倾覆其中,两口枯井,皆被被金银珠宝填满。

    这该是多大的数目!

    卢灿拍拍脑袋,让自己冷静下来。

    首先要确定,这两个地方的宝藏,有没有被随后的清廷或者当地人发现?

    从历史记载和卢灿的记忆中搜索,没有这方面的记录,也就是说如果这不是骗局的话,这两个地方的宝藏,都还在!

    其次就要确定这份“享王遗书”的真伪。

    享王刘裕鸠的字体很烂,卢灿没见过,但这块绢帛,确确实实是江南丝绸所制。手指轻捻,入手有些粉末状,这是风化的结果。

    最终能鉴定时间的,只有印泥和墨色。

    其墨色为江南常见的徽墨,着色很好,符合江浙一带的地理范围。

    将绢布的钤印背面位置微微润湿之后,卢灿又从抽屉中掏出一枚打火机,在钤印背面快速烘烤。很快,原本呈现鲜红靓丽的印泥开始变色,呈现红褐色印迹。

    这是陈年的朱沙印泥,制成年限足有上百年——如果是几十年前的仿品,朱沙印泥的变色/情况没有如此明显。至于颜料饮料,则没有立体感。

    卢灿基本确定,自己面前的这封享王遗书,是真家伙!

    可是……这些宝物,该怎么去取出来?

    真正让人头疼!

    第273章 储势积蓄

    这件掩藏秘密的黄杨木雕笔筒,最后流落在衢州开化地区。

    戈家祖上是苏南吴县人,在某一场合得到这件看起来还不错的笔筒,后流传到戈伟父母之手,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将其带到台北,时间与地点上也能契合上。

    至于说戈家祖辈,应该并不知道其中的秘密,否则以两地并不算远的距离,这封绢帛遗书,不可能存留到现在。

    这封宝藏密图地点最确切,但时机不成熟,需要等到内陆有关港台投资的规程建立之后,自己再想办法以投资的名义,将这两块土地圈中。

    投资名义不难找——旅游开发最合适。

    无论是桐君山,还是大安寺,想来对这种无害投资,会非常欢迎。

    没办法,只能等了!

    卢灿将这份绢帛,装入密封的文件袋,塞入保险柜中。

    坐在桌案前,卢灿敲敲桌面,很快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