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段阅读_第 676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块子冈玉牌,手拎这脂砚斋款的临朐红丝砚,重新回到书房。

    在收藏室内的短短十来分钟,他的心境再度平复。

    卢灿打量这手中的笔筒,黄杨木,外壁雕刻梅兰竹菊四友图,雕工为东阳浮雕,手艺不错,卢灿不准备揭底,所谓揭底,就是从笔筒的底部掏个洞,将夹层的东西取出,那会破坏这件还不错的大型笔筒。

    可能有人要问,笔筒的夹层,不是套底(双层底)吗?

    呵呵,这种情况有,但很少。

    因为做套底夹层,很容易被人把玩时识破——大家在看古玩时,都有习惯看底款,笔筒同样如此。想要隐瞒无数人察看底款的目光,那套底工艺也太牛气了吧!

    所以,在看到有套底笔筒夹层秘密的小说时,大家哈哈一笑,别当真。

    如此容易被发现的夹层,还能隐藏秘密吗?

    在收藏界,真实的笔筒夹层,大多数使用小筒内嵌。

    也就是雕刻一个与笔筒内径差不多的小筒,将物品放入小筒中后,然后口朝下,一点点平置着塞进去,有些类似于现代打针所用的针筒。

    不是有空气阻力吗?怎么能塞进去?

    古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压强,但他们很聪明。

    这类藏有夹层的笔筒,如果大家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具备两个特征:其一就是内部圆滑,近乎正圆;其二是口径要比足径长。

    这是为了让小筒很容易在最开始时塞进去,顺利抵达笔筒中间部位。至于如何抵达底部,别着急,这需要时间。最常用的办法是在笔筒内放置铅块,只要铅块压住内部小筒底部两天,内置小筒一定会落到笔筒最底部,形成密闭的夹层。

    这样的夹层,防水、防腐、防虫,并把唯一的破绽留在笔筒内部,如果工艺高超一些,还可以在内部刷漆料,彻底将内部缝隙遮蔽。

    卢灿从抽屉中掏出一根尺子,先测量外壁高度,四十一公分,然后竖着测量内壁,二十八公分。他心底有谱了,内置小筒的高度,在十公分左右。

    这样密闭严实的倒扣小筒,如何取出来?

    这一问题更简单。

    卢灿出门,拿进来一只脸盆,提着一壶开水。

    空气热胀冷缩的道理,用来开启这种密闭严实的内扣小筒,最合适不过。

    将笔筒放置于脸盆中央,卢灿开始围绕着笔筒的底部浇开水。一直浇到开水没过十五公分的位置才停手。

    不过五六分钟时间,卢灿便听到笔筒内有轻微的“噗呲”声。

    这是小筒内的空气膨/胀,将内扣小筒往上顶出一小节,漏气呢。

    这时候,就可以拿出脸盆中的笔筒,倒置着放在一块棉布上,轻拍笔筒底部,其中的小筒,会很轻松滑落出来。

    是不是很简单?

    (以上过程,是我亲眼见过,一位老掌柜就这么开笔筒夹层,所有经历为真!至于他笔筒内的东西咳咳……就不告诉大家了)

    卢灿用棉布擦干净黄杨木雕笔筒后,才将目光落在滑出来的小筒上。

    小筒中塞得满满的,是一幅绢布。

    卢灿小心的将这卷绢布掏出来,平摊在棉布上。

    这是一幅图!

    再看右侧竖形字行,吓一跳!

    靠!真的?假的?

    “言予惟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子女人民为上帝之子女人民,非胡虏之子女人民。胡虏,妖人也。中国有中国之配偶,今满洲妖魔悉收中国之美姬为奴为妾,三千粉黛皆为羯狗所污,百万红颜竟与sāo狐同寝,言之痛心,谈之污舌……”

    这一部分文字,卢灿很熟悉,是太平天国杨秀清所撰写的《诛妖檄文》,很有名。

    再继续往下看,渐渐到了正文——

    “我天国多年筹措,力转乾坤,胜局在握,然,天时不净、地利未清、人神不明……”

    卢灿掐掐眉心,有些难以置信!

    最后的落款是享王刘裕鸠,钤印为天国享王李。

    刘裕鸠是谁?不熟悉太平天国历史的人,还真不知道!

    这位是李秀成旗下的骁将,杀人如麻。1861年封忠诚第三十六天将;1862年,先后与邓光明,陈炳文同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