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341章 一口老血吐了出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所得到的好处,不是说从中学到了什么,而是系统又发奖励了。
    旅顺保卫战的胜利,让大明进一步限制建虏成为了可能,系统奖励了甲级窃听种子一颗。
    海战的胜利,制海权的获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系统没有忘记,同样奖励了甲级窃听种子一颗。
    甚至连李过所部把金州的汉人百姓都救了回来,系统也给了奖励,不过没有甲级,而是乙级窃听种子一颗。
    对此,崇祯皇帝很满意,有了窃听种子,就好办事,放心地办事那种。
    从洪承畴身上的窃听种子处知道,祖大寿亲自领军出击,策应旅顺之战。如今旅顺的战事算是告一段落了,那祖大寿这边的策应,也就没有必要了。这么想着,他便传了道旨意给洪承畴,让他撤回祖大寿所部。
    这么做,也不是担心祖大寿的安全。因为在他看来,祖大寿是个老**,至少让他去和建虏死战,似乎还做不到;真要遇到危险的话,估计比兔子还跑得快,自己就会缩回宁锦的。而且祖大寿亲自领军,那肯定是精锐,绝对不会是老弱残兵,因此,他的危险性并不高。
    当然了,至少崇祯皇帝在目前,就是这么认为的。
    因此,旨意发出之后,他就暂时不再去管辽东那边的事情了。
    崇祯十三年的大事,银票推广这事,因为盐政革新的原因,有了一个比年初还预料不到的爆发,算是意外之喜吧!估计持续几年之后,朝廷信誉就会有了。
    另外,地方都察院的设立,还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中。因为常熟暴乱引起的整顿官场,也让地方都察院的设立,变得顺利了一些,不过就算这样,也多是只在江南那边推进得比较快。
    之所以如此,一个是江南那边是上次官场整顿的重点,不少地方官员都被摘了乌纱帽,少了地方上的干扰;另外,江南相对其他地方来说,文风鼎盛,百姓的识字率都远远地高于其他地方。因此,候选官员多,包括都察院中办事的吏员备选也多,自然就顺利多了。
    至于各地救灾,抗灾,兴修水利等等事情,崇祯皇帝也还算是满意的。至少灾情预警机制的建立,在这次江南的洪涝灾害中,就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要不然,大明的损失就更大。由此可见,天灾固然可怕,可要是大明上下齐心的话,未必就不能渡过传说中的这个小冰河时期。
    不过,如今崇祯皇帝还遇到了另外一个难题。就是朝廷虽然手头有点钱了,可大明的粮食产量却不高。亏了郑芝龙的船队从南洋那边贩卖粮食回大明,要不然的话,有的地方,就算地方官府确实是想救灾的,也没有粮食,还是会出问题。
    去年刚下旨全国范围内,在非粮田的土地上种植番薯,暂时效果还不大。一个是番薯品种的问题,另外一个,才一年的时间,推广力度还有限,农民也不熟悉种植,这都有一个过程的。不过崇祯皇帝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番薯等非主粮,应该会有一个很好的补充,减轻朝廷赈灾的压力。
    另外,从崇祯皇帝专注救灾之后,他还发现有其他难题。比如说交通问题,粮食要运进灾区,如果有水路可通,那就还好。没有水路的话,就大明如今的陆运速度,大半粮食都要耗在路上了。
    因此,崇祯皇帝想着,交通这个事情,也得提上日程,看看怎么改善为好!他来自后世,就更是不能忍受这种缓慢的交通出行。不说飞机吧,只是高速好了,后世开车一天的路程,这个年代至少得走几个月,这么慢的速度,真会死人的啊!
    崇祯十三年还有的大事,就是官绅优免限额的核查以及催收欠赋。在经历过最初的阻扰之后,如今倒是顺利。等今年结束之后,估计就可以在全国推广了。顺带着,全国丈量土地,重新对土地登记造册,也要一起办了。
    这一点,崇祯皇帝相当满意。
    那个张溥,一开始各种抵触,到现在,是积极办差,做得不错!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就准备在年底表彰下张溥。他刚越级提拔为巡抚,在官职上不宜升得太快,但是,可以从别的地方下手,比如说,封他亲身母亲,让他衣锦还乡一番什么的。
    想着这个事情,崇祯皇帝就又记起一件事情来。大明藩王,在江南那边几乎就没有,因此还没有发生。但是,官绅优免限额的核查以及催收欠赋一旦在全国推广的话,就不可避免地要碰上藩王这块了。
    事实上,藩王的田地,也不是所有都免的。只有在黄册上的,明确免税的那部分才会免。这个在年底的时候,得对全国藩王都敲打一下,乖乖地服从最好,要不然,不介意让他们去凤阳蹲着。
    想完了民情,崇祯皇帝的注意力就又转移到了战事上面。
    如今,除了在辽东打仗之外,西北和西南也都在打仗。
    西北那边,原本崇祯皇帝是有点担心的。毕竟叛将柴时华熟悉明军这边的情况,而他借到的兵,基本上都是骑兵,应该对大明西北的安定,会有不小的冲击。
    不过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他之前留了吴三桂在那边,没想到,还真是发挥出了不小的作用。三边总督郑崇俭来的奏章上有提到,吴三桂作战勇猛,和地方总兵配合,已经打了好几个胜仗了。不过因为敌人是骑兵,因此,虽然打了好几个胜仗,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消灭敌人,仗还有得打。
    就崇祯皇帝来说,其实是不想让吴三桂回辽东的,免得被祖大寿带坏了。
    因此,他决定等西北战事打完了,就调吴三桂去其他地方当总兵好了。
    西北的战事想了一下后,崇祯皇帝便把目光又转向了西南。
    之前的时候,他觉得西南这边,是最不用他操心的。因为西南这边的土司之乱,好像在明末没什么名气,至少他是没怎么听说的。
    不过从最近一份秦良玉的奏章来看,好像也不顺利。
    云南的气候是一个方面,另外,土司众多,也是另外一个方面。据秦良玉感觉,有其他土司似乎也有不轨之心。因此,秦良玉希望朝廷能加强云南这边的军力,震慑那些土司!
    另外,秦良玉根据沐王府的消息,也有向崇祯皇帝提及,洞吾之前吞并大明的疆土,如今其国内在休养生息,似乎有越来越强之势。秦良玉担心,回头洞吾又会来继续侵占大明疆土!
    对此,崇祯皇帝暂时没有办法。如今主要的精力还在辽东,最重要的是国内抗灾上面。也亏了西北和西南的敌人不强,目前的军力已经能对付,要不然就有得头疼了。
    不过只要国内理顺了,革新的措施做到位,兴修水利有了成效,推广番薯有了收获,那么大明综合国力的爆发起来,回头再一一锤爆他们,那应该没有一点问题!
    因此,崇祯皇帝给三边总督郑崇俭和云南沐王府去圣旨,让他们以稳为主,在不让局势恶化的前提下进行行动。不能太冒进,导致失误让局势恶化的事,不能去做。
    崇祯皇帝在忙这些事情的时候,他派出的天使也已经到达了山海关。
    洪承畴接了旨意,不由得很是意外,而后就是大喜。
    卢象升是个有本事的人,这一点,他之前在勤王亊的时候共事过,是有亲身体会的。可是,他怎么都没想到,卢象升去当了保定总督才两年不到吧,竟然就能渡海光复了辽东旅顺,且重新夺回了制海权。如此一来,以后辽东的局势,比起天启年间都要好不少了!
    洪承畴当然明白,以前毛文龙在东江的时候,那是缺吃少穿,就东江的战力,压根对建虏没有多少威胁力。只能靠逃去东江的辽东汉人的消息,知道建虏薄弱的时候去骚扰一下。
    可如今,卢象升亲自坐镇旅顺,按照他的了解,皇上绝对会大力支持,如此一来,战力肯定非毛文龙那个时候的战力可比。一想起辽东建虏以后被明军两面挟制,洪承畴就忍不住心情很好了。
    他来当这个蓟辽总督,说实话,压力还是很大的。手中没有嫡系军队不说,建虏对宁锦的明军也是了解,该怎么打仗,这是个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洪承畴心里明白,崇祯皇帝让他来当这个蓟辽总督,绝对不会只满足于守住目前的城池而已。
    由此,他接任蓟辽总督之后,就开始收拢军心,用他长袖善舞的官场手段,让各部将领能真心听他号令,一如他在陕西时所做的那样。
    洪承畴明白,要想实现这个目的,一个最好的方法是不断地打胜仗。
    在陕西的时候,因为对手是各地反贼,他的手段就很好实现。毕竟边军的实力要比各地多如牛毛的反贼强大得多。就那样,他一场一场的胜仗打下来,也就获得了秦地边军的认可,让那些将领能真正为他所用。
    可是如今,他要面对的敌人是辽东建虏,想要通过打胜仗凝聚人心……
    想到这里,洪承畴就觉得肩膀上的担子实在太重。不过皇上派人传来的这个消息不错,旅顺大捷,至少是对建虏的一次打击,虽然不是自己亲自指挥,却也能鼓舞关宁这边军心。
    这么想着,他便立刻派出信使,通告宁锦各地,有关旅顺大捷的消息。
    同时,旅顺大捷的这个事情,也让洪承畴有了一种紧迫感。不管怎么样,他也要有成绩才可以。最终,柿子捡软的捏,洪承畴的目光,转向了草原上。
    辽东建虏目前不好打,但辽东建虏的狗腿子,倒是可以动一动吧?
    他在想着这些的时候,自然也派了人去找祖大寿,让他撤军回来了。图谋草原的战事,少不了祖大寿所部参与。
    与此同时,代善八百里加急的奏章也已经到了盛京。
    对皇太极来说,他觉得派出了代善领军,而且是两万大清精锐,又有天佑军的火炮助阵,区区旅顺,应该是水到渠成地拿下才对。
    因此,他听到八百里加急奏章到了的时候,心中松了口气。代善看来知道之前八百里加急的影响并不好,所以就又来一个八百里加急来禀告大捷,这样盛京的百姓就不会再对八百里加急有什么不好的猜测了。
    然而,当他看到信使的脸色时,就知道不对了。
    匆忙浏览了一遍奏章之后,皇太极怒极,当场就掀了他的御案。
    “尚可喜这个狗奴才,竟然把朕好不容易凑起来的水师全给败完了,该死,该死,该死!”
    “朝鲜人对朕旨意阳奉阴违,还真以为朕不知道!如今在打仗的时候,竟然都敢暗自捣乱,真当朕不会发怒么?”
    “代善这个蠢货,枉费朕对他的信任,竟然如此无能!”
    “……”
    崇政殿内的内侍宫女,还有黄马褂的侍卫,全都敛声屏气,就怕皇太极把怒火发泄到他们身上。与此同时,他们心中也非常吃惊。看皇太极这意思,好像是朝鲜人捣鬼,让代善所部打了个大败仗?
    可是,什么样的败仗,能让皇上如此大发雷霆呢?
    确实,要是一般败仗的话,皇太极不至于如此大发雷霆。至少多尔衮的天津之战,损失了三万人马,他都是想着去掩盖,甚至都没有处置多尔衮等人。
    旅顺之战,如果只是打不下来,他也不至于如此大发脾气。
    皇太极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是因为他对大清水师寄予了非常高的期望。就想着断了旅顺明军的退路,还要渡海到明国去劫掠明国沿海,去抢漕运粮食。如此一来,大清因为没有晋商的困境,也能走出来。
    可是,旅顺一战,水师竟然是全军覆没。不……不是,比全军覆没还要让皇太极愤怒。
    那么大规模的水师,竟然连迎战都没敢迎战,直接就溃了。不但溃了,还把那么多的战船都留给了明国水师。大清原本家当就没多少,都是精打细算的,如今竟然都送给了明军。
    一想到这,皇太极就感觉胸闷得很,想起大清的困境比起之前,要更为困难了,顿时,“噗”地一声,一口老血吐了出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