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49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三叔。”
    一帮姑娘家和小媳妇们被吓的叽叽喳喳向宋福生跑来。
    危险时刻,找强者。
    宋福生后怕:烤吧,这回让你们烤,死心眼,差些被埋里头。
    第六百三十八章 人们总是想不开要钱还是要命
    烤炉房的小媳妇们,抱着一个个大托盘,穿梭于各点心房和马老太家。
    马老家新房炕最先搭完,将烤盘都放在炕上面,以防水淹进屋给泡烂。
    大姑娘们是背起有大半个身体高的背篓,背篓里装有烤点心的一切用具和放在这面使用的锅碗瓢盆,将蓑衣扇在上面。
    她们正在听三叔话,戴着斗笠一个扯住一个向院外走,怕脚下稀泥打滑,互相有个照应。
    三叔三舅说了,别说只倒一面墙了,就是全倒下也不用她们管,只要走就行,让尽快回村。
    而才赶回来的宋福生大伯、高屠户、宋福生的大哥宋福财他们,带着村里来帮忙的汉子,是顶着大雨,将存放在烤炉房做列巴的一袋袋官粮,从烤炉房背出,放置在宋福生家屋里。
    宋福生家,目前是这些人家中,装修最完整的房子。
    毕竟九族已经习惯了,啥好事都要先可着福生来。他们等等不要紧,却是不能让福生等的。
    宋福生家屋里有家具,有桌椅、有炕柜、四开门大衣柜。
    睡觉的夫妻房、米寿房、茯苓房,地面铺了地板,棚上扣了板。炕四周的墙面也扣了原木板,免得靠在墙上衣服脏,墙面冬天凉,有木板也保暖。
    炕上靠墙一侧有通顶的炕柜,炕下连着炕柜的是书桌台,俩孩子都有书桌椅子,俩孩子那屋里还有五斗柜。
    至于宋福生家的大客厅里更是设有壁炉。
    这可不是自个以前对付盖的壁炉,那时候给墙掏个洞。
    是宋茯苓学古欧洲别墅,屋里盖壁炉,连接排烟口,壁炉四周框,是各种各样带颜色的小石子和带颜色的瓦片镶嵌的。
    壁炉旁边摆放藤椅木料的长条沙发,茶几。
    村里人第一次来时都说,就没见过装修这么豪华的,咱以前连见都没见过。
    而且家屋门是新做的,毫无缝隙。
    宋福生差点给门包软包,包一层皮子,是马老太他们全都说太招摇了,他略一琢磨,也是,太腐败了,才拉倒。
    屋门早已经安上了大锁。
    眼下将粮食存放在这里,门一锁,相对最安全。
    最关键的是,宋福生家里有一个大秘密。
    给牛掌柜和四壮挨着旁边单独盖房,四壮要成家的,就不和他们一家四口住在同一屋檐下,这不嘛,地方就大了,客厅的旁边就能弄书房了。
    这回新房的书房,宋福生特意弄的是榻榻米。
    围着墙壁一直到顶,两面全是书架,摆放书籍。
    榻榻米中间摆有一长桌,矮桌盘腿习字不舒坦,就学现代日式饭店,在下面抠出一块,能放腿,和坐在书桌前一样的姿势。
    这个倒不是关键的,关键点在于宽大的榻榻米上,表面看起来没什么,实际上要是有耐心挨块敲敲,有两块不是砖,是空板子,能移动。
    移动开,就会发现,下面有梯子。
    到了地下,下面更是什么过日子的物什都有。
    像锅灶,能在这下面做饭,冬天那才好呢,下面烧锅,榻榻米都是热乎的。
    然后就是好多封着的米缸。
    九族偷摸存的粮,一个是放在童谣镇房子,咱们家有当衙役的孩子,存那放心。一个是在马老太点心店有存,这叫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然后大量的细面细米就是在这。
    这个,村里人都不知晓,他们去哪里能知道?
    当初挖地基盖的时候,是富贵忠玉田喜发他们,咱九族壮劳力自己一点点建的,建这一个不让外人知晓的,就费了很大劲儿。为啥那阵镖局迟迟不开张,就是在干这活呢,没空。
    这不嘛,在宋福生亲眼见过山洪后,严令必须要全部撤走时,阿爷就坐在榻榻米上不走了。
    “刚顺子与你说话,我有听见。童谣镇淹了水,咱们放那的粮我都怕遭啦,要是那里有个万一,这里就更要保住,我不走,那都是钱,陆陆续续你算算,花了咱多少存项?”
    阿爷还犟道:“在哪呢那山洪?我瞧咱那山,纹丝不动,风水好着哪。你别不信,咱缺肉吃那阵,猪就下山,手头不宽裕,狼就下来给咱送狼皮卖。你快走你的,我就在这了,有什么意外,大不了我掀开板子下去呆着,下面连蜡烛油灯都有。”
    给宋福生气的,浑身湿哒哒,本来就没耐心。
    那山洪来啦,谁管你下面有没有粮食?房子都能眨眼压塌。
    啥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守粮食干什么?它又不会跑,到时候给您老活埋喽?
    宋阿爷翻翻耷拉眼皮:真那样,就是命,死在米缸旁边,也是种幸福。
    “您老又不听话。”
    “嗳,嗳?”
    宋福生不废话,背起这老头就走,“检查各屋火种,落锁,锁大门!”
    宋金宝在雨中比大人们反应还快,应的更是脆声:“是,三叔,保证完成任务。”
    “生娃子,你给我放下。”趴你这单薄的身上,宋阿爷害怕。
    出了院子,宋福生心想:我确实要给您老放下,背不动,一脚一稀泥,能陷到脚脖子处。
    “你瞅瞅我这头发,让你老给揪的,”本来最近学习就掉头发。他之前没注意,还是佩英说扫地叠被子,随处可见他的头发,可烦人了。
    宋福生他们还没等过桥,又一位颤颤巍巍的老头被他小儿子扶着来啦,是任族长。
    “可别过来,您老先去组织各户当家的,开会。”
    任族长用手扒拉着耳朵:“你说啥?”
    他儿说:“团长说让开会。”
    “那你快背我走。”
    他儿抹了把脸上雨水,哎呦我天,这两天比下地干活还累,竟背他爹深一脚浅一脚的走了。
    咱说心里话,他爹确实不能再当里正了,村里冷不丁发生什么事,腿脚已经不中用了,和两年前河对岸那伙人刚进村时,身体差了一大截,就这,还要去考试呢。
    宋福生顺脸向下淌水:“给我报,眼下都有谁家受淹。再下两天,河水就会上炕的那种。”
    大白胖娘们:“团长,我家。”
    四嫂子:“我家。”
    一个个喊,一共最靠近河边建房的有二十七户。
    “靠近高坡那面的人家,有谁家炕上还能挤下人?”
    倒是都挺实在,高坡那面的人家,即使有私心的至多说一句:“要带粮去我家,我家没粮供饭。”
    那是自然,不提也要那样办。
    而此时,任公信的二儿媳在和钱佩英小声说话,“凡是你家人,都可以住进我家,我家前后院好多房间,咱们挤挤。我家虽不在高坡那里,但是在村中间,地势也可以。”
    任公信没在家,他二儿媳能做的主,就是欢迎宋九族入驻,别人,她可不敢做主。
    她那个公爹,昨日走之前,将借给村里人家瓦片,拿小本记账来着。
    你说同样的,宋九族和小地主家也都借了村里人瓦,人家就没提还没还,啥话也没说,她公爹不行。
    任子玖的婆娘只知,让宋九族住进她家,回头公爹不会骂他。
    而任公信那老小子眼下去哪了呢。
    昨日就带着任子玖哭着赶驴车去庄子了,任子傲早就归队。
    任家在外村庄子田地被淹,这时候谁家地多,谁的损失也大,那等于粮种和雇人干活的工钱全打了水漂。
    第六百三十九章 摊子大,朋友别哭
    宋福生听完汇报,微皱眉头。
    只靠近河边那一排,就有二十七家,不算河边第二趟房的人家。
    那第一趟房被淹,再这么下雨,都不用多算,只一天半天的急降雨量,第二趟房能跑得了吗?早早晚晚要做好准备。
    也不算像他们家现在借住的,像翟婆子家,不靠河,但是把着最西面靠近田地的位置。
    最西面那片田地啊,眼下已经被淹。
    河水本来是走着它的河道。
    可是这一涨水,这古代的河边又不像现代似的,会给修整河岸修台阶,修防护堤。以前水面就快要和两面路持平,目前这一天一宿下来,又是雹子又是暴雨,像条小溪似的已经漫过田野,冲刷着拐着弯向下坡流,进了院儿。
    他们家,翟婆子家,翟婆子旁边那五户,其实和第二趟房是一样的危险程度。
    最讨厌的一点是,有许多人家是用土坯子盖房,那玩意用水一泡,它塌啊。再给人埋在里面。
    这么加在一起,立即搬的,就是几十户。
    他们宋九族房子没完工,本来就挤在村里,眼下借住的又不能住了,因为之前借住的就是靠河这些人家,那时候想着来回去河对岸方便。
    这么些人口,要知道古代一户人很多的,祖孙几代,怎么安置?
    这就是任家村是大村,在古代百十多户就是大村,人口多。
    而高坡那里的人家只有十八户。那才怪呢,住那面的条件还不好,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不给当年的里正上钱,任公信专门给批那面的地皮。
    所以有的条件差点的,或者人口多的,自己家人都是强挤下,公婆儿子儿媳一铺炕,再添这么多外人,不用想就知晓,硬塞也不够住。
    “听我说,眼下不能指望只高坡那里了,二十七对十八户,住不下,以咱们进村这条路为中心线,以南的,现在各家主立马告诉我,你们家能塞下几个人?”
    宋福生指向任族长:“去,去那里记数,报上来的,甭管回头你家婆娘容不容,都要给我接收。”
    任族长拿着笔,拿着本子,坐在堂屋炕上开始记录,外面雨太大了,都转移到他家。
    他家其实就属于住在中心线的,可是屋子里已经很潮了,这么热的天要烧烧炕烘干,院子里也有积水。
    各家当家的老头、男人站在炕下纷纷汇报:“我家能挤下四个。”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