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29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单凌见太子这才起身的模样,就道:“更深夜重,殿下该多穿一些。”
    太子的身体不好,以前是装病药吃多了底子不好,如今是伤了心肺不好,天气一冷就担心着凉。
    太子摇了摇头,与单凌站在一起,看着天上的繁星点点,在夜里显得格外的耀眼。
    单凌知道,太子这是想人了,看他看星宿的方向就知道。
    太子看了半晌星星,也找不到别的话来与单凌说,也总不能把憋在心里那些情义说出来,也只转身回了寝殿。
    单凌亲自给太子关了门,跟苟顺比了个手势,又在外面重新走动起来。
    次日,朝廷上再议此事,皇帝便开了口。
    找九关百姓借粮之事,此事皇帝是知晓的,当地百姓也是同意了的,家国天下,没有天下与国,又哪有家,九关百姓知情懂礼,就是皇帝也感谢九关百姓的大义,所以送了九关一句忠义之乡,九关百姓忠义之士。
    这话一出,憋得方骓长子喉头差点冒血沫子出来,也终于明白,萧安为何放心把这么大一个送俘上京的好事儿给他了。
    皇帝也没说九关那多余的粮食哪来的,昨日开口的臣子们也没再发话,这才让方骓的长子好受了一点,免得算计萧安不成,自己一家子还被带累了就不好了。
    因萧安生擒了图海王,又有其他部落的王与王子,其实朝廷也极为忙碌的,就是这些阶下囚要如何处置,朝廷里也得拿出个说法出来。
    如此,萧安被诬告之事,连诬告之人都好似被朝廷忘记了一般,彻底没人管了。
    方家在朝中自然是有些人脉在的,可朝廷里没人起头,要让他们去当出头的,那也不成,容易把人暴露了,对方家并不算是好事。
    就是知道自己幼弟在京城还被萧安揍了一回,方骓的长子也都忍了算了,想着萧安勇猛如此,却是断了一臂,日后必然是再上不得战场的,这个人再英勇,那也是废了,他不需跟一个废人置气,这心中才好受了一些。
    如今朝廷里忙着战俘之事,而他却不得不想自己如何从京中脱身了。
    他是正大光明的进的京城,自然不可能悄声无息的走,这便是在给朝廷他们父子的把柄。
    皇帝倒还真在想方家长子的出路,“霍东岳与乌统领这二人,终究还是霍东岳合适一些。”
    与其说是霍东岳合适一些,倒不如说是乌家在京城里并无根基,没有跟其他家族枝丫相缠,让皇帝觉得用得更为放心一点。
    太子对此倒并无别的建议,霍东岳和乌统领,两人身份都差不多一样合适,皇帝选谁都一样。
    然后就是方骓长子之事,皇帝问道:“太子可有想法。”
    太子的想法十分简单,“只要能留在京中,位置实职,虚职倒无妨。”
    方骓的长子才三十多,假设此回萧安得胜,有三十年与蛮子可不用交战,方骓已然不是祸患,然而那时方骓的儿子也到壮年在军中可能成了气候,因此方骓长子不能再回九关,只能在京城里了。
    只是方家明面上是有功之臣,就是把人留在京城,也得要有个能说服人的位置才行。
    如太子所言,实职虚职都可,可实职皇帝舍不得,虚职也还没能好使的,也让皇帝有些头疼。
    最后还是太子道:“父皇,怀柔为上,封侯吧。萧安当初就能封永定侯,如今方家忠良几代,趁此机会封侯也是应该。”
    萧安封侯,那是因得先皇愧疚,对于方家,皇帝想弄死他们很久了,哪是没想过太子所言的怀柔,而是根本就没想多给方家颜面过。
    在九关里闷不啃声的造他的反,要不是萧安前往送了信儿回来,他还不知何时才知晓九关已经严重到此地步了,借朝廷的便宜谋自己的名声,人人知方家而不知陛下。
    这话就够皇帝砍方家一家子的脑袋,还给方家封侯,给萧安封公都不想便宜方家!
    太子见皇帝面色难看,很明显是不愿意,倒也十分理解,就是他他也不愿,但要把人留住,让人看到皇帝的仁慈与公正不留人半分说嘴,有些憋屈还得给忍了。
    当然,现在他还是太子,该忍的是他的父皇,他倒没觉得憋屈到哪去,等到他哪日侥幸有那一日,说不定方家早就败落得不需他再出手。
    “外将家眷留京,本也是朝廷的规矩,就是常将军长子也在京中,方家当年不过是跟魏侯占了便宜。何况父皇与方家封侯,更是看重之意,方骓长子为报皇恩,也该在父皇视下报效朝廷。”太子又道。
    皇帝吐了口气,“总得有实职的。”
    太子就道:“入兵部。总不能薄待功臣。”
    作者有话要说:  嗯,太子是不会舍得女主背锅哒~~~这锅只好丢给户部了,户部尚书心里苦,嘤嘤嘤~~~
    天子:突然舍不得萧安当儿媳妇了。
    太子:我也是日了狗了!宝宝心里苦,嘤嘤嘤~~~~
    谢谢密码天天忘记的笨蛋酱、yxqjessica酱的地雷各*1,爱你,么么哒,(づ ̄3 ̄)づ╭?~
    下午补剩下的三千字~~~
    第175章 1.28
    兵部的位置也紧俏的,要螣出一个来并不容易。
    然而把人留在京城了,新帝也不想被人说是刻薄,加上只有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才真正让人放心。
    因此兵部一位主事就被调往了京外,虽是官升了一阶,但多少还是有些遗恨。
    就是方骓的长子本也知晓皇帝定然要把他留在京城,然而被那封侯的旨意,也弄得有些反应不及。
    方骓的长子自然是要推辞的,可这封的是他亲爹,就是推辞,那也得他亲爹说不要才行。
    皇帝的旨意先是过了方家,然后继续朝着九关去了,随后才有方家长子入兵部为主事之一的任命书。
    爵位之事,轮不到他说三道四,但任职兵部主事之事,他却是有资格左右,便亲自求见了皇帝,说是想再回边关,替皇帝镇守九关。
    皇帝要再让他去九关那才是见鬼了,等方家给自己守着边关,哪日守着守着就得变成方家人的地盘,谁这么傻把好不容易进了京城里的人放走?
    皇帝不肯,方骓长子其实也不敢硬辞,换个有脾气的文臣,一句老子不干了,还能谋个好名声,可换了方骓长子,却是不敢说老子不干了,一句不干了就是一辈子再也拿不到这世间的权柄。
    文臣能靠名声到处骗吃骗喝,武官不干了,等着哪一日江河破碎再谋前程?
    如今大庆天下武将不少,也并不差方家一个两个,否则先帝与当今也不会一直想要换下在九关的方家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