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页
其实感到新鲜和陌生的远不止萧曜和程勉,能干利落如元双,整个人陷入了一种热切的忙碌中,冯童私下说,这是为了掩盖她自幼长在宫中、又从未一力操持过元日的紧张。萧曜听了,觉得大可不必如此战战兢兢,至少不用让她太劳累,但还是听了冯童的建议,邀请裴翊和阿彤一起来家中守岁,又托请韩平的妻子来做客,请她指导元双连州守岁、过正日的习俗。
除夕越近,易海城内佳节的气氛也越浓,全城不分胡汉,均沉浸在旧岁欢乐和忙碌的气氛中。到了除夕当日,一大早裴翊就携带着贺岁的礼盒,与阿彤和吴伯登门,元双正好抽了个空要去一趟金容寺,见阿彤眼巴巴地望着自己,便将他也带去了,结果回来时带着一堆各色点心。裴翊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回事,只有苦笑的份,还是由吴伯向面带不解之色的众人解释:“阿彤过年时不能出门,一出门,旁人就要送东西……”
元双回过神来,抱起顿时流露出小心翼翼神情的阿彤,贴了贴他的小脸,说:“那也不能因为有人认得阿彤就不让出门啊。阿彤这般乖巧伶俐,送他点心吃,才是人之常情。阿彤随我来,我带你吃新点心去。”
说完她带着阿彤去了趟厨房,不多时阿彤连蹦带跳捧回一盘精巧的酥皮点心,绝非市面上寻常可见。萧曜一看便知是元双亲手做的,就对裴翊说:“元双为守岁忙了好些时日了,见阿彤这样欢喜,她也是高兴。”
这一天陆陆续续都有人来拜访,见裴翊也在,都觉得是意外之喜,不免多逗留一刻,多喝一杯酒,但无人不往萧曜所在的方向多看一眼——除夕日人人都换上了新衣,萧曜没有穿朱紫二色,而是穿着一身黛绿色的暗花忍冬纹的锦袍,浓绿之下,双手和脸简直白得不似真人。阿彤心直口快,悄悄对元双附耳说:“三郎怎么这么好看,比金容寺壁上的阿难……不,比菩萨还要好看。”
元双忍笑,也附耳说:“阿彤也好看。三郎小时候就好看,阿彤长大了肯定一样好看。”
两个人的嘀嘀咕咕萧曜根本没听见,正如他也根本没留意旁人的视线,而是望着不远处的程勉不住出神,他实在看得太专注,惹得程勉瞪了他几次,会意过后萧曜收敛一阵,可没多久,又忍不住看着程勉饮酒后微微发红的眼角出起神来。
不过人来人往之中,彼此应酬不断,萧曜的异常得以在一次次的觥筹交错和无休止的欢声笑语之中安然栖身。闲聊中,裴翊听说程勉和萧曜都会琵琶,忽然说:“我这里有一本曲谱,是何侯的旧物,记载的都是我们西北的曲调,我于此道不精,本来想如果阿彤学了,就留给他。既然你们都会,先给你们看吧。”
萧曜本是喝得薄醉,听清裴翊的话后,一时怔在了原地,只听程勉很快接上了话:“丹阳侯何鸿?原来他也弹琵琶?”
裴翊摇摇:“我未听过。先父颇好此道,所以何侯病重时,将一些私物送与部旧,我父亲就分到了这本曲谱。据说曲子也是他生前收集的,只是他去世后,我父亲为免睹物伤情,将曲谱束之高阁。”
程勉说:“既然是他录的,那就是会。”
萧曜暗自吸了一口气,若无其事地要冯童跑一趟。庞都尉还没走,也凑趣说:“是了。司马弹得一手好琵琶。好久没听了,不知今日可有耳福?”
程勉倒不推辞,只是说:“我到易海之后久未碰过了,这几日客居,琵琶也没带在身旁。不过时逢佳节,也应当凑个乐子。那我就去取吧……”
“外头在下雪,你不要跑了。如不嫌弃,用我的吧。”
程勉一顿,看向萧曜:“或是劳驾别人跑一趟。”
可萧曜已经站起来,自己取来了琵琶。
他回来时众人正在拿程勉初到易海时的那件轶事说笑,程勉看萧曜来了,轻声说:“人生地不熟,不知道……三郎一行住在哪里,只想早点找到,不要困于风雪,纯属病急乱投医,早知道闹出这么大的阵仗,连都尉都有所耳闻,绝不敢效颦谢镇西。”
庞都尉笑着给他斟酒:“我只听说有个风流郎君弹得一手好琵琶,没听说什么不好的话。不过这么一说,真是怀念程司马的琵琶了。”
裴翊亦报以一笑:“既然是效仿谢仁祖,无论如何,也该有一支《大道曲》。”
庞都尉拊掌附和:“这个好!兆头尤其好,我是老了,但望司马和裴县令,都早日穿紫罗襦,佩金鱼袋,位及三公、福寿延年!”
萧曜一面因为何鸿的名字心神不宁,一面又没道理地想,是了,借的那一身不算,但他如果穿上紫袍,也一定很好看。
想到这里不禁失笑,这天底下,哪里有因为穿着好看,就应当穿上紫袍的呢?
在他神绪飘飞间,程勉已然从善如流地拨起了弦。窗外白雪皑皑、寒风凛冽,但室内馨香温暖,又有这珠玉一般的琵琶声,当真有几分柳青桃红的鲜妍明媚之意。
一曲弹罢,刚劝完一轮酒,冯童带着何鸿留下的曲谱回来了。萧曜心中再忐忑,此时依然按捺不住好奇和惶恐兼而有之的心情,离开自己的座席,坐到了程勉身旁,和他一起读曲谱。
手卷上的字迹飘逸潇洒,曲谱则记得一丝不苟,萧曜又望了一眼程勉,知道他与自己想到了一处,这谱子记得极好,记谱之人定是个中行家。他飞快地读了几行,又大略看了一下展开的部分卷轴上题写的曲名,好些虽然写的是汉字,意思一概不明,多半是一个音译。正读得心无旁骛,程勉松开手,又拿起了琵琶和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