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24章 发展农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巫师好像想起什么事情,转头对着李唐山说:“你上次说西药是提取精华来做药,我想好几天,总觉得里面有一些问题?”
    李唐山好奇这个好学生又有什么新想法:“你发现什么问题?”
    大巫师很认真讲:“西药是都是毒药?”
    李唐山回头看着大巫师问道:“为什么?”
    大巫师非常肯定说:“食至精则有害,药至精则有毒。西药是提取精华来做药的方法本身就错了,你说是西药是不是毒药?不过我想,是可以用在田地里来杀虫子。”
    李唐山惊讶看着大巫师理解能力,自己好像又找不出反驳的理由,西药由于作用单一,局部对抗,毒副作用很大,历史上多次重大药害事故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淘汰的ppa又是一例。西药之毒副作用是其不可克服的。
    只要辨证论治,配伍得当,中药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中病即止”,“效必更方”,从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几千年来,没有哪种中药因毒副作用被淘汰中药应向世界铺轨中医药学与西医药学应该是平起平坐、相互补充而又不能相互取代的两大医疗保健体系。二者理论与实践完全不同,不能相互作为证伪的标准,更不能拿西医药当作中医药的“历史审判庭”。
    大巫师望着正在发呆的李唐山,李唐山自己从来都没有从这方向思考这个问题,也不得不佩服大巫师的思考能力,想到答案李唐山也找不到攻击大巫师言论的方向。
    李唐山向大巫师点点头:“大巫师,我也觉得你思考的方向是对的。中医与西医的差异西药的副作用远比疾病来得更严重中医与西医的不同是在于形与神,西医是属于形,中医是属于神,形与神不同点,形是一个可以看得到摸得到的物体,而神是看不到摸不到但却实际存在的物质。”
    大巫师没有听懂李唐山在说什么,但是眼神闪烁一堆问题。
    李唐山只好举个例来说一下:“大巫师,比如我们部落勇士们跟猛兽搏斗时,经常会受伤,比如在外伤骨折损伤以西医较优。”
    大巫师的眼中闪过一道光芒道:“我明白,因为伤科不是疾病,属于形,病人的自愈能力很强,因此只要处置得宜都会好的。你的意思是伤与病是完全不同的。西医在在治伤方面有自己独特强项,对不对?西医是治伤,而不是治好病。”
    李唐山想到上一世大部分的人都是这样子,人一旦有病就找西医看,长期服了许多西药,不但未好反而造成更多的后遗症,由于本身的病再加上药物的副作用,使得病情变得更棘手。这时由于病痛很难过无法忍受,才来看中医,看了中医以后又希望隔夜病就好了,如果没好就极尽所有可能的漫骂中医,殊不知任何的疾病如果一开始就找对中医的话,很快就会好的,没有任何疾病西药是可以治好的,所有的西药都是控制的,都需要服用一辈子的。
    大巫师好像也很佩服自己的一样,马上做了一个结论:“一般伤害如车祸,刀枪伤,骨折,等,你可以去看西医,如果有内科疾病,应该去看中医。”
    但是你必须知道原来你的一辈子是一百年,长期服用西药以后,只剩六十年或七十年,运气好的或许有八十年。更有甚者很多病人死亡时,根本是死在手术台上或化学疗法或放射线治疗,与病情无关。西医却说是死在疾病上,愚蠢的人在死时仍然不知是西医造成的,还一再的感谢西医,此类人是到死时都是笨蛋,何其悲乎.任何一种病如果一开始时是中医在治的,假以时日都会有效的,当然如果遇到好的医师必然恢复更快,无论如何服用中药都比西药来得好,尤其在内科病上,中药的效果尤其惊人,西药的副作用远比疾病来得更严重,会让病人死得更快。
    这些东西李唐山是不会告诉大巫师的,古代生命很少能够活着七十岁,多说无益。自己还是找点正事来做做,大巫师太聪明了,李唐山感觉应付起来已经很吃力,还是让他好好做他的巫医,自己告诉他抗生素制作方法,足够他研究很长一段时间了。
    三月的春天是孕育的季节,一切都在萌芽阶段。柳丝轻摇,梢尖微点水面,漾起泛泛涟漪。“绿杨烟外晓寒轻”,杨柳堆烟,漫眼的是无际的嫩绿,感受着沁脾的清爽和温柔的抚摸。相信到了暮春,伴随着飘飞的柳絮,又是另一番动人美景!
    石头、吉娅和李唐山商量今年生产大计,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是部落稳定和发展之根本,不仅在农业遇到灾荒的时候负担不了,即使在正常年景也维持不了。
    特别是农业的风险真的不好控,即使在现代的中国每年遭受自然灾害特别多,主要的包括旱灾、洪涝、冰雹、霜冻、病虫害等,防不胜防,算好的一次自然灾害可能就没有了,也同样很多其他方面的风险存在。更何况还处于刀耕火种的岭南部落中,虽然有着温暖潮湿的气候,种啥就长啥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但是落后的农业技术非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加上李唐山自己懂的农业知识也是道听途说来的,甚至连半吊子技术都不是。
    就算是在现代做农业就一个字“难”!
    有多难,难于上青天。
    投入大,回报慢,这是事实。
    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做农业都是不容易的,以目前部落的条件,也只能选择发展水稻。大米含有丰富的淀粉,并且作为部落日常生活主食是最合适不过了。而且米饭非常香甜并且管饱的,多吃米饭有助于小孩子的生长、并且给部落的年轻人提供了必须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率。水稻的根茎是可以做干草地,也可以使用干草来编鞋子给部落搞搞副业等。
    李唐山建议在原来试验田基础上,开拓一片新田,这块地最好是离河水比较近的地方,因为水稻是需要大量水分的,所以在北方种植小麦的较多,而南方则是水稻较多。并且在岭南地区,水稻都是可以一年三收的,以前一年一收挺浪费。
    李唐山带石头在部落附近到处是寻找最适合的地方,挑好土地之后,让石头带着村民把这块地翻一番,人力翻地速度太慢,还吩咐石头要放一会的水进来就可以很好的渗透,然后再继续翻土,开拓农田比预想着更顺利一些。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