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11
去支持考古研究所工作的吧?”
严澹若有所思道:“原来……你还知道这件事?”他又深深吸了一口气:“我的确是去帮考古研究所的忙。这里的文物保护区,除了‘陶馆’外,还有一栋大兴年间的‘登第阁’。你知道吗?”
陶清风蓦然从座椅上站起来,抑制住激动的心情。
原来“新南县”真的就是“南山”。那栋登第阁,虽然离陶清风小时候住在乡下的家还有十几里地,是县中心比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始建于大兴朝,曾经叫做“来仪阁”。大楚时又修葺过几遍。
因为出了陶清风这样的人物,南山郡的太守,就把“来仪阁”改为“登第阁”这个名字。这栋阁楼里曾经挂满了大兴时期文人骚客的词赋、画作。
陶清风守孝丁忧那三年,南山的县丞、里正、乡绅等大大小小的人物,无不来逢迎这位新科探花,把他当做家乡出的大人物。不过陶清风孝期不能宴饮,所以总是委婉谢绝他们的邀约。但许多时候,地方上的秀才、童生,或是老师徐棠翁那边的客人来访,陶清风还是得出面接待。陶清风会带着他们去这栋阁楼赏玩前人墨画,纵览欣赏南山优美的田园景色。
当时的县守希望能在“登第阁”上加一幅描绘此地盛景的长联,拜托陶清风赐墨。那时候陶清风刚要回京述职,匆匆写就长联,并没有交给县丞。而是把初稿和自己的其余诗稿文作,一起埋在南山乡下。
陶清风准备等回到京城鞍马周顿歇息好了,再把长联润色好一些,通过驿站给县丞送去。可惜他回京就出事了。这个想法当然没有实施。
所以陶清风虽然听到严澹提到“登第阁”,但并不太担心,因为自己的长联肯定没来得及刻在上面。不会留下自己什么痕迹的。
因此陶清风就能在电话里,单纯向严澹感慨道:“我知道那个地方……风景挺美的。”
严澹的呼吸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会儿,才道:“是啊,我现在正在爬阁楼。”
陶清风想象着那栋阁楼现在和英华皇宫博物馆一样,成为游人们参观的古迹,人来人往的样子,心情就很愉悦,对严澹说:“有七层呢,慢慢爬。”
严澹呼吸在那边又顿了一会儿,才道:“在阁楼上,可以看见一条河,河上还有一座白色的石桥。是不是被称为‘白龙卧波’?”
陶清风笑道:“是啊,严老师,如果你往北边看,还有一座高台,因为有九个方位的阶梯,所以又叫做九门金台,是不是很壮观?”
严澹的声音在电话那边又沉默了,半响道:“是啊。看着就让人想起“凤凰台上凤凰游※”那句话。江心有块三角洲,形状像……”
陶清风道:“那叫做大雁矶。现在是冬天,应该能看到大片黄白的芦苇,就是‘蒹葭苍苍’里的那个白色的‘霜’了。所以这一片又叫做‘荻芦川’。”
严澹被噎住般顿了顿,随即低沉的声音传来:“……东边有很高的石壁,下方乱石险滩。是不是叫‘牛头渡’?”
陶清风说:“看来保护得很好……”他赶紧住嘴,差点说漏了嘴,连忙想打个补丁,“我,我小时候去的。”
严澹在电话那一头,久久沉默着,从听筒里传来了一声悠长的叹息。这让陶清风内心有些打鼓。
然而下一秒陶清风打鼓的心脏,就仿佛血液逆流般地冻住了。
严澹的声音从听筒那边传来,声线还是颤抖的:“多小的时候呢……一千二百年吗?这里没有什么‘登第阁’,这栋阁楼消失于大楚末年的战乱。这里不是文物保护区景点,没有遗迹复原。我现在站在一块水泥地上。”
陶清风大脑一片空白。严澹刚才那些话都是编的?把自己的话……套出来了?他怎么会知道……
严澹的声音更温柔了:“我跟你说的那些……是编的,根据一幅对联。写得真好啊,你听一听,我有没有念错?毕竟挖出来的字好多都模糊了,我也不知道有没有还原正确。”
严澹不顾陶清风在电话那头死寂般的沉默,清清嗓子念了出来:
“三百年高陵大雁矶,七层宝塔镇边陲。极目远眺,看东南湘楚、西襟衡越,南屏滇水,北带巴关。迢迢风雨几度,跨江山半壁,马踏雄州。白龙卧波,漫卷云国荒野,胜慨今论。”
陶清风依然不发一言,手心汗湿,只觉得每个字,都像是重锤打在眼前,敲得他一片晕眩。
严澹的声音就像这迷雾中唯一的清明,兀自道:“这是上联。我也不知道我的断句对不对,毕竟你那个时候没有标点。这大雁矶、七层塔,白龙卧波,想象着,都是很好看的景色。可惜现在不能一饱眼福。听县政府的人说,南水河,几百年前就改道了。或许当年是有一座石桥吧。只能在对联中窥见一点景观了……要不要听一听下联?”
陶清风虚弱地倒在沙发上,攥紧手机话筒,脑袋里飞速转过一个又一个说法,却一次又一次被否定掉,死死地握住话筒,听严澹不受干扰地念下去,自己那副当年写完以为永不见天日的长联。
“六千仞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