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74
么办?
交合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上面任何一种情况,都有可能酿造一场人间悲剧。
有医馆、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的存在,就可以极大程度的避免悲剧的发生。
接下来的三个月,交合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草场的宣纸作坊和书籍用纸作坊造起来,从树皮、龙须草、芦苇的根茎,到纸浆,再到成品的宣纸和书籍用纸,一道道工序,全部在草场的界河边上,每一道工序都有好几个作坊。
端山周围端砚作坊围了整整三圈,从端石的开采、到选料、雕刻、磨光、一直到最后的配盒,每一道工序也都有好几个作坊,有些作坊里甚至还有女工出现。
而印书作坊也都在县城以及各个乡村里落成,吸引了无数的百姓在作坊里印书做长工。
有些农户甚至在自家的田里,也种起了芦苇和龙须草,然后卖给宣纸作坊。
可以说,整个交合县和各个乡村,就像是重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一样,所有百姓都在如火如荼地干着各自的工作,每一天都是忙碌的一天,但他们并不觉得累。因为他们这些工作,都是按月拿月钱的,有钱拿,谁还会嫌累?
同时各个乡村的免费医馆、县城里的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都也竣工,相应的人手和检查官吏,也已经入驻其中。相信过不了多久,这些福利机构,都会运转起来。
两个月后,交合县生产的端砚、改良宣纸畅销陇右,一度引起多家文房店的存货被抢购一空。供不应求。李文柏也联系了京都的李家和几个大商行,到交合县购进端砚和改良宣纸,远销至京都和中原地区。
一时间,端砚之名响彻整个大齐,人人以用端砚为豪,甚至连皇宫里,也要了几块极品端砚,专门供雍和帝以及几位皇子公主使用。
而改良宣纸的出现,也让整个大齐原本的宣纸作坊商铺纷纷关门停业。毕竟改良宣纸比起传统宣纸而言,不仅价格便宜,而且质量更好,书写流畅,更易储存。从今往后,宣纸不再是豪门大族的专属之物,而是真正地走向了寻常百姓之家。
与此同时,陇右的敬文斋的名声也随之大震。西北部州县的坊间,都在传言,敬文斋有特殊的印书手段,无论你要印的书多么稀有、数量要多少,敬文斋都能很快地给你印出来,而且价格也比很多书肆要便宜不少。
一时间,所有人都在疑惑:“这个交合县,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无论是新改良宣纸还是文人爱不释手的端砚,都是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交合县出来的?”
然而他们并不知道,其实敬文斋名声大振的背后,也有交合县的影子。
交合县在短时间内被世人熟知,这是李文柏所想不到的,也是雍和帝想不到的。
此时的京都,皇宫内。
雍和帝坐在御书房内,御案上摆放着那方极品端砚,和一叠厚厚的新改良宣纸,同时,面前还摆着几个月前交合县监察御史孔正送上来的那封信,以及李文柏自己呈上来的考课。
这份考课,是李文柏自己交上来的。交合的名声实在传得有些太厉害,李文柏干脆自己把这半年的事迹讲清楚,自己坦白,才是最妥当的。
当然,随着这封考课一起送来的,还有端砚作坊最新产的雕有苍龙的极品端砚。
御书房内,国子监祭酒王行之躬身站立在下首。
“王爱卿,你这门生可了不得啊。拿着那叛逆曹严和施五的家产,又是开山又是建作坊的。短短半年间,一个破败的交合县,竟给他治理得井井有条,甚至还闻名遐迩。就连朕御案上的这端砚,还有这新改良的宣纸,都是他交合县送来的。”
雍和帝似乎心情很不错,说着,又拿起下面的那封孔正送来的信。
“就连交合县的监察御史,都来信夸李文柏爱民如子,是难得的好官啊。”
当初孔正的信刚送上来的时候,雍和帝看了也着实吃了一惊。
在各个乡村建设免费医馆,在县城建设养济院、育婴堂、蒙学书院、武馆,收容县城内外的孤寡老人、弃婴、孤儿、和乞丐。还免费给县城内外的孩子进书院蒙学识字,强制收容的未成年孤儿、乞丐和弃婴在武馆习武,成年后从军服役……
这一套一套的,不说要花多少银子,光是这想法,就足够让人赞叹此子用心纯良。“不是真正爱民如子的人,是绝对想不出这些的。”雍和帝不禁在心中感叹,对李文柏的印象,一下子高了不少。
雍和帝御案上的几封信,王行之也都看过,见雍和帝如此夸赞李文柏,他这个做师父的,也与有荣焉,但脸上还是很克制。
“是陛下慧眼识人才,冠玉不过是做到了他为臣子、为父母官的本分罢了。”
“哈哈哈。”雍和帝开怀大笑,好一会儿,才挥了挥手,说道:“你呀,就别替你那门生谦虚了。做得好就是做得好,他李文柏,值得朕的夸赞。”
“微臣代文柏,谢过陛下。”王行之赶忙躬身行礼,恭敬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