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61
r 李成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大人今天的举措,小的有些担心。”
“你觉得……不妥?”李文柏知道李成说的是田产处理的方案。
李成点了点头,担忧道:“如今整个西州的人,都看着大人手里的田产。而大人却不愿讲这些田产接济给穷苦百姓,小的担心……会被有心之人以为口实。”
李文柏知道李成的意思。自古以来,百姓以耕种为生,田地对于百姓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如今如此多的田产在他手里,根本就如同一堆烫手的山芋,他若是一个贪官酷吏倒也罢了。可他偏偏百姓眼中的“青天大老爷”。
既然是青天大老爷,自然便是站在百姓这一边的。查抄了这么多的田产,怎么可以不用来救济穷苦百姓呢?
不得不承认,有些时候,百姓的想法是淳朴的,同时也是强盗思维。
不过这是这个时代人思想的局限性,李文柏也不多解释什么。他不在乎暂时的恶评,只要最后交合县富了,便没人能说他什么不是。
“放心吧。”李文柏看着李成,说道:“你以为我不分田,而是让百姓买,是真的贪他们那点钱吗?一亩田十两银子的市价,县衙只卖二两。这根本就是贱卖了。我当初能以工代赈,帮难民度过寒冬。如今就能照样让那些无田的百姓,攒到买田的钱。”
李成愣住了,他不知道李文柏还有这样的想法。
“大人的意思是……还要雇他们……”
李文柏点头。
“可是……城墙和道路都修完了,还能雇他们做什么呢?”
李文柏笑了,“你忘了,我去岁腊月收购的草场地契?”
*****
原本贴出的施五等人被查抄的财产处理方案,引起的风波还未消退。第二天一早,衙门里又贴出了新的告示。
这次是一张以县衙为名义,雇佣民工的告示。
和去年腊月的以工代赈不同,去年是干活儿给吃的,这次是干活儿直接给钱。
县衙刚刚查抄了施五等人的家产,根本不差钱。昨天刚说要卖田,今天就给你活儿干让你赚钱,这里面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告示里的雇佣内容有两个部分。
一是种草,二是开山。
种草是指种植芦苇、龙须草,开山则是指开凿北边草场上的那座端山。
芦苇、龙须草都是纤维含量很高的植物,虽然不能吃也不好看,但确实造纸所不可或缺的辅助材料。李文柏既然决定制造改良宣纸和普通书籍用纸,便必须提前种好这些必备的材料。
而那座端山,正是去年腊月,李文柏在草场上偶然发现的那座盛产端石的端山。这端山,还是他给起的名。端石,是制作后世负有盛名的端砚的主要原料。尽管端砚在这个时期还未出名,但李文柏相信,只要好好开发端山,制作出端砚,投入市场,便已定会惊起文人圈子的惊涛骇浪。
同时,改良宣纸的问世,必定也会引起文人用纸的大改革。宣纸成为富豪世家的奢侈品的时代,将会永远过去。
李文柏是商贾出身,他深知,这个世上,有两种人的购买力,是绝对不容小觑的。
一个是女人,一个就是读书人。
毕竟,这是一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
听说要种植芦苇和龙须草,不禁都有些疑惑不解,交头接耳起来,最后问道,“不知大人让大家种植芦苇和龙须草,是何用意?”
是用药吗?
可好像没听说芦苇和龙须草有什么药用价值啊。
既然不能吃,又不能用药,与野草无异,那种来做什么?
这只有做出来,才能够看得到成效,李文柏对着李二轻点头。
李二瞬间明白自家大人眼神里的意思,迈出几个步子,大声喊道:“哪来的这么多问题?让你们干活儿就干,又不会短了你们的工钱。若是不愿意,县尊大人也不强求。且自退去。”
反正给银子就成,百姓也就不再多问。
见百姓们都没什么要说的了,李二在李文柏的示意下,带着衙役兄弟们,在县衙门口,东西两个城门口,都摆了一个登记处。但凡有想报名的,都可以来登记。三天后,便可以开工。
第144章 纸和砚
又过了一日, 李成突然来报, 京都来的宣纸纸匠, 终于到了。
说到这两个宣纸的纸匠, 李文柏也略微听李成说起过。
因为宣纸制作不易, 极为珍贵,工艺向来都是不传之秘,而把纸匠请走, 也变意味着, 要买下人家的工艺。虽说是不传之秘,但毕竟都是商人, 商人之间的事,便都是钱的, 没有钱解决不了的事。
故而为了请这两个纸匠, 着实花费了李文柏家里不少的银子。
终于请动两个纸匠后,长途跋涉,又各种好生照料,生怕这两个中年纸匠在路上有个三长两短, 要是一不小心病死在了路上,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