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0
仪:“汝亦因此遭横祸,戴罪入宫。可曾有怨?”
上官整顿衣裳深深行礼,坦然道:“ 充作宫婢时,自然有怨。然如今能执笔凤阁,谏言亦能上达天听,却是从前在深宅中做女儿时,万不敢想之事。”
武太后哈哈大笑,赞许地看着她:
“上官昭仪,吾将汝留侍左右,即是因汝,像极了当年的朕。”
上官笑了笑,口称不敢,顺手为太后磨起了墨。太后自顾自继续说道:
“吾幼年,周国公未丧时,曾随父母游历南北,先慈将我如男儿一般教导,让我饱览史书典籍、又时时考问我财政军务,教我习字作书。然好景不长,周国公死后,尸骨未寒之时,亲叔伯们就将朕母女逐出大宅,另谋居所。当是时,朕年十四。”
“朕的叔伯侄儿们曾言,朕身为女子,才学过人,每每出头露面,强词夺理,不敬父兄,迟早横遭灾祸。”
上官磨墨的手停了一停。
“上官昭仪,汝可知,身为女子,才学过人,如何才能自保么?” 太后回首,拿起一支笔,浓浓地蘸了半干的墨汁,铺开一张纸。
“不要低头,要走到最高处去,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汝之才学禀赋,词句文章,经略时策,重于儿女情爱,重于宫闱私斗,重于博一个母慈子孝的虚名,是真正应当流传后世之物。”
话音未落,殿外遥遥传来禀告,言称北衙右千牛备身兼鸾仪卫中郎将李知容请面圣述职。
太后面露笑容,将笔搁到一旁:“果真如卿所言,李中郎也不是甘居人下之材。”
纸上是龙飞凤舞的飞白体行楷,两个大字:“从龙”。
(三)
李知容从太初宫出来时,已近正午,日光普照神都。
方才,她主动请缨,要求接手彻查牵机毒案。
在有苏氏城砦中不小心听见皇室与狐族的旧怨时,她就对于李太史不让她插手牵机毒案原因明白了八九分。此案的要害不在于李旦,而在于太平公主。李旦的皇位本就朝夕不保,但再往下查,若是真动了太平公主,李旦一定会同她拼命。
被拔了爪牙的龙,在朝野中也仍有无数附庸,更何况,李旦还有与安府君的盟约。
可她不能因此就坐以待毙。她要在李旦出手之前,尽可能地收集他当年的罪状,连同公主参与犯下的种种罪孽。若是有一日果真横遭大难,起码她死得明白。
让她惊讶的是,太后竟同意了。不仅同意,还抽调了来俊臣所执掌的推事院中数个得力人手给她,一时间,鸾仪卫中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她忙着收集证据、整理案卷,查问证人,忙了数天后才发觉,已有多日没看见李太史了。
上次见着他时,还是那夜下雨。难不成他是染了风寒?这么想着,她更加快处理起手中的案卷,好能早些交接完,回去探望一下李太史。
纵使他们真断了缘分,总还是有情义在。
然而快日暮时,她策马出宫门,却在宫门外撞见了嗣雍王。
那夜在有苏氏城砦中撞见他,两厢的身份都被识破,再见时,她一时不知怎样打招呼。好在嗣雍王主动化解尴尬,上前低声问候道:
“李中郎,数日不见,汝可安好?”
她匆忙点头就要离去,却被嗣雍王拉住:“李中郎,李太史近日气血亏损,需按时服食汤药。本王这里有几服常用的,烦请李中郎交与太史令。”
李知容:“???”
嗣雍王与她大眼瞪小眼片刻之后,对方才一拍额头道:“啊呀,原来李太史此举是一厢情愿?是本王疏忽了,本王方才是信口胡沁,请李中郎不要在意。”
李知容一把手拽过他领子,语气焦急:“嗣雍王,请不要戏弄在下。李太史出了什么事?”
嗣雍王眼睛眯起来,饶有兴味地看着她:“李中郎,太史令他为了你,与本王做交易,改装易容,进了丰都市。凡人进丰都市要受何代价,李中郎想必也知道。”
折耗两年寿命,历剜心之痛。她知道,却从没见过哪个傻子当真会做。
她顾不上再与嗣雍王对峙,策马调头,飞速朝城北通远坊奔去。
第三十一章 意浓(h)
(一)
她以往从未觉得,从洛京西北侧的太微城到通远坊的路如此漫长。
残阳如血,暮色将尽未尽,一半雪青,一半殷红。她扬鞭策马一路疾行,吓得路人纷纷躲避。
除了从前李崔巍随白云子离开会稽的那天清晨,她已许久没有如此失态过。
原来那天在城砦中遇见的人,真的是他。
被石块砸中时,那几滴落在她衣襟上的血,想来应当是入丰都市之后,禁制加在身上的反应。
他对她,自始至终都是真心,却无时无刻不在放手。他爱她,甚至为了成全她,不惜放弃自己的爱。
她在心中暗骂,真不愧是白云子亲传,做局能将自己也算计进去,绝不留后手。
她终于到了那扇熟悉的院门前,却发现从里侧上了门栓。她拔出佩刀,直接将门栓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