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4
也是自己疏忽大意,没想到自己儿子几杯酒下肚,就不知东西南北了。被人一挑唆,就真的和周家人杠了起来,甚至还闹了人命官司。
这可不仅仅是两家的口角了,这事也不是能随随便便压下去的了。
果真,第二天,雪花般的弹劾的奏章递了上去。众臣不会觉得此事是两个纨绔互相斗殴导致的意外,而是认为李茂是为父亲出气,故意寻衅滋事,找机会把人打死了。
这事做得太狠也太绝了。朝堂上这些人谁没个不成器的子孙,若是自己日后在朝堂上说话得罪了人,转头就被人报复到下一代身上,白发人送黑发人,那以后这日子怎么过?谁都得提心吊胆。
万一人人都这么干,斗不过你就杀人,朝堂的法度也就变成了一个摆设。
这事必须杀鸡儆猴,李茂绝不能轻饶。此例不能开,一旦开了,人人效仿,必会酿成大祸。
就连永泰帝,这时候都不会反对,只觉得李家实在没眼色,就算报复也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更不能做得这么明显呀。自己找死,怪得了谁。
于是,李茂被判决为周御史之子偿命,三日后处决。
听到消息的慕容清几乎要吐出一口老血,舅舅的事还没解决,自己的表哥就要出事。到底是巧合,还是有人暗中针对自己。若是别人的计谋,那背后之人到底是谁?如此步步紧逼,环环相扣,他最终的目标是不是扳倒自己,他还有没有后招?
慕容清越发疑神疑鬼,看谁都觉得想害自己。
李家一片愁云惨雾,周家也不好过。周御史之所以会豁出去当面得罪如日中天的五皇子,甚至出面指证李家,不是像他说的那样大义凌然,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把柄在别人手上。
他不知道对方是谁,但是对方对他家却很了解。他那个好儿子曾经为了一个女子的美色,打死了人家的丈夫,若此事被捅出去,他儿子也逃不掉。
本以为,自己把那女子全家都灭口了,此事再没有别人知道,没想到,居然还有人知道,甚至掌握了证据。周御史没有办法,只能按照对方的指示,弹劾李崇。自己就这么一个儿子,总不能看着他死。
没想到,自己已经按照他说的做了,自己的儿子还是没保住。自己也得罪了李家,得罪了五皇子。日后前途堪忧。
想起这事,周御史只觉得的悔不当初。早知道在自家那个臭小子犯下大错的时候,自己就打断他的腿,也不会有今日的祸事了。
事已至此,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自己只要咬死了自己是为了公理,五皇子慑于民望,应该不敢直接对付自己。
三日后,李茂被当街处斩,百姓自然是高兴的。在百姓眼里,贪官的儿子能是什么好东西,死了也活该。
到是周御史在民间赚了一波不错的名声,人人都说他是青天大老爷,为百姓做主,怜惜他失去了独子。
但周御史表面风光,但背后被五皇子记恨,永泰帝也讨厌这个人生事,日后仕途坎坷也是注定。
所以,是苦是甜,只能自己品尝。
包括五皇子,一则他舅舅名声差了,也会影响他的声誉。二则,在众臣心中,他现在连自己的亲舅舅,亲表哥都保不住,日后若是自己出了事呢?他能不能保住。
很多大臣提前站位,固然希望挣个从龙之功,但同时也是希望抱团能有更好的发展,有靠山,大家可以互相帮助。若是领军者无能的多话,那岂不是自己坑自己。
再加上李家受重创,五皇子实力大损,一时间,五皇子党人心涣散。很多人想着另谋出路。
慕容清实力下降,那自然有人实力增强,其余皇子多多少少乘火打劫了一番,收获都很丰富。
其中最占便宜的就是慕容轩这个三皇子。
盛月薇很久没见过自己这个表哥了,但是,听传言说他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以往他虽然年纪也不算小,但是,心智可能还没有他下面几个弟弟成熟。尤其在盛月华出嫁后,他就自暴自弃,总给人一种放纵不羁的感觉。
如果不是有盛家在后面撑着,永泰帝对他也颇为宽容,只怕他的名声也好不到哪去。
但是,自从盛月华重新得宠,甚至怀上身孕之后,慕容轩似乎放下了一桩心事,整个人就变了。
他更成熟稳重了,愿意放下身段,去结交士人,也愿意听别人的建议,在群臣之间的口碑越来越好。同时,他对盛贵妃也多了几分尊重,经常去请安,陪盛贵妃说说话。
甚至,盛月薇还收到他私底下送来的礼物,说是为之前的事赔罪。
要说对他完全没芥蒂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自己受的罪不小。但是,盛月薇也知道,永泰帝的几个儿子,只有慕容轩上位,对盛家来说才是最好的。如果慕容轩能改正的话,自然是皆大欢喜。只希望他是真的吸取教训了吧。
于是,盛月薇主动地接受了慕容轩的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