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2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看事情越说越乱,李爱珍忙道:“我们在这猜来猜去也不见得就准,不如等孙老师回来问一问,不就都知道了吗。”
    巧的很,李爱珍一说完,出去上厕所的孙依云就回来了。一旁看热闹的老师率先道:“孙老师,听说你推荐了一个没上过学的小姑娘来参加期末考。”
    孙依云大方承认,“嗯,那小姑娘的天赋很好,虽然没上过学,但是逻辑清晰,数学水平不差,只要稍加打磨,绝对是个好苗子。”
    尽管亲口听孙依云说了,那个小姑娘是数学天赋好,可心里还是觉得这个魏希就是孙依云口中未上过学的学生。于是,林老师迫不及待的问了句,“那她叫什么啊!”
    叫什么?孙依云有些疑惑林老师问这个做什么,但也没什么不好说的,回答道:“魏希,三国的魏,希望的希。”
    一听孙依云说魏希,林老师的眼睛就亮了亮,她看了眼刚刚和自己讨论的另一位老师,眼里带着‘我说的没错吧’的小得意。林老师是前两年刚从师范高等专科毕业的,年纪不大,还带着年轻人的朝气。
    正在这时, * 旁边物理组的严老师也抬头,花白的胡子微卷,“确实是个好苗子。”
    这话一出,孙依云也一脸好奇的望过去,“嗯?”
    严老师眼里透出对学生成绩的满意,解释道:“我刚好也改到这位同学的物理试卷,写的很不错,错的地方也有,但要是以没有接受过学校系统的教育来看,能写到这份上,确实是很聪慧的一个学生了。”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这位物理老师,恰好就是第一场考试中监考魏希所在考场的和蔼老教师。
    经过今天这么一聊,大部分老师都对魏希有了粗浅印象,拿回去教育自家学生简直再好不过,没有上过学,但是考试成绩优异,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等到成绩排名出来了,孙依云第一个看的就是魏希的成绩,五百多号人,她排了二十几,可以说是很不错了。
    这里面分数最高的是语文,一百二十分考了一百一十五,那五分都扣在作文上了,作文满分九十,魏希得了八十五,孙依云问了批改的李爱珍,魏希的语文是年段最高分。作文写的很好,扣分就扣在有的地方写得太晦涩了,不够简易。
    魏希的数学是孙依云批改的,大问题没有,除了最后一道大题,没答对,扣了十分,但总体还是不错的。魏希的答题习惯很规范,步骤上找不出扣分的地方,数学也是满分一百二分,最后得了一百一十分。
    比较令人扼腕的是物理,魏希毕竟接触的还是太晚,不少知识点了解的还是不够,很多都还没有学,所以物理成绩只能算得上是中游。不过,教物理的严老师对魏希却很赞赏,觉得她能在短短的时间里学到这个地步,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不出意外,按魏希这个成绩,进学校读书的事算是妥了。孙依云很高兴,不单单是为了自己的慧眼识珠,更因为,她知道,一个女孩的命运在悄然改变。
    成绩单寄到魏希家的时候,魏希正在洒扫庭院。是赵柱国把信带回来的,一个平平无奇的牛皮纸信封,唯一引人注意的大概是上面寄信的地址——云溪县第二中学。
    赵柱国递给魏希的时候,明知道这是一个决定魏希后半生走向的信封,但他并不催促,甚至极为善解人意的离开,把拆信封的时刻留给魏希自己。
    云溪县第二中学的高中是有录取通知书的,并不算精致,全是手写的内容,除了名字,千篇一律。但正是这样的千篇一律,是无数人渴望而不可及的。
    魏希手上的这一份,不知道是否有意安排,除了日期,与秋季新生入学的那份通知书的内容是一致的:
    “魏希同学:
    你已被榕城云溪县第二中学录取。请持本通知书于2月29日(星期日)到校报到。
    希望你入学后,好好学习,成为堪当大任的栋梁之才,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1976年1月20 * 日”
    信末,鲜红的公章映入眼帘,魏希愣了好久,她应该高兴,但是莫名的,她觉得眼里涩涩的,大颗大颗的泪珠从眼角轻轻滴落。
    院子里没有人,知青们都去上工了,魏希刚开始是捂着嘴闷声哭,到了后面抑制不住的放声哭出来,哭到最后反而笑了,不是平日里不达眼底的笑容,而是发自真心的,眼里泛着光的璀璨笑容。
    这一刻,她真正的开启自己的人生之路,一条广阔的,充满希望的人生之路。天际霞光初破云,此后金乌高挂枝。
    这份愉悦一直持续到过年,吴桂兰倒是有请魏希去她家里吃年夜饭,但是这么多知青住在魏希家里,抛下他们,自己一个人去赵家吃年夜饭似乎也不太好。
    再加上赵家在城里做工人的二儿子赵为党从城里回来了,魏希自觉同他并不熟悉。虽然她和赵家人关系好,但总担心自己在,赵家人或许会放不开,干脆和知青们一起在院子里过年。
    年轻人总是有很多想法,也容易合拍,与其费一大番功夫做菜,倒不如大家凑在院子里吃打边炉,方便又热闹。
    于是,大家集资,去镇上买了一根大骨头,在锅里熬了很久,把骨香味炖的浓浓的。
    年前分到的蔬菜和肉,加上吴桂兰也送了些,齐齐整整凑了一堆。把知青们好一顿忙活,董舒是南方人,在锅底的熬制上还提出了小小的建议。往熬好的汤里放甘蔗,据说这样吃起来不容易上火。
    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
    男知青合力做了个支架,把灶上的大锅置于其中,底下放着炭火。还把桌子搬了出来,上面摆满了洗净的蔬菜和食物。到了晚上,将锅底的火点起来,一群人不知道从哪找到的小凳子,就着锅围成一圈。一边刷吃的,一边闲聊。
    一群年轻人谈天说地,整个院子里充斥着欢声笑语,这是他们在赤溪村过的第一个大年,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的乡音,为了一个相同的理想而来到这里。若干年后,这是他们关于青春最美好的回忆。
    到了十二点,不管家里条件怎么样,几乎人人都会放鞭炮庆祝,条件好些的县城,还能看到烟花。不过,农村的氛围并不输县城,家家争先恐后的放起鞭炮,还有许多小孩在自家门口快乐的喊着,“过年啦,过年啦!”哪怕他们对于过年的概念并不清晰,但这不妨碍小孩子们的纯真快乐。
    过年,多好的寓意啊,每个人都期盼着会有更好的,有崭新的未来。这项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节日,包含的是人民最质朴的愿望。他们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祖国也会越来越强大。
    魏希身处其中,受着其间气氛熏染,也觉得万分开心,一向矜柔的她还跟着放起鞭炮,手持一根燃着的香,往鞭炮前端的引线一伸,不消片刻,火星骤起。魏希连 * 忙跑到一旁,只听见劈里啪啦的一阵声音,炮火屑四溅。
    开心之余,魏希也会想起徐衍,十多天了,除了他走之前的那张纸条,再没收到只言片语。不知道徐衍此刻在做什么,他也在听门前的爆竹声吗?
    第41章 同魏希想的不一样,徐家……
    同魏希想的不一样, 徐家的氛围这段时间并不算好。徐奶奶至今还在医院病房,危险是脱离了,但是医生说了, 要留院观察, 好在徐家并不缺这点钱。
    不过,徐奶奶住院, 徐老爷子也成天的待在医院, 陪在徐奶奶身边。加上部队事忙, 徐衍大伯徐则正也在前几天赶回沿海驻地了。徐家大姑徐泽雯毕竟已经嫁人,离得也远,家里事情一堆, 年前也赶了回去。
    离离散散的,到底没了年味。家里仅余的两个长辈, 徐则明和罗蕙兰的工作都很忙,年夜饭只能去国营饭店定了一桌,菜色都很好,但终究少了点味道。
    索然无味的吃过年夜饭, 徐衍回了自己的房间。徐衍的房间在二楼,窗户正对着外头的街巷, 街道上不知道是哪家的烟火,放的正欢,喧闹的人群和徐家的寂静形成了鲜明对比。
    看着窗外繁闹的夜景,徐衍突然很想魏希, 不知道她现在在做什么, 有没有人陪她吃年夜饭。大抵是有的,院子里那么多知青,都是爱好热闹的性子, 就是不知道她吃的年夜饭里有没有饺子。大年三十是要吃饺子的。
    明明只是很琐碎的事情,但是和魏希相关,徐衍只是想着,眼里的笑意就渐渐加深。
    思绪放空,不知怎的,徐衍又想起魏希的考试成绩。魏希的水平他是知道的,毕竟是自己手把手教出来的,按云溪县的教育水平来看,魏希应该能考到一个好名次。
    就算考不好也没事,徐衍其实早早就找好了关系,如果不是恰好遇到了孙依云,在魏希想通的第二天,他的发小就会把魏希安排进二中念书。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魏希遇上了孙依云。不过这样也挺好的,魏希能凭借真材实料考进二中,远比凭关系进二中要妥帖的多。于她更有益处。
    想了想,徐衍抽出一张信纸,方才提笔,十二点的钟声就被敲响,望着窗外陡然喧闹起来的人群,徐衍顿了顿,写道:“提笔的时候,新年的钟声刚好敲响,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想着,若是和我一同观看这热闹景象的还有你,该有多好……”
    增改了半个小时,徐衍才算写完。也不待明天,他写完落款,贴上早已准备的邮票,就拿着信往街道的邮箱处走。一直到把信投入邮箱,徐衍才回过神,不知道魏希收到信的时候,他是否已经回到赤溪村了。
    ——————————时间线
    冬去春来,经过冬天的洗礼,万物蓄足精神,在早春长得越发蓬勃。除了天气还冷着,人们基本恢复了之 * 前的作息,该干的活还是要干,该上的学也依然要上。
    2月28日,魏希开学的前一天。这一次,帮魏希收拾行李的可不止吴桂兰一个人。魏希能考上云溪二中,在整个赤溪村,都可以算是好消息,没必要藏着掖着。
    所以借吴桂兰的口,这个消息在新年的第二天就传遍了赤溪村,住在魏希家里的知青们自然也是知道这个消息的。
    他们除了讶异,更多的还是对魏希的祝福和敬佩,不是哪个人都能做到,短短的几个月,在从没接受过学校的系统教育下,就能在一众学生中考出一个这么好的成绩。凭实力考进赤溪二中。
    魏希出发前的这个晚上,几乎是自发的,女知青们都在帮她收拾行李,选学校能用得上的东西。还各自赠了魏希开学礼物,蒋英送的是一条肉干,她母亲从齐城寄来的,自家晒的。按蒋英的说法,学校的食堂贵,带着肉干,等蒸饭的时候切两片下去,那饭吃起来贼香了。
    董舒一向文艺,送的东西也很符合她的性格,是两本散诗。魏希心里其实更偏爱正统古诗一些,但鉴于是董舒的好意,魏希还是开心收下了。
    齐悦送的礼物是最出乎魏希意料的,她原以为齐悦会碍于众人,随意送自己点面子上看的过去的东西,比如罐头,或者未开封的新书。但齐悦送的是一本记的满满的物理笔记本。
    应该是齐悦自己上学的时候记的,很多用词上都挺通俗易懂,也很基础很全面。送给魏希的时候,齐悦憋了很久,最后才干巴巴的说了句,“你很厉害。”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经过这一遭,魏希竟觉得,齐悦也有两分可爱,毕竟她再糟糕,也还只是个因为父母重男轻女,而被迫中断学业下乡的高二学生。
    徐衍也寄了礼物给魏希,是三本顶厚的练习题,听说是他特意比照榕城教学书籍从新华书店挑的。这份礼物其实挺用心的,但魏希总觉得,似乎收的时候心情并不太惊喜。
    这段时间,徐衍和魏希通过几次书信,原本年初徐衍就该动身回赤溪村,毕竟徐奶奶的身体已经有了好转。但是最后因为种种琐事,未能成行。
    所以最后,送魏希去学校的,是院子里的几个知青。以至于报道当天,场面还是挺壮观的。
    第42章 一行人下浩浩荡荡的下了……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下了车站, 因为他们人多,加上正值年华,面容姣好, 引得过往的路人不禁侧目。
    其实是用不上这么多人的, 奈何知青们都太热情了。毕竟彼此相处了那么长的一段时间,知道魏希考上高中也是发自内心为她高兴, 一商定, 干脆把他们每个月三天的休息时间挪出来, 送魏希去学校。
    知青们都是上过学的,不过也不是每一个知青都住在学校里,住在城里的知青通常不会离学校太远。这年头除非 * 是上大学, 不然初高中的寄宿生的主力军还是家庭住址偏僻些的学生。
    这里面住宿经验最足的还是齐悦,也不是因为别的, 主要是家里孩子多,厂里分配的房子不大,就两间房,中间用帘子隔了一层, 把两间当成四间用,可还是拥挤, 所以齐悦从初中起就住学校。
    魏希准备的东西不多,还算精简。除了必要的洗漱用具,就是一些衣物和书,还有吴桂兰跟蒋英准备的一些吃食。
    其实魏奶奶留给魏希的钱, 完全够她在十分宽裕的生活水平下, 一直读到大学毕业还绰绰有余。但魏希是众人眼中的孤女,财不露白的道理,她还是知道的。
    如果大家都觉得她没钱, 虽然平时生活上会有点限制,过得拮据些,但至少不会被人图谋。可一旦觉得她有钱,对于她到底有多少钱或许就会被一传十十传百,反倒被人盯上。
    说不定,最后还会传出玄而又玄的巨额财产,后面只会有数不尽的麻烦。魏希不是完全单纯不知世事的小姑娘,对于这些,心里还是有些打算的。虽然魏希手头上确实握了大笔钱财。
    所以魏希最后是带着众人沉甸甸的好意到了学校,好在陪她一同前往学校的还有男知青们,稍重些的东西基本都是他们拎的。女知青们陪着魏希走在另一侧,在一众父母家长陪同来学校的学生中,显得很有些不同。
    至少经过他们这一群人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多喵两眼。
    不过,对于到底是先去报道还是先放行李,一群人莫名有些犯难,大包小包拎去教学楼似乎也不太好。最后大家想出一个折衷的法子,既然都是男知青们拎行李,不妨找附近的同学问过女生住的宿舍楼在哪,让男知青们把行李提至楼下,然后蒋英、董舒和齐悦三个人,陪着魏希去教学楼报道。这样既节省时间,也不用提溜着行李四处走。
    大家都商量好了,就按想好的分头行动。
    魏希是来过二中的,一个多月过去了,但对于学校的教学楼依然留有印象,也不需要问谁,背着她装了资料的小斜挎包就带着女知青们往教学楼走。
    男知青留在原地,几个人面面相觑,刚好有群女同学从李信身侧走过,李信对着打头的一位女同学先是礼貌的打了个招呼,声音略有些浑厚,“同学你好,请问女生宿舍怎么走?”
    打头的这位女学生本来正和同伴聊天,猛不丁被人询问,还没有反应过来,愣了愣。等看清李信后,有些不好意思的红了脸,她指向一侧的羊肠小路,“从这边直走,往右数第二栋就是女生住的宿舍。”
    李信不善交际,得了女生的指路,道了声谢谢,就和同行的另外两个男知青走了。原本也应该有肖瑞的,但是过年的时候,他家里人寄来的包裹过于丰盛,在出发的前一天,他因为吃的太好,竟然腹泻了, * 就没有和魏希一起来县城,毕竟车上没有厕所。
    倒是留下刚刚的女生和她同行的伙伴,叽叽喳喳开始讨论起来。李信是国字脸,长相端正,可能和其他两个同行的男知青相比,略有不及,但是也极为周正了,尤其是他受到做了一辈子公安的爷爷和父亲的熏陶,整个人显得很正气。也是格外受女孩青睐的类型,不知不觉,倒成了被一群女孩讨论的话题中心。
    而魏希这边,进展也很顺利,一路到了教学楼,顺着教室望过去,在二楼找到孙依云。孙依云正忙着登记,魏希也不急,就站在门口。等孙依云忙完面前一位学生的登记工作,一抬头,就发现魏希在门口。
    她忙招手,让魏希过来,然后就看到魏希身旁还跟着三个女孩子,都是青春靓丽,正值年华。所幸现在还没有新的学生来登记,孙依云就和魏希浅聊了两句。“她们是?”孙依云略有些疑惑。
    魏希忙为三位女知青介绍,“这是在村子里同我住在一处的几位女知青,蒋英、董舒、齐悦。”一边说,一边为孙依云介绍认人。
    然后又反过来为她们介绍孙依云,“这是学校的孙依云老师,多亏了孙老师的介绍,我才有机会考高中。”
    孙依云露出一个既严厉又善意的笑容,“知青下乡,你们远离家乡,来到这里支援偏远乡村建设,你们都很厉害。是值得赞颂的新一代。”
    孙依云这话说得倒是让蒋英三人有些不好意思。在七十年代,知青下乡已经不是一种全凭自愿的形势,不少人是因为不同的原因下乡的,有的地方知青是被分配下乡的,但大部分人依然是响应号召,自愿下乡的。比如王学恩就是卯着劲要下乡支援,而肖瑞是被他爷爷压着下乡的。
    虽然对于孙依云的夸奖很不好意思,但还是要回答的。这里面最大大咧咧的是蒋英,第一个给出回响的也是她,“您夸得我们都要不好意思了,我们下乡之后,才发现自己得力量还是挺微薄的。”
    蒋英说话很真诚,不是很官腔的性格,但是也极为讨喜。孙依云对她们的观感也更好了些,“正是千千万万份的微薄力量汇聚起来,聚沙成塔,才有了繁荣祖国。别灰心,不过哪怕中断学业,在乡下做贡献,也不要忘记空闲的时候多看看书。多看书总是有益处的。”
    听的其他几人连连点头,孙依云也是做老师的习惯,看到这群正当年华的小姑娘就忍不住想劝她们学习。见她们有放在心里,又把话题重新转回魏希,一看到魏希,孙依云脸上的笑意就逐渐加深,“魏希,首先我要恭喜你,以不错的名次考进二中。”
    魏希也随着孙依云的话,微微露出一个笑容,但并不显得骄矜。
    孙依云又道:“还有一件事,你被分到我班上了,接下来一年半,将由我做你的班主任,希 * 望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毕业后能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魏希点点头,她一脸郑重的承诺,“您放心,我会好好学习,不会辜负您对我的期望。”
    孙依云满意的点点头,她对于魏希一直都是很欣赏的。帮魏希登记过后,孙依云递了张宿舍寄宿单,上面是302。孙依云解释道:“这是你的宿舍,原本一间住十二人,但是你是这学期进来的,只有这间宿舍没有住满,算上你也才六个人,还是挺宽敞的。”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