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2
。
老方丈合掌道了声阿弥陀佛:“有些事佛曰不可说,这位施主和旁人不同,与他说多了,他会多想,不如不说。”
小和尚挠挠光脑壳,“师父,那咱们要一直躲着这位谢施主吗?什么时候咱们能回寺庙?”
说起这个,老方丈嘴角抽了抽,摸着小和尚的脑袋良久不语。
……
后来据京郊寺庙的香客说,他们总能在寺庙附近看到翰林院的谢大人,可说来也奇怪,只要谢大人出现在附近,寺庙就对外称老方丈不在。
久而久之,香客们想去庙里求见老方丈,都会提前一天去谢府找谢大人,好说歹说请谢行俭明天别出现在京郊。
谢行俭默默的放下小马鞭,支吾着说明天他忙得很,哪里有空往外跑。
香客们将谢行俭偷偷藏马鞭的动作看在眼里,憋着笑离开谢家。
这件事很快在京城传开,就连敬元帝都会时不时的调侃谢行俭,问他怎么得罪了老方丈。
谢行俭面上摆出一个似笑非笑的诡异笑容,纵是见过大世面的敬元帝看着都心口发怵。
京郊寺庙老方丈和谢行俭之间一些不可说的秘密很快编成小册子在京城各大书肆上印,据说,罗家书肆卖的最好,因为有小道消息称那是谢行俭亲自写的版本,大家都说那个最真实。
拿着小册子的谢行俭呵呵冷笑,再看看书肆呈直线上升的进账,谢行俭豪气的大手一挥:“加印!”
这下好了,京城的人彻底相信了这个版本的故事。
☆、JJ文学城独家发表
时间转瞬过去两年, 又是一年三月会试。
冯老大人去年悄无声息的走了, 敬元帝扶棺哭了一场,谢行俭跟着落了一回泪。
今年没了冯老大人, 会试和朝考的题目顺势落到翰林侍读谢行俭身上,然而谢行俭这回有了很好的借口拒绝了敬元帝。
一来翰林院三年期满,谢行俭要准备散馆考试, 二来一直在他身边学习的林大山要参加今年的会试,他作为好友, 理应避嫌。
理由充分,敬元帝只好换其他人上。
谢行俭乐的在翰林院和林邵白他们准备散馆,其实庶吉士的散馆, 身为侍读的谢行俭压根就不需要参加,但这两年,在翰林院一众同僚眼里,大家心知肚明谢行俭将会被提拔为翰林掌院学士, 成为翰林院史上最年轻的院士。
想要成为掌院学士,总不能名不正言不顺吧,所以敬元帝才命谢行俭参加今年的散馆考试,以名次排名最为服人。
谢行俭不负众望拔得头筹,顺利升任掌院学士,与他一道提拔上来的有当年的榜眼卢长生。
林邵白和魏席坤没有留在京城, 授官去外地做了县令,钟木鸿则去了御史院,派为御史主事, 让谢行俭感到意外的是,当年和他有过节的李通许留馆在翰林院,升任检讨。
除此之外,之前跟在他身边的黄庶常和金庶常均留了馆。
散馆结束后,举子们的会试渐入尾声,这两年在京城,林大山几乎成了谢行俭的小跟班,但凡谢行俭休沐在家亦或是夜里下了衙门,林大山都会准时出现在状元府,谢行俭依照当年的约定,每月在给书肆出考集的空余,会根据林大山的自身情况另出一份考集。
查漏补缺加上谢行俭时不时拎着林大山耳提面命,今年的会试,林大山众望所归,顺利登上四月的贡士杏榜。
这天,林大山带着林教谕来到谢家,老师来了,谢行俭当然要亲自出来迎接。
罗棠笙在亭中安排了一桌酒席,时下京城细雨朦胧,坐在凉亭里吃着小酒,望着院子里经雨水冲刷后娇艳绽放的杏花,谢行俭的心情不是一般的舒畅。
“先生为何不在京城多住几天?”谢行俭双手举杯敬林教谕,“殿试过些天就要举行,等有了好消息再回雁平也不迟。”
因为林大山这两年在京城颇受谢行俭的照顾,尤其学业上,若非有谢行俭的鞭策,林大山名落孙山是板上钉钉的事。
加上谢行俭如今是翰林院的掌院学士,在雁平的名声比县令还大,林教谕走出去相当自豪,这辈子能交出这么个学生此生无憾,众多原因交织在一起,总之林教谕现在面对谢行俭,比前些年要好不知道多少倍,至少脸上多了笑容。
林教谕举起酒痛饮了一杯,随后斜斜的睨瞪了一眼身旁的儿子,对谢行俭道:“老夫着急回去还不是因为这小兔崽子,才中了贡士,就着急着让老夫回雁平替他向柳家提亲,真真是被那柳小娘子迷了心窍。”
林大山脸唰的通红,赶紧放下筷子说道:“这是爹三年前答应过的事,如今我如愿考中,怎能食言?再说了,小柳儿十七了还没嫁到咱家,街坊邻居不知该怎么笑话她呢,爹早些回去将你儿中贡士的消息告诉那帮笑话小柳儿的人,好叫那些人灰头土脸的尽早离开,再有,便是让小柳儿安心,心里能觉得跟了我林大山不会亏待了她,嫁人是晚了两年,但嫁过来就是官夫人,以后有的是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