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二十三章劝离百姓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好在这位赵科长也并未过度解读牛柳问话里的意思,还是自顾自解释道:“其实这边老百姓自很久以前就有建土坯房的传统,一直到八十年代初,这边大部分房子还都是土坯房。一个是因为这种房子建起来容易,另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沱江了。十年九涝,你房子修得再好,一场大水下来也全没了。可地还得种,日子还得照过,所以修土坯房就是这边最好的选择了。”
    说到这儿,赵科长还看看了牛柳,目光之中似乎在问牛柳听懂了没的。牛柳见状,赶忙友好的冲这位赵科长点了点头,赵科长见状微微一笑,然后继续往下讲道:“其实不光这边的老百姓,解放前就连这边的一些地主也都住土坯房的。可能那个地主还有上百亩地呢?可在这边也得老老实实地住在土坯房里边。除非他特别有钱,而且还得有条件在大城市里面再置个家!”
    “赵科长,那现在这个村里的情况怎么样?现在还有多少人住在村里?另外,这边的水有多深?”种纬跳过了刚才的话题,直接问起了眼下的情况。
    “这个情况啊,我可就不太熟悉了,这得问这位苗村长。他是这个村的村长,对这儿的情况再熟悉不过了。现在他们还住在这个村里呢!”赵科长说着话,把一个五十来岁,老农似的苗村长介绍给种纬。
    这位苗村长就是刚才和几个人撑着竹篙,来接种纬他们的人当中的领头者。刚才虽然彼此也简单介绍了一下,但双方都没有过话。现在算是重新认识了一遍,种纬就把自己的问题向苗村长问道。
    “我们这个村的地势有点低,现在除了村里留着十几个不愿意走的人在看家以外,基本上能投亲靠友的都走了。留下的大部分也是年轻力壮的居多,互相都能照应一下,倒没什么不便的。也就是有几个半大老头子,身体说不上好也说不上坏,还固执得很,说什么也不愿意走,倒是让人挺担心的。”苗村长显然对自己村的工作局面非常熟悉,主动介绍道。
    “我看对这些人啊,能劝一劝就劝一劝,不好办的呐,也就算了,随他们去吧。往常年也不是没遇上闹水灾,但这些家伙都没走。这一年一年的下来,胆子是越来越大了。”赵科长这个时候把话接过来道,显然他对眼下这个工作情况并不陌生。
    “是啊!这一带打六十年代就没行过洪了,要不然村里人也不会都时兴盖瓦房呐!头些年是真没钱,现在有钱了,当然就想着住好一点了。这点水,这边的老百姓还真不太在乎,还有就是好多人都舍不得自己家的房子,舍不得走啊!”苗村长接着赵科长的话接着往下说道,显然也很认同赵科长讲的话。
    “那苗村长,您这几位平时也都住在村里么?”种纬又继续问道。
    “对!村干部轮流在村里的住着,毕竟村里还有些村产带不走,搬走又太麻烦,所以……”苗村长后面的话没说,但已经大致表达得很明确了。
    听了赵科长和苗村长的话,种纬大致对眼下的工作有了个认识。
    要说村民的选择也不能算错,毕竟这一带虽然是历史上的行洪区,但自六十年代以来就没再用来行过洪。大部分村民离开以后,留下少数几个村民看家的行为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万一……种纬后面的事情有些不敢想,更不好问出来。
    万一真的沱江大堤垮掉了,或者需要往这一带行洪呢?到那时恐怕转移这十几个人就够麻烦的了,更别提什么村产不村产的了。毕竟水火无情,洪水到来的时候可是不会给人们留下足够的转移时间的。
    想到这里,种纬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尽量把村民们动员走,哪怕少留下几个年轻一点的,也比留下一些老弱病残要好一些。毕竟等万一发生大的洪灾的时候,这些年轻人想走也可以随时走,安全系数更高一些。
    这样一路说着话,种纬他们终于进了这个村子。直到进了村子,种纬才知道为什么这个村子里的老百姓舍不得走。
    因为村里的这些瓦房中,很多看起来还都是崭新的,留守的人里面除了村委里的人,大部分就是这种舍不得自家新修房舍的人了。这些人里面以中老年人偏多,大多都是放心不下自家的房子和那些财产而特意留了下来。
    除了这个原因外,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村民敢于留下来的原因。那就是截至到现在为止,外围的水除了淹泡了村子外围的一些房子之外,村子核心修筑的大部分房子和院落因为地势比较高的原因,到现在也只是淹了院子。
    居民新盖的房屋里面大部分都没进水,少数院中积水较深的,居民在房门口摆上几个土制沙袋好歹一拦,竟然把水也挡住了。在这种情况下,村民们更是把太把眼睛的汛情房在心上,还在期盼着洪峰能早点过去。他们好尽快恢复生产,过上他们平安安康的小日子。
    对这些留守的人,战士们和民兵们确实很难说动他们疏散和离开。种纬带着人在做过他们的工作,确认他们确实不愿离开之后,便让人登记了他们的姓名和具体住址。然后又让人记下了这个村里的村委的电话号码,也确认了这部电话可以随时顺利与外界联系。
    最后,种纬让这些留守的人和村委留守的人组成了互助组,告诉他们一旦情况恶劣的话,指挥部将通过电话通知他们。到了那个时候,希望他们能以生命为重,互相帮助和扶持,然后及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种纬的这个要求,留下来的人自然没理由拒绝,都规规矩矩的答应了下来。
    到最后,这个村里只有几位六十多岁的老人被动员离开了村里,而且这些人的离开还是种纬一再坚持的结果。
    种纬把自己的担忧告诉了赵科长和苗村长,告诉他们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旦大堤出现问题或需要行洪,到时候村里面的老人才是最麻烦的所在。现在提前把他们请出去,也是减少村里干部们未来可能会遇到的麻烦。尽管这种情况不大可能会发生,但防患未燃总归是好的。
    这两位也非常理解种纬的想法,他们现在把这些老人弄走顶多算是废废嘴皮子,耽误些精力而已。按现在这季节和降水的意思,这片区域被水淹泡的时间还有很长,早点把人挪出去总比晚点请出去要好得多。如果等将来水患严重了才想起来,就不是现在几个人就能解决的问题了。搞不好到时候几十个人来救一个,都未必能顺昨救出去的时候,才知道眼下时机的可贵。
    在这两位的支持和帮助下,其他随行的战士和民兵大家自然没有别的话说,最后陆续将村子里年龄超过六十岁的老人都劝离了村子。然后又废了番周折,这才把这几位老人或者送到亲戚儿女那里,或者送到临时安置点那里。
    这样的村子走上一个就需要大半天,然后再安排人或者船只把需要送出去的人带出去就更耗费时间。到最后,种纬不得不把带来的这二十来个人分成若干组,负责劝离的只管劝离,负责往外送人的专门往外送人。
    否则的话,种纬负责的这三个村子根本就不可能在三天的时间内完成疏散任务。而三四天之后,沱江大堤将迎来这次洪峰的最大冲击。一旦发生危险,种纬他们这些疏散老百姓的小组又没完成任务的话,那在这个区域里留守的人将面临更大的生命威胁。现在把这些年纪大的人疏散出去,便可以为以后的抗洪救灾工作提前打好基础,将来万一出现大问题的时候,不会太过忙乱。
    其他两个村子和第一个村子的情况大同小意,战士和民兵们体力上耗费的倒不是很多,就是跑腿废嘴皮子而已。等到第三天上午的时候,种纬他们这组已经基本把第三个村子需要疏散的老百姓给说动了,就准备着用舢舨把人运出去了。就在这时候,连绵了近十天的雨终于停了。
    江南这一带的气候确实让人有些难以适应。连绵了十来天的雨,一旦停下来时间不长,火辣辣的太阳就占据了天空。天上没有什么大块的云朵,毒辣辣的阳光就那么无遮无拦的泼洒下来,晒的人们无处躲,无处避。头上太阳晒,脚下积水蒸,身上的汗水流出来时间不长,就化成了一片片的盐碱。时间一长,衣服也结上了一层硬硬的盐壳,磨得皮肤生疼生疼的。
    象种纬这样自小居住在天海市,习惯了海洋性气候变化无常特点的人还好,北方的兵一时间还真有点受不了这种突然的天气变化。尤其像周绍文这种从小没吃过什么苦的,这会儿可是遭了大罪了。从小养尊处优养成的白皙皮肤被晒得发红,人热得受不了。想脱下衣服来凉快一些,种纬却还不让,弄得他有种崩溃暴走的前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