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31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巾了。”
    全场再次笑成一片。
    笑声中也伴随着一些思考,L市西区满地都是剧院,相比较来说,其实本地人对戏剧非常挑剔。以前也有新闻,哪怕是世界有名的明星过来演出,照样得不到观众全体起立鼓掌的待遇,因为演得不够好。真正能被观众接受的反而是那些戏剧界的大拿,在国外不算有名,或许在本地也不算太有名,但依旧被本地观众所尊重。
    所以麦秋说克雷格在安慰她,这话是真心实意的。
    在Y国,演员和明星是两种职业,演员就靠作品说话,明星是靠着绯闻和脸蛋,麦秋某种程度上来说现在应该算个明星。
    但事实上,明星赚得的确比演员多。演员多是那些像是克雷格这样出身上流社会,从小就是精英式培养,家里不缺钱,对金钱没有太多欲·望的人,才会这样为了理想甘愿付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就像克雷格说的,在Y国想要从事戏剧事业,就要做好不被人所认识,有时甚至连肚子都填不饱的准备。还有,做好被观众喷,被媒体喷,被自己人喷——在各种批评下学会成长——也依旧没有机会的准备。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算是英国人“刻薄”印象的由来之一。既然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有相应的专业精神,哪怕你不喜欢这个角色,甚至不喜欢表演,但只要你是一个演员,你就要下十分功夫去演好你要演的角色。
    克雷格还在讲他为了避免“出卖男色”,在没有剧院肯要他的间隔还去做了一段家庭历史老师,顺便还帮学生编了一个舞台剧的剧本,他编的剧本在中学生中大受欢迎。不愧是学戏剧的,他说的绘声绘色,学生们笑得前仰后合。
    麦秋几乎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一张没被“欺负”过的脸,有着少年的纯真,和青年的热忱,不喜欢别人把自己跟著名的富商母亲和著名的演员父亲联系到一起——一位有些理想化又很善良的绅士。
    难怪跟她说“实话”都那么婉转,很会体谅人了。
    一会儿最好问问他那位口语老师电话号码是多少,不知道收费贵不贵。
    她可以先把口音纠正过来,再去找小剧场应聘,唔,总觉得会被喷的样子。
    恰在这时,麦秋的手机响了,她之前开了震动,现在正好悄悄地走出教室接电话。
    有点意外又不是很意外的是,给她打电话的是魏永宁。
    《人生书店》要开第二季了,他问她要不要参加。剧组倾向于原班人马,还是爱德华牵的线,还跟麦秋说,她的薪酬会比之前涨很多,而且第二季就是二十二集左右了。
    按集数算薪酬,麦秋会赚得很多。
    作为一个华夏人,适合麦秋又能表现的角色其实没有那么多,不然埃里克也不会打包三季那么签约了。
    可是同样的,麦秋是有野心的人,她并不想被人框在“露西”一个角色里。
    作为一个娱记,她见过无数明星靠着自己年轻时的“代表作”吃一辈子老本。到各个地方去商演,同样的角色,同样的歌曲,同样的人,赚的钱比普通上班族要多得多,实际上却毫无意义。
    这么一想,她也算是个理想主义者。
    不,她顶多算半个,因为麦秋此时想的是没有“露西”后她吃什么喝什么,身后还有欠债。而且Y国的消费水平真心很高,想自己买菜自己做,吃顿正常的饭都要比外面的炸鱼薯条贵得多。
    还有工作室,麦秋每次回国都要有人帮着打理造型,助理暂时不请了,就算那样她也还要开工资。
    还有各种宣传费用,不是说你用不到就不交了,人家可不管你用不用得到,不交给你限流,黑你的资料一天比一天多。
    这些全都是钱。
    黑料多的会影响商业价值,麦秋现在就指着代言费过活呢。她有点想叹气,华夏就是这么个环境,想保住钱包可以,没有热度,制作人不会理你,后面你就不要指望再演些女一号什么的了,剧本的可选择性也会少很多很多。
    对华夏娱乐圈太过了解的坏处就是,随时失业这种焦虑感简直如影随形。
    让麦秋像克雷格这样“一穷二白”的只为理想而奋斗,感觉她这辈子都做不到。
    作者有话要说:不出门,多码一点,现在都不敢看新闻了。
    晚安,么么哒!
    154、章节一百五十四 试试
    假期班只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Y国的戏剧教育跟华夏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直接让你去实践, 而不是理论为先。
    第一天上来就是一群人围在一圈直接读剧本, 莎翁的剧本,《第十二夜》。每人一句台词, 像是在做游戏。
    后来麦秋的老师艾伦教授说,她从第一天就发现了麦秋的不同。
    台词的发声、气息、胸腔的共鸣, 训练过的人和没有训练过的人很容易就能分辨,这就像平时说话和播音腔一样,就算是没怎么接触过的人也能听得出来。托了系统的福,麦秋从没有停止过这方面的训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