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6章竞争对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何信回到了学校之后,就找管理员要了一间公共实验室。
    他买这只碗是用来送礼的,可作为礼品,现在这个卖相拿出去别说办不成事情,估计人家都不会让他进门。
    何信是学考古的,文物修复也是基本功。
    这只碗虽然卖相很差,但清理修复起来问题也不大。
    用清洁剂清理表面的陈年积垢,用加温法拆下底部补漏的马口铁片……最关键的是修补好底部的那条裂纹。
    底部的裂纹是这只碗最大的瑕疵,修补好了才能保存更长时间,何信用专业的修补剂补裂,比起强力胶那可强百倍了。他轻轻敲了敲,听到那碗发出的清脆的声响,满意地笑了。
    当这一切都做完了之后,一只精美华贵的明黄色粉彩大碗就重现人间了。
    花了大半天时间将这只“民国官窑粉彩大碗”修复完成之后,何信就按照俞晴给的地址来到了家属区五号楼。
    “请问……汪处长在吗?”何信敲开了门对前来开门的小保姆问道。
    小保姆打量了一下何信,看他手里捧着一个盒子,就朝屋里唤了一声:“汪叔,您等的人来了!”
    看到汪品泉充满狐疑地目光,何信立刻自报了家门:“汪老师!您好……我叫何信,周子耒教授研究室的见习助理。”
    所谓“见习助理”,这并不是什么正式的职务,只是周子耒给他办出入证的时候,填报的一个名头罢了。
    如果不把周子耒这面大旗扛出来,汪品泉又认识何信是谁啊……更别说请他坐下来谈话了。
    “哦……你是周教授的学生,请坐请坐!”
    汪品泉看到何信手里拿着东西,对何信的来意心中已是猜了个八九不离十。他也没说什么点了点头之后,依旧自顾自的喝茶看报。
    对于汪品泉的反应,何信是早有心理准备的。
    他笑了笑说道:“我一直听周教授说,汪老师在瓷器方面的研究很深,今天我在潘家园淘到一件瓷器,想请汪老师给鉴定鉴定。”
    所谓周子耒说汪品泉对瓷器的研究很深,那根本就是鬼话。周子耒那样的考古学权威怎么可能给汪品泉这个业余收藏爱好者如此高的评价。
    不过,当何信拿出那只碗的时候,汪品泉的目光还是被一下子吸引了过来。
    这只明显带着雍正御窑粉彩风格的大碗,即便是汪品泉这“半个内行”也能看出其不凡的来历的。
    他放下报纸,戴上了眼镜,拿起那只碗从头到脚翻来覆去看了好一会儿。只是看到那底款的时候,有点不解地皱了皱眉头。
    “看不准……这明明是清代御窑的风格,可这底款……”
    何信刚刚说是请汪品泉帮着“鉴定”的,汪品泉既然不认得他反倒不能自说自话的揭开谜底了,否则就显得汪品泉孤陋寡闻了。
    就在何信想着该如何给汪品泉提示的时候,门铃又响了。
    小保姆开门后,走进来的是一个和何信年龄相仿的年轻人。
    见面之后,何信和李康两人都是一愣。
    李康比何信低一届,他和陆瑶是同班同学。陆昭把女儿介绍给何信之前,据说两人还有点“绯闻”。
    “李康,你来了正好,你来给我看看这件东西……”汪品泉和李康是在学生会的收藏协会认识的,也算是藏友,看到李康来了,立刻招呼了一声。
    在收藏热成为一种时尚潮流的社会背景下,燕大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像收藏协会这样的兴趣社团应运而生自然并不奇怪。
    不过,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燕大收藏协会里,大部分都算不上真正的收藏爱好者。
    有的是看到电视鉴宝节目里,收藏捡漏赚大钱的故事,抱着一夜暴富的目的参加收藏协会的。
    还有就是像李康这样希望借助这个热门社团的平台拉关系铺垫人脉的。
    李康也来自湘江省,父亲是个小官僚。
    自小就接受了父亲耳濡目染的“人际关系学”,来到燕大后,他就比较热衷于学生会和团委等组织活动。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李康终于成功“当选”了文博学院学生会的主席。这燕大收藏协会,也是在他的努力下一手办起来的。
    借着“藏友交流”的名义,李康也算有了个小小的关系网。
    说来也巧了,今天李康来拜访汪品泉的目的和何信是一样的——他也想留校。
    从李康进入文博学院第一天起,似乎就和比他高一届的何信注定是要成为对手的。
    两人都来自湘江省,何信的老家在经济落后的古章县出身农家,李康的老家桃园县经济比较发达,他又是干部子弟。
    在他眼里何信根本就不配当他的对手!
    可现实却是何信是历史系大神级教授周子耒的得意门生,又是校花陆瑶的法定男朋友。
    看到何信也在,李康心里一沉。
    他已经知道何信第二次考研失败,被陆瑶甩了。
    看来何信还是没有死心,他来找汪品泉,肯定也是为了留校的事情。
    “汪老师,是什么东西这么让您这么感兴趣啊?”李康笑着打了个招呼。
    李康在收藏协会也是很认真的听了不少讲座的,搞收藏的可都是非富即贵,对他的人生目标大有帮助的。
    “这个器型和纹饰倒是仿雍正粉彩做的,做工也挺精细,不过根据我的判断,恐怕到不了清,应该是民国的……”李康看了一会儿之后,很“审慎”地给出了自己的判断。
    听到李康的话,何信心想,这小子眼光还是有一点的……
    可他仅仅只是脑子里这么想,还没等他表示赞同呢,李康下一句话就露马脚了。
    “这静远堂号估计是某位文人取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只碗最多算是民国民窑精品,价值很低的。”
    李康一边说一边像变戏法似的也掏出了一只碗。
    “汪老师,您看看这只碗……”
    “明青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