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7
杏色的红木桌上。她搬进来前,是在门口的,搬进来后傅侗文怕深夜电话吵到她,嘱人挪到窗边去了。沈奚看着蓝色窗帘旁的他的背影,正巧是挂了电话,回了身,阳光被窗外的围栏杆隔成一块块的,落在地板上。
“谭先生说,你挂了电话会想找我,”她奇怪,“谁的电话?”
傅侗文眼角眉梢都是笑。
“是有好事情吗?”她更奇怪了。
“是侗临的消息。”
小五爷?“在哪里?是什么样的消息?三哥你别笑了,快说啊。”
“在长沙的医院里,也不晓得是如何送过去的。”
“是受了伤吗?伤了哪里?”
“电话里说是伤了腿,”喜讯忽然而至,他获取的消息也不多,“我让人包了火车,这几日内就会到上海。再等两日,至多三日……”
傅侗文重复着:“至多三日。”
他难得这样反复地重复同一句话,是在肯定喜讯的真实。
沈奚和小五爷没打过几回照面,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夜他闯书房——她掀开厚重的棉布帘子,屋里灯光照到他面庞上,白净俊秀的男孩子在羞涩地对她笑,那情形仿佛还在眼前。
热浪习习,从敞开的窗子里吹进来,远不及心里的热。
欢愉在公寓里弥漫了三日。
傅侗文定下的火车是下午四点到上海,他们一点已经到了车站。
光秃秃的站台前没有避日头的地方,
沈奚被晒得睁不开眼,错综的铁轨折出的光连成大片,是刺目的白,仿佛枕木碎石上不是根根铁轨,而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镜面。站了会儿,她怕他晒得中暑,借口是自己热的头昏,把傅侗文骗到背阴的屋檐下,打着扇子,却在给他扇风。
“头昏的是你,怎么给我扇起来了?”他把折扇接过去,为她扇。
凉风掀起她额前碎发,一丝凉意敌不过蒸腾的热气。
沈奚把扇子拿回来,心虚解释说:“你要是中了暑,谭先生会骂我。”
她紧着扇起风,把他黏在背脊上的衬衫拉高了,让他能舒服点。
“中暑也好,做病人有做病人的妙处。秀才渴病急须救,偏是斜阳迟下楼,”他,“央央还记得吗?就在广和楼那一折里?”
她窘着笑着,踢他的皮鞋。
当然记得,这是戏里秀才急着要洞房的词。
再不拦他,只怕下一句就是‘沈沈玉倒黄昏后’了……
阴凉处的两边都站着傅侗文的人,听不见他们之间的详细对话,只瞧着那题了字的折扇在两人之间,你拿回来,我抢过去,是争抢什么呢?没人瞧得懂其中门道,但也明白,三爷这是在和沈小姐逗闷子呢。
这婚事是真要近了。
作者有话要说: 上一章太严肃,这一章解释下背心哈哈哈。
大约在1910s时候,中国还没Bra这玩意,这是西方的东西。国内都是各种背心,有点束胸的作用。后来1920s开始流行a,是因为当时我们整个社会都崇洋,开放鼓吹西方mimi文化……说起来跌宕起伏的大中华mimi文化,其实特好玩的,以后有机会聊。估计这文里没啥机会哈哈哈哈。
不过想象下,小背心挺好的,就一层布……嗯,三哥有福气……
☆、第四十八章 南国雁还巢(2)
到四点十分,有火车进站。
不是他们等的那一班,是从南京来的。
其实傅侗文和沈奚都有心理准备,火车历来都是晚点,他们今日早做了要等到日落的准备。他望着站台上下车的旅客散了,车停到铁轨尽头,等明日返回南京。
“刚通火车时,还没人敢走夜路,”他笑,“都以为夜间行车要惊扰山神水怪,会有车祸。”
傅侗文一说过去,她就像个旁观的孩子。
有许多问题排队等在心里,等着被问出来:“你来上海时,也是坐火车吗?”
他倾身对她笑,低声说:“我是自作主张离京的,不能乘火车,怕被人发现了带回去。”
她惊讶:“那四爷……”
谭先生不是总说,四爷和他一道出国的吗?傅家两个儿子都跑了,怕是会大乱吧?怎么让他们得逞的?她满腹疑问。
寻常日子沈奚不愿和他聊傅侗汌,怕勾起他的伤心往事。
还有一层微妙的心理是:她和傅侗汌的牌位拜过天地,每每提起来,总能记得那个牌位上傅侗汌三个字。听说,那字是傅侗文亲自写下来,刻上去的。
“想问关于侗汌的什么?”他含笑反问。
“想问,他是怎么和你一起逃离傅家的?”
“他……在我之后,”傅侗文记起过往,嘴边挂了笑,“我走后,父亲看管他更严了。那时恰逢老人家想娶个风尘女子,为讨对方欢心,还在广和楼旁的天瑞居摆了酒宴。侗汌借着这个由头,在报上登了一则广告,公开宣布不承认这个来自八大胡同的女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