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9
亦说乎。
两人论了一个月。
临别前,同是花发的孔仲尼看向羲和,“许是有些冒犯,但仲尼仿佛见过这位姑娘。”
羲和皱眉,“咱们最近天天见。”
何况你这搭讪的方式也太老套了。
羲和不说,但面容上毫不遮掩。孔仲尼见此一笑,反而是老聃说道,“羲和曾为健步,常在诸夏四周奔走,兴许是路上曾有见过一面。”
“原来如此。”
直到要离散时,羲和神情张扬的驾着那红鬃白马与他们离别而去,孔仲尼不由怔忪痴望。回神后看向老聃,“我有时贫困曾在鲁国陈府上做小童,当初我见一女子在陈府徘徊,声称是陈府的亲戚。”
老聃了然,“你我之道,自有人明白。”
此事太过骇然,孔仲尼似懂非懂,与羲和离别方向深深作揖。
莫看他如今声名之美,但诸侯看重的并非是其中。若想留住他的道,自然要有人明白,并流传记下才可。
老聃轻笑,一身惬意与青牛再次□□。
承载两家之重的羲和回去后认认真真的誊抄罗列,在墙上绑上一根红绳后将书简放在木盒中,数日后她将府院再次锁上。一连数年吃着地上野味的她,忽然想念水产之美。
吉量一路奔往齐鲁之地而去,执着石剑自力更生的羲和重拾部落里的生意,在此打开了一片水产买卖的同时,某日送货时她终于听到了早年打听的鲁班之名。
作者有话要说: 当时因为没有马鞍,所以骑兵不多,更不要说女主坐着高马一等的宝马裸驾,是很牛的的
话说当初看东周列国,看孔子带着人环游世界,感觉很像高级传销。就是百姓皆知,还很受追捧那种
第44章 走过春秋(四十)
如今吃食还是以蒸煮为主, 再加上水产讲究新鲜, 不需要太高烹饪厨艺一样能吃到美味佳肴。再加上海边多有无人掌管的地方,犯不着掏钱在饭馆里整日吃喝。
本着勤俭节约的美德, 羲和在海边搭了个木棚, 支起火架后提着木简杀进海里。
她以前为了生计和吃,和部落中人抢不过山里野兽,干脆在河边独自发家致富。到了今日, 她的渔猎技术精湛, 更是如鱼得水般包揽了近处的许多生意。
鲁班就是其一。
初时羲和并不知他的鲁班之名,只当是个擅木工一等好手的公输班。
羲和记得他府门半开, 里面横陈大小不一或圆或方的木头, 头一回做生意就点了一筐海鱼, 小徒弟在旁给钱搬鱼, 他背手在后云淡风轻的打发了上门自荐的小年轻。
公输府上人多,她的鱼新鲜,久而久之就成了头等大户。
世上人有千万种, 好人也有不同之分。其中脾气好者, 如老聃那样知道事理的朋友好, 也有赵武那样投缘迁就的姐弟好, 而鲁班却是真正好性情的好。
只要不是徒弟犯蠢的时候,鲁班还喜欢在家门前和邻舍说笑, 是个十足温顺憨厚模样。
大户照顾生意的次数多了,羲和免不了张望说上两句。她毕竟生长在万事靠双手的环境,就算是野路子那也有野路子的道。渐渐的, 公输班发现了她这个年轻有天赋的女子,如此之后反而成了相谈甚欢的友人。
羲和偶尔无事,更是提着水产和酒过来。
公输班少年成名,如今也不过三十的年纪却最爱坐在木头前钻营好学。羲和干脆坐在树上,低头打量着他的手艺,心中欣赏之余更是感慨。
想她虽是野路子出身,但也有多年野外经验。像部落中的木棚或者高塔,她都亲手造过,坚实耐用,极得夸赞。
但怎么都比不上公输班的精益求精。
像是她按着记忆中的凳椅敲打一张,谁知公输班见过一次后也敲打一张。但他的毫无手工痕迹,精美绝伦宛如天成一般,最后还闲情的雕花做了摆设。
就是门外汉看了,也要对他称赞有加。
羲和看得捶胸,直叹自己真是技不如人。
公输班大笑。
因为羲和早有基础,两人都不曾言说拜师,只是用来往切磋的方式交谈。只是交谈越深,羲和越觉得自己矮了一头。就在她感慨自己百岁老人还比不上年轻小子时,却听有人登门请公输班出门去。
这对公输府而言,只是平常小事。
但其来者非鲁国人,登门时更是礼待有加,十分谦卑的尊称公输班为鲁班。
羲和拿着量斗的手抖了抖,诧异的望了过去。
公输班仍是那副淡然自若的模样,稳如泰山的如往常般拒绝了要求。他并非有人登门就会答应,但许多闻名而来的人都是请他去打兵器一等,作为平民百姓的他都是直言拒绝。
打兵器固然能助当时少了不必要厮杀和伤害,但难保诸侯不为此动心,再流传出去,世人都会持上他的兵器,射向那些原本与他一样无辜的百姓胸膛。
公输班不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