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宋帝江山_分节阅读_14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赵构几乎有点站立不稳,需要萧山扶着他才能上马。当萧山将马缰递给赵构的时候,他才开口:“听闻金兵来了,朕是要走的,刘锜劝朕不要走,现在悔不当初没听他的话,非但没有成功逃离,反而害得他死在此处。”
    萧山的心差点跳出了嗓子眼,刘锜为了护送赵构逃跑,出了襄阳城,城中现在只剩下一个叫做陈规的文官驻守。襄阳城到底出了什么事情?那赵瑗呢,他在什么地方?
    萧山来不及多想,只是道:“现在夜已经深了,外面有金兵的游骑,还是先回襄阳城在做打算吧!”
    赵构此刻全然没有了他在临安的威风,对萧山的提议并无半点的反对,只是道:“今日若非萧爱卿前来,朕就要落入金人之手,你救驾有功,朕不会亏待你!”
    萧山根本没心思理会赵构的絮叨,只是问道:“官家在这里……那……那太子殿下在哪里?”
    赵构一愣,似乎对萧山问的这个问题表示十分的疑惑:“瑗瑗?他当然是在襄阳城了!”
    在听到这个答案的时候,萧山终于放下心来,赵构看起来受了不小的惊吓,萧山耐着性子安慰了他几句之后,终于在其它士兵的口中得知襄阳城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赵构在襄阳城的时候,便已经得到了周围有金兵游骑的消息,当时不以为意。等到赵瑗抵达,告诉了赵构的情形时,赵构再也坐不住,决意要跑了。
    刘锜赵瑗等人都是苦劝:先前要走,时机倒是好,现在金兵不日就要抵达襄阳,城外危险,还是留在城内好。
    可是赵构却害怕当年靖康之事重演,不顾众人的劝阻,执意出城逃跑。
    刘锜无奈,只有亲自带兵护送,岂料完颜亮似乎早就在等着这一天,襄阳城没有受到什么攻击,反而是埋伏了大部队在外面阻截赵构。
    刘锜带人在城外和金人大战了两天一夜,终于力竭而亡,所带的一千士卒也死得死跑的跑,若非萧山及时赶到,赵构就要真的被金兵抓走,去和他大哥做伴了。
    萧山听到自己竟无意间救了赵构,真是懊悔不已,早知道那些人中间有这家伙,根本就该绕道走!
    萧山带着赵构从南门进城,城中诸将和军士在见到刘锜尸体的时候都失声痛哭,当年刘锜在颖昌和金兀术大战,破其铁浮图和拐子马,威名赫赫。但却没想到竟然会死在这样的情况下。
    赵构亦垂泪,当着众人的面哭了数声。
    这其中有几分真几分假,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萧山一进城就想要打探赵瑗的消息,但却不好表现的太过急迫,他等了半晌,正准备发问的时候,忽然见到身材微胖的襄阳府知府陈规朝着自己走来,道:“萧将军稍等,陛下即刻就到。”
    萧山狐疑的看了一眼旁边的赵构,又看了看这位襄阳知府陈规,道:“你刚刚说什么?陛下就在此啊!”
    101、禅位
    萧山狐疑的看了一眼旁边的赵构,有看了看这位襄阳知府陈规,道:“你刚刚说什么?陛下就在此啊!”
    陈规这才朝着赵构看去,吓了一跳,朝着赵构走进了两步,附在他耳朵上低声说话。
    萧山一头雾水,他绝不相信刚刚是陈规的口误,这其中一定是有什么问题。但这一肚子的疑惑,也不方便在这个时候问旁人,他只能在旁边等着。
    刘錡的尸首被运回襄阳府衙,大多数士兵已经听说刘錡战死,都围在襄阳府衙外不肯离去,哭嚎声震天响。萧山见陈规正在和赵构说些什么,襄阳府的侍卫也都各自混乱,他只能将自己带来的人临时警戒在府衙外。
    过了没多大一会儿,萧山就看见赵瑗朝着自己这边走来,他本想要同赵瑗说两句话,尚未开口便听见赵瑗道:“有事情一会儿再说。”说毕赵瑗就走入了府衙。
    萧山在外面等了约莫一个时辰的样子,府衙外的形势已经有些难以弹压了,有许多士兵都开始坐在府衙外的大街上,而不去守卫城池,并且在私下议论刘錡之死。
    萧山也不知道陈规,赵瑗和赵构在里面商量些什么,又过了一会儿,忽然见到陈规和赵瑗走了出来,陈规一直在和赵瑗说些什么,而赵瑗神色坚定,不停的摇头在否定陈规的意见。
    萧山想要走上前去问一问,却见到赵构身边的太监冯益出来,对着萧山行了个礼,道:“萧将军,官家召见。”
    萧山满腹狐疑,随着太监冯益朝着赵构所在的正厅走去。
    赵构正皱着眉头,背着手在厅中转来转去,见到萧山来了之后也没停下,只是让周围的人都出去。
    最后一名太监退出厅中,将厅门合上。
    直到房中一个人都没有的时候,赵构才开口:“萧爱卿,你这次救驾,大功一件,朕不会忘记你的。”
    萧山只得口头谦虚几句,应付过去之后赵构又道:“不过还有一件事情,现在看来只有你才能办了。”
    萧山躬身道:“陛下请讲,臣一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赵构点了点头,道:“刘錡镇守襄阳这几年,中外将士都对他十分崇敬。却没想到他竟会战死沙场,虽说为将者本该如此,但一些愚民却无法领会。你刚刚一直在外面,也看到外面的情形了,如果不给个说法,那些士兵恐怕会临时生变。”
    萧山道:“这个容易,陛下出去亲率六军,为刘将军报仇,定能够弹压形势,鼓舞士气,击破完颜亮。”
    赵构一呆,然后慌忙摇头:“朕若万一出点什么意外,国家危矣。”
    萧山心想:你就是怕死胆小,还说的这么冠冕堂皇,看样子赵构心中差不多已经有了主意,只是不好意思开口而已。
    萧山道:“臣愚钝,请陛下教诲。”
    赵构在厅中又转了一个圈子,背着手道:“十多年前,朕也经历过这种情况,当时处理不当,引来兵变,以至于朕被囚禁了足足两个月之久,若非三大将救驾,朕命呜呼。”
    萧山知道赵构所说的是什么事情,还是在金兵南下的初年,因为赵构自己倒行逆施,搞得身边的禁卫军叛乱,逼迫赵构退位,把他尚未满周岁的儿子扶上了帝位,实则叛军挟天子以令诸侯。现在赵构忽然这样说,萧山隐隐的明白赵构是什么意思了,但他不好接这种话头,只有等着赵构说。
    赵构等了半晌也不见萧山开口,只得自己说:“现在刘錡战死,完颜亮围城,形势危急。朕……朕也是行事有所偏颇,才害得刘錡身亡,如果没有一个让人满意的交代,势必会往事重演。如果万一真的激起兵变,朕和瑗瑗都要被困在城中,谁也走不了。为了大局考虑,朕想要下罪己诏,暂时退位,让太子接替。等度过大劫,再作它想。”
    萧山听到赵构亲口说出这话,先是心中一喜,然而听到“暂时退位”四个字,眉头却微微的蹙了起来。
    这家伙果然是想把担子丢给赵瑗,等事情过了之后,享乐又自己上。
    赵构见萧山不说话,便开始极力的说服他:“太子名声一向很好,他若在此危难之际登基,必然能够弹压城中形势。新君登位,众人皆抱有幻想,必然会努力作战。朕思来想去,这才是完全之策。”还有更加深层的内容赵构也没说,他心中盘算的是:万一完颜亮攻破城池,要抓皇帝也是抓赵瑗,自己好歹能够趁乱跑一跑,不会引起太大的目标。
    赵构见萧山一直不说话,便问道:“萧爱卿,你以为呢?”
    萧山想了想,道:“恐怕太子不会愿意,并非是他不愿解救君父危难,而是恐怕他心中认为这是乘人之危,窃取大宝。若是太子殿下不愿意,也没办法。”
    赵构终于长长的舒了一口气,道:“萧卿果然深知太子为人,朕刚刚已经同他说过了,他宁死不肯。朕……哎,朕当时出城的时候,为了保密,命他假冒朕,也没见他这样推三阻四的。”
    萧山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刚刚进城的时候,陈规会说“陛下稍后就到”,原来是赵构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让赵瑗假冒自己,自己则趁机逃跑。
    现在逃跑不成,又回到了襄阳城,赵瑗自然是不肯再这样假冒下去,那也太名不正言不顺了。
    萧山道:“现在陛下已回城,太子殿下当然是和陛下同生共死,也不用再假冒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