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1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我只觉得,从1936年5月起,一股莫名的气息笼罩着北平,笼罩着整个华北。
    日本陆续增兵,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华北局势日益严峻。
    在北平,我会和父亲见面。每当我看到他的时候,他总是满脸严肃。我问父亲,眼前会怎么样,将来会怎么样,他摇摇头。
    不知道,我们谁都不知道,将来的事情会如何。
    1936年的西安,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这件事情,每天都是报纸头版头条。
    私下里,同学们还针对此事各自发表了意见,畅所欲言,无所顾忌。谈论时局,心忧天下,似乎成了那个年代一些同学的必备技能。
    不过,这件事情,到后来的意义,似乎远远不止一场“兵谏”那么简单。它后来的解决方式,或许,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整个国家和民族。
    那个时候,抗日救亡,再一次出现了新的高潮。
    身为大学生的我,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
    1937年7月7日夜,北平。
    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借口一名士兵在所谓的“军事演习”中失踪,蛮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宛平县城搜查。中国守军当然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
    然后,日军向卢沟桥一带开火,向城内的中国守军进攻。
    宛平县里,就这样突然间响起了日军的炮声,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抵抗,予以还击。
    这件事情,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有了标志性的意义,永远载入史册。饱经沧桑的中华民族,开始了她烽烟漫漫的日子,直到对方宣布投降。
    这件事情,揭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这个在当时看来最寻常不过的夜晚,后来,深深地刻在了无数国人的心里。
    那时,学校刚放暑假,我原准备那天回杭州。
    只是,从那天开始,北平,便弥漫着散不去的硝烟。
    29军在卢沟桥战斗中英勇抗敌,前线将士们浴血疆场。对于日军的进攻,中国军队的回应,是最顽强的抵抗。
    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队,后来仅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
    其实,这场战斗,裹进了很多人。
    周围一些青年,加入了由平津学生组成的战地服务团,纷纷到前线救护伤员、运送弹药;各地民众组织团体,送来慰问信和慰劳品;卢沟桥地区的居民也站出来了,他们为部队送水、送饭,搬运军用物资;长辛店铁路的工人们迅速在城墙上做好防空洞,挖好枪眼,以协助军队固守宛平城。
    这么多人,为了共同的目标,都在行动。
    日军,一方面武力进攻,一方面假意谈判。而这一切,只是为他们自己争取调兵遣将的时间罢了。
    因为,中国人的抵抗,没能让他们取得速胜。
    这是他们意料之外的事情。
    政府层面的事情,我们不知道。
    我们只是知道,我们只是觉得,血战平津,已在所难免。
    当一切准备就绪,7月28日上午,日军按预定计划,向北平发动总攻。他们的军队在大炮和装甲车的配合下,在数十架飞机的掩护下,向驻守在北平四郊的南苑、北苑、西苑的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发起全面攻击。
    鲜血,到处都是鲜血。
    然后,就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不屈的战歌。
    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说不出名字的年轻的生命。
    血染平津路,壮士报国恨。
    7月29日,北平沦陷。
    7月30日,天津失守。
    7月31日,平津完全沦陷。
    当时,我被姑妈接到了上海,家人也执意叫我过去。因为,上海的租界,被认为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凄然,自己的国土,最安全的地方却是他国的租界,这是一种多么大的讽刺。
    杭州虽然暂时还算安稳,可是,谁都不敢保证以后会发生什么。
    老家也来人,叫我们搬回去,至少暂时是个容身之所。可是,家里的人,又有哪个是能安心待着的。
    父亲已经撤到了南京,经济界的事情,虽是战时,可还是得维持着。母亲没有随行,她回到了杭州。危急时刻,她说,她要回家。家里,还有大嫂和两个孩子。
    家里人和大哥也很长时间没见面了,他最近连休假都没有。
    我们都在担心着他,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们抬头,就会在空中看到他的飞机,和日军交战的他的飞机。
    其实,大哥的状态,也是此时沈以诲的状态。
    我们也好久没联系了。
    只有二哥和二嫂没有受太大的影响,他们一个做金融,一个搞测绘,依旧在杭州做自己的工作。
    可是,这样乱中求静的日子还能维持多久,我们都不知道。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