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综武侠]灵媒先生_分节阅读_4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从山里出去如何正确地融入社会,在这方面仲彦秋的经验要比苏梦枕多得多,苏梦枕现在已经能在常人面前显出身形来,虽然只有短短几个时辰,而仲彦秋也学会了如何让自己在常人眼中是大人模样的障眼法。
    这些年打猎留下的猎物皮毛和一些品相不错的药材都能成为他们重要的初始资金,仲彦秋把当年来到这个世界时穿着的衣服布料翻出来,这边剪剪那边缝缝的竟也弄出了件像模像样的衣服。
    苏梦枕本来是想要动手帮个忙的,毕竟仲彦秋现在的五短身材干什么都不是很方便,不过等他旁观了一圈仲彦秋手脚利落地缝布料之后,明智地选择了不要上去帮倒忙。
    作为一个出身良好又从小身体病弱吃的药比吃的饭还多的人,苏梦枕还真没亲自动手拿过针线做过缝纫工作,更不要提像仲彦秋那样把一块从衣服上撕下来形状不规则的布料用麻线和骨针缝成样子不错并且真的能穿的衣服。
    苏楼主可能连补个补丁都得研究半天如何穿针引线。
    于是仲彦秋给自己折腾衣服的时候,苏梦枕就负责挑拣整理堆在洞穴角落的毛皮药材,他们所在的可不是什么普通的小树林,这种深山野林里最不缺能卖出大价钱的山货野物,仲彦秋向来是不管价值同种类的全部堆在一起,现在要走了总得好好理一理,不值钱的东西就没必要带走了。
    品相良好没有半点损伤的白狐皮,不知道哪一年打死的狼皮,晒干的蛇胆,灵芝之类的名贵药材,以苏梦枕的眼光,挑出来的自然是上品之中的上品。
    接下来挑个适宜出门的好天气,趁着天还没冷下来沿着早就探查好的小道下了山。
    靠着山的村子不怎么富裕,人却是很淳朴,苏梦枕显出形体和仲彦秋假称兄弟在此借宿一晚,村民见他们谈吐有方穿着不俗也就没起什么疑心,热情地招待了他们。
    人一多,消息就繁杂起来,原本清净的耳边开始嗡嗡作响源源不断地向仲彦秋传递消息,仲彦秋坐在苏梦枕怀里闭着眼仔细整理所有跟这个世界有关的资料,没空跟苏梦枕计较对方给自己摁了个“闹别扭发小脾气”的锅。
    这是一个叫做“宋”的朝代,大致的地理环境同上个世界很像,距离建立刚刚过去了三十多年,国内吏治还算安定清廉,开国的前几代国君也都是仁君明主,虽说边疆仍有契丹西夏等外族祸患,但是百姓的日子倒不怎么难过,颇为富庶安乐。
    换句话来说,他们带下来的山货可以在城里卖出相当不错的价钱,甚至卖完了还有人来问有没有更多的货提供。
    手里头有了钱,仲彦秋第一件事就是去置办全身上下的行头,哪怕他身上这件自制衣服料子再好,再怎么是宫中也难得几匹的织金缎,也难以掩盖它在洞穴里放了不知道多少年并且只够做一件长衫的事实。
    每当这个时候,仲彦秋就会特别羡慕那些自带衣服的鬼灵。
    像苏梦枕这种小有修为还能按照心意换换款式颜色,无论什么样的也就一个念头的事情。
    置办完衣服和一些必要的行李,再寻人雇了一辆马车,仲彦秋和苏梦枕就以此为起点,启程去寻找有足够资质符合逍遥派要求的人收徒弟去了。
    “让我先占一卦。”仲彦秋捏着刚刚到手的几枚铜钱,兴致勃勃。
    苏梦枕坐在一边翻着买回来的史书,一点也不准备实践自己学了多年的卜易之术。
    这种玄之又玄的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仲彦秋那么有天赋的。
    仲彦秋占卜了个方向报给车夫,车夫将信将疑抱着哄孩子外加给钱的是老大的心态吆喝一声,驾着马车驶向往仲彦秋指的方向。
    现在是咸平四年,一切都还没有开始,马车吱呀吱呀响着,往庐州而去。
    第三十七章
    草长莺飞二月天, 私塾里一屋子早就坐不住的小孩子们晃来晃去仿佛屁股下长钉子一般听完先生长得没头的之乎者也, 下学的钟声一响, 一个个便手脚利落地把桌上的笔墨塞进家里娘亲给缝的小书包里,撒着欢跑了出去,呼朋引伴地出去玩, 转头就把先生温习功课的要求忘了个精光。
    这私塾里的先生无奈地笑着摇摇头, 倒也没训斥什么, 只扬声喊了句“跑慢些别摔了”,收拾着自己的书本锁了私塾的门, 沿着乡间小道慢慢往自己的住处走。
    他是这小包村的本地人,小时候就在这个私塾里读书,长大后考到了举人功名, 自己知道自己究竟有几斤几两, 再往上考几次皆是名落孙山后也就没再执着,安心回村子里做了个私塾先生, 因着村子还算富裕,大家也都不吝惜花些束脩把孩子送来认几个字,这里包是大姓, 先生也姓包, 大家叫他做包举人。
    春日里乡间的小道边生着一丛丛野花, 淡淡的青草香杂着花香,阳光和煦暖风柔柔,包举人抱着书慢悠悠在道上走着,舒服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信口做了两句合着平仄规制的诗句。
    他的住处是一座两进的院子,左手边住着族弟包肃之的家眷,他这族弟不比他,二十多岁年纪轻轻就考中了进士,现在正在京中熬着资历等外放,京中生活不易,也就没有把家眷一起带走,家中小儿老母的全靠妻子宣氏照顾,他们这些同宗族的也会搭把手。
    右边的院子原是一户张姓人家住着,前些年那家小儿子在外有了出息,把家中老父老母接了过去享福,院子也就空置了下来,只留了两个老仆照看。
    几天前他见院门前停了马车,本以为是那张姓人家又搬了回来,今日见院门外人来人往进进出出搬箱笼,一问才知道这院子已是悄没声息地易了主,买家姓苏,打从江南来的。
    江南文风重,那新搬来的苏公子也确实是风采斐然芝兰玉树般的人物,虽无功名在身,但随手所作的书画皆乃大家水准,身边的孩童亦是文采不凡,时有惊人之语,然而倒是出乎意料的和他族弟家里年仅三岁的幼子包拯很是玩得来,每天像模像样的装作先生和弟子的模样,还奉了茶一副正经样子,偶尔还会学那江湖游侠打坐练功。
    一个三岁,一个五岁,都是还没到进学年龄的孩子,短手短脚的笨拙模样看得人忍俊不禁。
    包举人在路上买了些松子糖给孩子甜甜嘴,他这辈子只一妻一子,妻早亡子夭折,因而对着孩子格外宠溺些,何况那两个孩子聪颖懂事,让他恨不得偷偷抱一个回去养着。
    嗯,还是抱苏公子家的秋秋好了,包肃之家里的幼子实在是太黑了些,恐怕长大了不好找媳妇。
    先回自己家拿了新得的好书,一进隔壁的大门就看见苏公子那小名唤作秋秋的弟弟一本正经地念叨着什么北冥,什么鲲鹏之类的,包肃之家的幼子包拯板着小脸摇头晃脑跟着念叨,三岁的小孩口齿不清念得磕磕巴巴,看眼神更是半点没理解的一片茫然。
    地上落着几只雀鸟在地上啄食,许是两个孩子刚刚吃了什么零嘴掉了些碎屑,鸟儿东跳跳西跳跳吃的颇为勤奋。
    包举人笑着俯身摸了摸包拯头上扎着的两个小包包,又一人分了些糖,得了两个孩子甜甜的谢谢心满意足地去书房里寻苏公子。
    仲彦秋看了看背影都带着飘的包举人,又看了看吃糖吃得口水满脸的包拯,举起手上甜腻且完全不想吃的松子糖道:“你若是能把我刚刚教你的东西背下来,我就把糖给你吃。”
    三岁的孩子已经能够理解不少东西了,包拯闻言眼睛一亮,咂摸着嘴里甜滋滋的味道,奶声奶气地接着努力跟着邻居家很厉害的哥哥背那完全无法理解含义的“手太阴肺经暨任脉”,“拇指之少商穴、及两乳间之膻中穴”,一边背一边跟着哥哥做些别扭奇怪的姿势,眼巴巴地盯着仲彦秋放在桌子上的松子糖。
    娘亲说糖吃多了坏牙,轻易不让他吃的。
    对了,不能叫邻居家很厉害的哥哥叫哥哥,要叫师傅。
    苏梦枕应付完包举人,出门把被功法背得头昏脑涨的包拯领进门塞块糖哄着,一边核对新购置的铺面的账册一边问道:“怎么样?”
    仲彦秋坐下来喝了杯茶,敛去了脸上刻意伪装出来的孩子气,“根骨不错,好好练的话能练出点名堂来。”顿了顿,他接着道,“他和‘那边’有点缘分。”
    那边,也就是指亡者所在的世界。
    “那就好好教着。”苏梦枕捏了块点心在包拯面前晃了晃,小孩子抱着糖,乌油油的大眼睛跟着糕点左转右转,口水滴滴答答往下流。
    于是他又捏了一块,在仲彦秋面前晃了晃。
    仲彦秋接过点心,冲着苏梦枕丢过去。
    苏梦枕的身体飘忽了一瞬,点心就穿过他的身体落在了地上,砸出一个小坑。
    包拯不明就里地看着,咯咯笑了起来。
    包拯的娘亲曾氏内要照顾年老多病的公公婆婆,外要操心家中田产春耕事宜,两个稍长些的孩子也到了进学的年纪少不了多加敦促,因此见包拯和新来的邻居玩得不错,久而久之竟还认得几个字,能背出些诗句来,身体也越来越健壮,便更是乐见其成,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家儿子究竟在邻居家被教了多少不得了的东西。
    时光荏苒,等她意识到的时候,包拯已经能够一窜跳上家里的屋顶,一巴掌拍碎门口的青石板,虽然说与此同时天资聪颖博闻广记到周围十几个县都知道她家包拯是个神童,不仅四书五经读得好,什么琴棋书奇门八卦农田水利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每每看到包拯那比周围人要黑两个色号的皮肤,她还是会忍不住悲从中来。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