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节
韩繇恍然。他盯着荀衍看了好一会,忽然笑道:“你不会是在安慰我吧?”
“我是不是安慰你,你很快就可以知道。”荀衍转头看着窗外,正想再说些什么,忽然眼神一缩,伸手拉开了车窗,探头向外看。韩繇诧异地向外看去,却只看到两侧绿草如茵的山坡和偶尔拂过车窗的枝叶,过了一会儿,车门被人敲响,荀衍拉开车门,一个骑士一边策马同行,一边大声说道:“将军,斥候有消息了。”
“说!”荀衍大声喝道。
“有一个斥候摸到了禹登台附近,黄公还在台上。不过……”
“不过什么?”荀衍大怒。“快说!”
“不过那些人看起来不像是饿了几天的样子。”
荀衍愣了片刻,忽然意识到了什么,大叫道:“那个斥候人呢?”
“受了重伤,正在辎重营救治。”
“快,传我的命令,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保住他的命,等我来。”
骑士应了一声,快马加鞭,向前去了。荀衍催促车夫快一点,车夫将马车赶得都快飞起来了,他还是嫌慢,干脆叫来亲卫,牵过坐骑,荀衍直接从车厢里跳上马背,向大营急驰而去。
韩繇苦笑两声,敲敲车壁,让车夫慢点走。他扶正被撞扁的进贤冠,感慨不已。“这个荀休若,才带了几天兵,性子就这么急,前生怕不是一个武夫吧。”
第1370章 真名士自风流
荀衍冲进辎重营,翻身下马,将马缰扔给亲卫,冲进了帐篷。
那个斥候正由医匠包扎,看到荀衍冲进来,吓了一跳,连忙起身行礼。见他没有性命之忧,荀衍长出一口气,环顾四周,想找一个地方坐下说话,却发现帐逢里至少躺了七八个伤兵,有的是箭伤,有的是刀伤,还有被石头砸伤的,满身血污泥垢,腥臭难当。他向后退了一步,脚下一滑,险些摔倒,低头一看,原来踩中了一具尸体流出的肠子,顿时觉得头皮发麻,腹中一阵翻涌,转身冲了出去,大吐特吐,差点连黄胆都吐出来。
这些天,他已经见过太多生死,却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近受伤的士卒。他也闻过空气中的血腥味和尸臭,几次欲呕都忍住了,却不知道原来这种味道是如此浓烈,如此难以忍受。
几个卫士走了过来,神情平静,有人递过来手巾,有人递过一个水瓢,让荀衍漱漱口。荀衍漱完口,刚刚平静了些,却发现自己的战靴上粘了不少血污,抬起脚一看,又发现鞋底上满是黄色的粪便,臭不可当,这才想起自己刚才踩中的是肠子,忍不住又吐了起来。
不少伤兵被吸引过来,神情冷漠地看着荀衍。
荀衍后悔莫及。一时情急,没有做任何心理准备就闯进了辎重营,不仅丢人现眼,颜面大失,还毁了苦心经营的将士关系。看到自己这副模样,这些士卒心里不知道会怎么想呢。名士统兵,相互之间的身份差距原本就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障碍,他吃了那么多苦,受了那么多罪,好容易让这些将士接受自己,现在全毁了。
为将难,名士为将更难。
荀衍很沮丧,本想回自己的中军大帐去,让人把斥候带过去问话,可是转念一想,咬咬牙,又生生的把已经迈出去的脚步收了回来。他有一种感觉,如果这样出了辎重营的门,他和这些将士之间的隔阂以后就再也化解不开了。
众目睽睽之下,荀衍的脸色红一阵白一阵,短短几息之间几次想一走了之,最后还是忍住了。那个斥候很快包扎完毕,走了出来,见荀衍这副模样,脚边又是一堆刚吐出来的秽物,酸臭味扑鼻,主动说道:“将军,这儿太脏了,出去说话吧。”
“不,就在这儿说。”荀衍强迫自己不去看战靴上的血污粪便。“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斥候不敢怠慢,连忙把了解的情况说了一遍。他们奉命去禹登台附近查看,但禹登台附近看守严密,几拨人都没能闯进去,反倒伤了不少人。他也是其中之一,在战斗中失足从坡上滚了下来,对方一时疏忽,没来得及察看。他躲中树丛里一天一夜,趁着对方交班的短暂空隙潜到了禹登台附近。
禹登台周边的几个路口也有人把守,不过重点是禹登台上的人,不是外面。他借此机会,看到了禹登台上的情况,帐篷、旌旗都在,人数也差不多,服饰也对,唯一让他生疑的是台上那些人不太像饿了几天的样子,尤其是那个模样像是黄琬的人。斥候是黄琬旧部,他对黄琬的体型比较熟悉,台上那个人身形过于健壮,与黄琬消瘦的体型不符。
荀衍心中怦怦乱跳。如果斥候所言属实,禹登台上的人不是黄琬,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他不用在这里硬耗了,可是接下来的问题也不少。如果那人不是黄琬,那黄琬去哪儿了,死了还是降了?以他对黄琬的了解,投降的可能性似乎不大,死也说不过去。黄忠围而不攻,显然没有取黄琬性命的打算。黄琬为人慷慨,以天下为己任,知其不可而为之,也不像是会轻易自杀的人。
情况究竟是什么样,这是他现在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斥候也说不清楚,他甚至不敢断定台上的人是不是黄琬。毕竟隔得那么远,看不清面目。穿了战甲,体型发生变化也是很正常的事。
荀衍反复盘问,见问不出更多的内容。他站起身,来回踱了几步,又让人把之前受伤的斥候叫来,一一询问。见荀衍关心黄琬的安危,浑然忘了辎重营的污浊,旁观的伤兵们慢慢改变了态度。想起自己当初刚刚接触这些时的窘迫狼狈,再想想荀衍的身份,不禁多了几分同情之理,反生了些钦佩。
荀衍看在眼里,悄悄地松了一口气,转而考虑该如何确认消息的真伪。
……
黑龙沟。
黄忠起身,看着被何逵扶进来的黄琬,拱手施礼。一旁的黄祖抢上一步,接过黄琬,满脸堆笑。“子琰兄,你身体还好吧?”
虽然同属一族,但黄琬对黄祖没什么好印象,即使此刻黄祖有恩于他,他还是不肯与黄祖虚以委蛇。他抖了抖衣袖,顺势推开黄祖的手,向黄忠拱手还礼,昂然道:“败军之将,先谢过将军不杀之恩。”
黄忠苦笑。他根本没指望黄琬会投降,所以才说得那么难听,要黄琬将功折罪。没想到黄琬居然接受了这个条件,亲自来了。有约在先,他不能食言自肥,只好同意见黄琬。他做了补救,让李严冒充黄琬留在登禹台上,可是此刻一看到黄琬本人,他就知道李严并不合适,两人从体型到气质都相差太大,瞒不了太久。
黄忠环顾四周,没看到何咸,不禁眉头微皱。“何子同何在?”
黄琬咳嗽一声:“何子同与孙将军有破家夺妻之恨,又记恨袁公路,不肯投降。我劝他不住,只好让他走了。”
黄忠刚想说话,黄琬又说道:“兵不厌诈,将军虽然饶我一命,却让人留在禹登台上,应该是欺骗援军,让他们以为我还在台上,不惜伤亡的猛攻吧?将军用兵,颇有孙镇北之风,不仅猛如虎,能临阵斩杀夏侯渊,而且狡如狐,虚虚实实,应用自如。以将军的能力,似乎不需要靠多杀伤来积累军功吧?”
黄忠眼神紧缩,盯着黄琬看了片刻,嘴角歪了歪。“黄公不愧是闻名天下的名士,聪明果敢,决断如流,佩服,佩服。忠是武夫,学问粗陋,不足与黄公语。若黄公不反对,我这就送你去见孙将军,如何?”
黄琬点点头。“甚好,我也想早点见到他,看看这位被称为小霸王的少年是何等样人,是拯救天下黎民的英雄,还是祸乱天下的枭雄。”
第1371章 人言可畏
黄忠是武者,但他并非嗜血之人,也知道佳兵不祥的道理。名将多不能善终,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杀孽过重。为将不可能不杀人,但不必要的杀戮有损阴德,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白起便是典型,身为楚人,黄忠对白起的暴行并不陌生,也不想步他后尘。
他堵住黄琬就是想诱荀衍来攻,现在被黄琬点破,自然不能再坚持下去。况且何咸逃脱,荀衍也会很快收到消息,不会再这么强攻了,设在禹登台的陷阱已经没有意义,不如顺水推舟,就坡下驴。他随即命人召回李严,商量对策。
黄忠没有和黄琬多说什么。他有自知之明。论作战,他可以俘虏黄琬。论口才,他根本不是黄琬对手。这样的人物只有孙策、周瑜才能对付。他将黄琬软禁起来,好吃好喝好招待,但是不得与人接触,即使是黄祖也要保持距离。
李严很快赶到大营。了解完相关状况。李严也有点挠头,他们没想到黄琬会这么做,完全没有准备。反复商量之后,李严建议派人通知孙策,形势有变,黄琬壮士断腕,他们的计划不能再执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请孙策指示,同时安排如何移交黄琬的相关事宜。在与孙策取得联系之前,不宜轻动。离开了鱼齿山,失去了有利地形,他们将面临数倍于己的敌人,不能有任何疏忽,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再行动。
为了确保消息能够安全送达,黄忠派李严亲自去一趟,并安排一百亲卫骑护送。他有两百亲卫骑,是他手中最精锐的机动力量,也是他有别于其他诸将的特征之一。孙策缺马,大部分将领最多五十骑、一百骑,镇守荆州的周瑜也只有三百亲卫骑,黄忠有二百。
李严领命,带着亲卫骑出了山,远远的绕了一个圈,沿着汝水南侧向东,赶往西不羹城,寻找合适的津口渡水。他是黄忠麾下的军谋,黄忠手里的那份颍川地图,他早就记在心里,知道哪儿会有津口,哪儿会是孙策可能选择的驻地,哪儿又容易遇到对方的游骑斥候。
很快,李严就遇到了孙策派出的斥候,得知孙策在繁邱城,他马不停蹄,午夜时就见到了孙策。
见到李严,孙策很高兴。几年不见,李严已经从一个小吏成长为讲武堂毕业生,并顺利进入军中,不知道他的生命轨迹会不会因此完全不同。这个人特点很明显,性格缺陷也很明显,不是一个安份守己的人,用好了是干才,用不好也是麻烦。
看完黄忠的报告,孙策发现里面还夹着一枚纸,是一封举荐书,黄忠对李严做了一个很不错的评价,推荐李严到孙策身边任职,并将随李严而来的一百亲卫骑送与孙策。孙策很意外,问李严道:“你到黄汉升身边任职多久了?”
李严不假思索。“六个月零七天。如果算上之前的见习期,总共九个月零七天。”
“还满意吧?”
“满意。”李严笑道,心态比较放松,不像第一次看到孙策时的拘谨。“黄将军骁勇善战,从善如流,我们几个军谋、司马都愿意跟着他。”
孙策明白了。他把举荐书递给李严。李严大惑不解,这份军报是他写的,他居然不知道里面还有这么一封举荐书。他迅速读了一遍,神情变得凝重起来。他默默地递回举荐书,一言不发。
“有什么想法?”
李严叹息道:“我不敢有任何想法,全听将军吩咐。”
“不妨事,说说看吧。”孙策取来一只胡座,递给李严,示意他坐下说话。李严坐了下来,抱着膝盖,想了一会儿,抬起头,脸色微微涨红,眼神却很专注。“将军,这是朝廷的离间之计。黄将军对将军忠心耿耿,从无异志。人言可畏……”
孙策笑笑。“是啊,人言可畏,连勇猛无畏的黄汉升都怕了。”他将那封军报叠好。“汉升举荐来的人,我不能拒绝,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我军谋处的一员。”
李严犹豫了片刻,还是站了起来,躬身领命。
“坐。”孙策让李严坐下说话,不要太紧张。可是李严再也无法像刚才一样从容了。他局促不安,明显有些心不在焉。孙策暗自发笑,这厮还是得失心太重,城府不够深,怪不得一把好牌打得稀烂,被诸葛亮卖了还帮诸葛亮数钱。
“说说,黄琬被擒,襄城又被沮鹄占据,接下来该如何部署?”
李严勉强收回心神,将自己的建议说了一下。来的路上,他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在荀衍在侧,强攻襄城是不可能的事,让黄忠独自对付荀衍也有些困难,胜是能胜,但伤亡太大。在这种情况下,不如以静制动。黄琬被俘,颍川局势对孙策有利,荀衍、麹义则面临困境,这时候等一等,看他们如何动作再作计划,也许可以找到一些破绽。
孙策听完,没有说什么。李严这个计划没什么问题,稳中求变,中规中矩,说明他有一定的大局观,却不算突出,至少无法和诸葛亮、陆议相提并论,即使是和张承比略逊一筹。考虑到李严性格要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真让他进军谋处,他也无法和同僚相处,反而会打击自信心,还是让他跟着黄忠比较好。
孙策手书了一封军令,让李严连夜送到邑城去。郭嘉、鲁肃都驻扎在那里。李严情绪不高,但他还是接受了命令。孙策留下了黄忠的一百亲卫骑,让马超率领白毦士护送李严出发。送走李严后,孙策一时睡不着,取出黄忠的举荐书反复研读。
他读出了黄忠的惶恐不安,但他想得更多的却不是黄忠,而是周瑜。以黄忠的战功和投效之早,拜中郎将、封关内侯的确有些抬高,可是比起周瑜的镇南将军、舒侯来又算得了什么。和他的镇北将军、钱唐侯相比,周瑜拜镇南将军,封舒侯,隐隐还有力压他一头的意思。长安那些人用了心思,周瑜那么聪明的人又怎么会想不到?他现在大概比黄忠还要不安,在猜他心里会怎么想。
猜忌猜忌,总是先猜后忌。一旦相互之间的信任出现裂痕,其他的事就会接踵而至,最终会毁掉一切。
长安朝堂上那些人干正事不行,玩弄这些小手段却是一流的。
孙策坐了起来,叫来了文丑。“你抓紧时间回一趟平舆,与家人见个面,然后赶去江陵,担任周瑜的亲卫骑督。”
第1372章 唯易不易
听说李严带着孙策的命令来了,而且是由马超率领两百白毦士护送,郭嘉很惊讶。这么反常,要么是这封命令很重要,不能有任何闪失,要么是送命令的这个人很重要,不能出意外。
郭嘉第一时间接待了李严。和李严一见面,他就注意到李严精神状态不怎么好。他和李严聊了几句,明白了其中原委,不禁哑然失笑。李严倒不是不愿意到孙策身边,只是觉得孙策有猜忌黄忠之心,为黄忠叫屈,觉得孙策中了朝廷的离间之计,有打压荆州人的想法。
郭嘉也没说什么,叫来诸葛亮和陆议,通报了相关情况。
得知黄琬主动投降,诸葛亮和陆议也很惊讶,但仅此而已。黄琬被困,或死或俘,无非这两个结果,被荀衍救出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们早就做好了预案,只是展开的时间比预期的进前了几天而已。
他们本来估计黄琬会多支撑几天的。
陆议没有吭声,诸葛亮先开了口。“黄琬看似请降,实则是断尾求生。山中事了,荀衍很快就会撤出鱼齿山,与麹义会师。他的损失不算太大,会师之后,两人总兵力近六万人,远胜于我。如果仓促交战,我军伤亡会很大。当此之时,我军宜以静制动,以守代攻,待其粮尽自乱。”
诸葛亮随即分析了一些数据。六万人,其中还包括四五千骑兵,每天消耗的粮食近五千石,仅凭襄城、颊县的存粮和刚收获的冬麦支撑不了多久。麹义、荀衍有两种选择:一是从洛阳运粮,继续坚守;一是主动撤退,退回洛阳就食。不管是哪一个选择,洛阳的支持都不可或缺。因此,黄忠部与其坐守鱼齿山,不如和全柔会师,去攻郏县、梁县,抢占有利地形,截断麹义、荀衍与洛阳的联络。
“从襄城北到梁县,有很多地形可以利用。”诸葛亮说道:“有鱼齿山作战的经验,黄将军完成这个任务应该不难,正方兄,你随黄将军作战,经历了此战全过程,对此有何看法?”
李严连连点头,惊叹不已。诸葛亮全程没有看一眼地图,但他对颍川地形了如指掌,不在自己之下,报出的那些数据更是精准,甚至考虑到了荀衍攻击时间的长短和伤亡增加的趋势。这些是不会写在军报里面的,但诸葛亮就像是亲历战场,估计的数字和实际相去不远。
孙将军身边果然是藏龙卧虎,一个年轻书佐都有这样的见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他以优等生的身份从讲武堂毕业,直接被黄忠招入军中担任军谋,一向自负,可是和这两个少年一比,差距还是太明显了。也许黄将军真的是让我来历练历练?李严的心思活泛起来。黄忠再受器重,毕竟是方面之将,周瑜本人出自世家,身边又有荀攸、辛毗两个颍川名士,不会有他出头的机会,到孙策身边来对他更有利。
郭嘉冷眼旁观,将李严的神色变化看在眼里,不禁莞尔。
诸葛亮和陆议调整了之前的计划。麹义、荀衍有襄城在手,应该不会急着撤退。撤出颍川关系重大,他们也不敢擅行其事,必然要请示袁绍,一来一去至少要三天。从袁绍的角度来看,袁绍不会希望他们就此撤出颍川,更可能安排人接管洛阳,企图一直占据颍川,牵制孙策的兵力,为他攻占浚仪创造机会。因此,黄忠还有时间,而且他主要的对手应该是从洛阳来的援军,夺取梁县可能更合适一些。在此之前,有必要加强繁邱城的兵力,遏制麹义冒险南下的可能。
这件事没有扰动军谋处,郭嘉带着诸葛亮、陆议两人就定了。郭嘉随即问李严,你累不累,要不要休息一下。如果不累,那现在就随我们起程,赶往繁邱城。
李严的确有些累,但他不愿意在郭嘉等人面前示弱,一口答应。
郭嘉请来鲁肃,通报了情况。郭嘉率主力前往繁邱城,鲁肃留下,要多加警惕。如果麹义主动进攻,他不必硬刚,必要时可以缓步后撤回颍阳城,据城而守。只要不被麹义抓住机会突袭,主动权都不会丢。
鲁肃慨然应诺。
郭嘉随即起程,率领亲卫营赶往繁邱城,与孙策会合。李严随行,看到这些江东子弟兵井然有序的拔营,列阵,开拔,看到年轻的军谋们坐车的坐车,骑马的骑马,各司其职,李严大开眼界。不过,对他最震撼的却是另外一件事,负责贴身保护郭嘉等人的是许褚率领的武卫营,而指挥两千亲卫的则是许褚的兄长许定,如果再考虑到郭嘉和大半是颍川人的军谋处,孙策等于将自己的性命托付在豫州人的手中。
相比之下,荆州那点实力又算得了什么,孙策有必要猜忌黄忠?
……
荀衍走出大帐,看着满身泥土的何咸,他长出一口气。这是黄琬被围以来,他看到的第一个熟人。
“子全,黄公安否?”
何咸摇摇头。“进帐说话吧,我饿坏了,麻烦你拿点东西给我吃。还有,叫两个医匠来,帮我处理一下伤口,我要赶远路,不想死在半路上。”
“子全,你要去哪儿?留在我营里吧。”
“你能和袁绍分庭抗礼吗?”
荀衍语塞。他和黄琬不同。黄琬算是袁绍的盟友,他却是袁绍的部属。何咸对袁氏兄弟怀恨在心,他是不会为袁绍卖命的。“去……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