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2
界上有无数数学界的人都在研究埃数。
那为什么不能用计算机将这些研究整合起来,弄成了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埃数工程呢?
“如果这篇论文的推导过程是正确的话,这篇论文在数学界的影响力一定不小,这位华夏的投稿者还真的会选题啊。”罗伯森拿着咖啡杯,自言自语地说着,心中却已经在考虑将这篇论文发给哪位编辑来审核了。
作为《IEEE计算机汇刊》的编辑,罗伯森博士要做的就是评估一篇论文是否有发表的价值,但这一篇论文的理论和依据的相关性的精密研究,却还是得交给那些在该论文所属领域内有更精深研究的审稿人。
当然,现在还不是把这篇文发给专业审稿编辑的时候,为了避免出现疏漏,《IEEE》都是采取多人审稿模式的,无论是通过还是退稿,都需要两个以上的编辑过目,等他们都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才会发给专业审稿编辑。
审稿编辑审查,专业审稿人审稿,就算这些都通过了,也并不就意味着,田立心的这篇论文就可以刊登出来了。
因为全世界有分量的计算机专家都会向这里投稿,而《IEEE计算机汇刊》的页数只有这么多,万一编辑们刚决定刊登这篇文章,却忽然收到了图领奖获得者的具有突破性进展的论文,又怎么办呢?
所以,像《IEEE计算机汇刊》这样的期刊,在收到论文投稿之后能在三个月内刊发出来,就已经算是神速了!
不是所有期刊,都能像国内的《数学年刊》这样,能在一个月之内就将田立心的论文发表出来的。
当然,并不是说国内的数学《数学年刊》海外版的做法不好。
真的是,田立心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更重要的,还是因为他发表在国内的《数学年刊》海外版上的那篇论文,正好承接了上一期的黄春朝教授写的另一篇论文的,都是研究微分方程无穷多解和边值问题的。
田立心的研究,显然比黄教授的研究更进了一步。
而说到国外期刊的审稿制度,就不得不说审稿人的待遇了。
作为专业的审稿人,显然不可能无偿劳动的,这些审稿人确定接下论文并开始审稿之后,便能拿到这篇论文的审稿费了。
审稿费是期刊杂志社发的吗?
显然不是的,这是论文作者在向编辑部寄论文时,就已经把一笔审稿费夹在了信封里。
以邮件的方式投递的论文,当然得先给期刊编辑部的账号打入一笔钱,随后要将汇款单的复印件放入投稿信中。
而田立心为了给米国的《数学年刊》的编辑部汇去审稿费,还在周二中午特意去了一趟银行。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去银行给米国的期刊汇款了,但这一次却更像是顺路。
毕竟,他前天晚上收到的《疯狂的石头》的投资人发的支票,直到现在才有时间转到自己的卡上呢。
去了一趟银行回来,田立心便将自己的数学论文寄了出去,此时都已经是五点多了。
而在一个多小时之后,也就是一个多小时之后,罗伯森博士就恰巧看到了他的邮件。
当然了,他看到的不是田立心刚寄出去的邮件,而是前几天寄出去的那一篇。
而在相对时间上,华夏的下午五点,也就相当于是米国的早上五点了。
在时间上,华夏人毫无疑问是永远走在米国人前面的。
在米国人眼里,华夏人都是来自未来的人。
就在田立心的计算机论文被《IEEE计算机汇刊》的罗伯森编辑发现时,他的刚刚寄到米国的《数学年刊》的数学论文,也恰巧,被一位埃数为1的数学大牛给发现了。
田立心的运气,真的是爆表了。
第0180章 我只愿欣赏你的甜,但不想品尝你的咸
田立心和曹雨吃过晚饭,又将她送回了圆明园,这才返身去自习室找白紫。
也就因为罗教授对微所数模队寄予厚望,这才督促田立心他们早早地为答辩做准备。
事实上,现在离数模竞赛的论文答辩日还有小半个月呢。
而且,数模论文的答辩和新概念作文的复赛,其实差不多一个意思,——获奖的名次基本早就确定下来了,之所以还搞什么论文答辩,其实只是为了检验论文的真假,以杜绝代笔之类的作弊行径的出现。
数模竞赛的论文答辩,真只是一个形式而已,但PPT什么的,还是要准备的。
至少,数模竞赛也算是半学术性质的比赛,哪怕答辩只是形式,那也要比做毕业论文答辩更令人紧张。
要知道,做毕业论文的答辩时,面对的人基本都是本校的老师,但比赛的评委却大多有本校规避的原则。
田立心汇合了白紫和程相杰之后,便第一时间,查起了有关数模竞赛的最新信息。
他这才发现,京城有五十多所高校的八百多支代表队,而这些队伍中进入第二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