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分卷阅读230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愕,还好没急着跟他炫耀自己这段时间搞出了三篇论文啊。
    要不然,他的眼镜还不直接碎到地上啊。
    罗教授翻开论文,看到论文标题之后便是眼前一亮,“你将埃尔德什猜想证明了出来?”
    埃尔德什猜想,也叫埃尔德什差异问题,这个命题有一种数学所独有的简洁的美感。
    这个猜想的表述其实很简单,哪怕是没有任何数学背景的人,也可以轻易理解他要说的是什么意思。
    用通俗的方法描述这个问题,其表述是这样的:
    首先,随意抛出一枚硬币,如果得到正面则记为1,得到反面则记为1。将硬币抛出无限多次之后,会得到一组由1和1组成的无穷数列。
    比如,1,1,1,1,1,1,1,1,1,1,1,1……
    其次,任意取一个自然N,我们就会在上面这组无穷数列中,取出从头开始的连续几个倍数,得到一个有限数列。例如,要是将N取值为2,我们可以取出无穷数列中第2个和第4个数,可以取第2,4,6个数,也可以取第2,4,6,8个数……
    以取出第2,4,6,8个数为例,我们从上面的无限数列中,得到1,1,1,1。
    随后,我们计算取出的子数列的和的绝对值。
    在上述例子中,其和的绝对值为:abs(1+1+1+(1))= 2.(abs表示求绝对值)
    在此基础上,埃尔德什差异问题就是:如果我继续抽取下去:取第2,4,6,8,10……个数,我们能使得,新的数列和的绝对值大于任意给定的自然数C吗?
    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却长时间未被攻克。
    埃尔德什是在二十四岁的时候提出的这个猜想,他为了让人证明这个猜想,甚至曾悬赏了五百美刀,但是,现在他都已经去世三年了,却依旧没人能挑战成功。
    直到十五年后,埃尔德什差异问题才再次进入数学家的视野,两名腐国计算机专家阿列克谢利什特沙和鲍里斯科涅夫宣布,他们借助计算机证明了,埃尔德什猜想的一个特殊情况,即C小于等于2 的情况。
    一年以后,陶泽轩从德国数学家斯特罗斯基的博客留言中得到了灵感,将这个猜想一举证明了出来,并将论文发表在《离散分析》上。
    田立心现在写的这篇《保罗?埃尔德什的差异问题猜想的证明》,基本复制了陶泽轩的论文,当然也加入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因为提前十六年将这篇论文写了出来,用到的参考文献,自然不能有陶泽轩的那么多。
    这也意味着,陶泽轩仅仅只用了二十页纸写出的论文,田立心足足写满了二十四页。
    田立心对这篇论文是信心十足的,但对罗教授也不能把话说得太满,“具体思路和证明过程我都详细写在论文中了,就不知对还是不对了,所以才先拿来给您看的。”
    罗教授点点头,也就不急于看论文了,“你怎么会突然想起解决这个猜想呢?”
    “其实,我此前一直在另一篇计算机论文,需要用到的参考文献涉及到了‘埃数’问题,而在查找文献时,我想起了埃尔德什的差异问题,所以就试着证明了起来。”
    “另一篇论文?”
    “是早前就已经在写的一篇有关计算机算法的论文,看到埃数问题后,我又把这个问题的分析写成了另一篇。也就是说,我手里其实有三篇论文,但另外两篇还写得不太成熟。”
    “这么说,你要发表的论文一共有三篇?还都是用英文写的?”
    “有一篇是中文的,因为要讨论的问题比较接地气嘛,我打算将这一篇发表到水木论坛的计算机版块上,先看看大家的反应。”
    “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位计算机教授啊,姚教授是我的好友,同时也是我们微所的。”
    姚教授?
    不会是姚启智教授吧?
    田立心心中一动,立即就否定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姚启智教授可是图领奖获得者啊。
    这个奖项,也被称为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呢。
    姚启智教授是在魔都出生的,但从小就随着家人去了宝岛,大学时学的是物理。
    后来,他就辗转到了米国,先后获得了物理博士学位和计算机博士学位,之后就在麻省、硅谷、加利福尼亚等各大米国高校任教,获得图领奖之后,他便回国进了五道口。
    这个时间点,姚启智教授还是米国科学院院士。
    他既还没获得图灵奖,也没有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呢。
    果然,罗教授发动“无中生友”的技能之后,给田立心推荐的计算机教授并非姚启智。
    算是差强人意吧!
    田立心反正也没想着,以后会发这种有关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论文了。
    他想过为国产计算机系统贡献一份力量,但更迫切的,还是要做国产芯片。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