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14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般才华横溢智勇双全的人落得孤身毅然决然投江的地步,你们不觉得遗憾吗?”他昂起头,看向稀稀疏疏洒落的光,字字顿道,“旧人已逝,忠魂难慰,哀怨无处寄只愿汩水长流也!”他情绪略微激动地告诫道,“生而为人,想想何为良善,何为忠贞,莫让自己沦为汩罗江那浑浊的水!”
    “是!”学生们齐齐回答,眼神坚定,贤臣名流千古,奸臣遗臭万年,没有人愿意背负千古骂名,他们就不懂了,明明探讨秦灭六国的原因,怎么就引到他们身上来了,他们虽不是什么忧国忧民之人,还不至于跑去做个奸臣吧,熊监丞是不是想多了?
    “防微杜渐,莫以为我在危言耸听,没人生下来就长了副奸臣面孔。人之初性本善,心底的贪婪自私都是成长中慢慢滋生出来的...”熊监丞在国子监很多年了,见过形形色色的学生,遵循初心兢兢业业为百姓谋福祉的人并不多,明明每次功课里都极尽词句彰显自己体恤百姓愿为朝廷抛头颅洒热血的抱负,入仕为官后就变了,做人不能从一而终何尝不是种悲凉呢。
    因为这群人,就愈发显得屈原投江何其无畏和果敢!
    “唯愿你们能成长为百姓能依靠,帝王能信任的栋梁。”
    熊监丞的话铿锵有力,学生们或心情激荡或懵懵懂懂亦或昏昏欲睡,熊监丞朝谭盛礼扬手,示意功课的事儿还得谭盛礼来讲,他则退到后边,折了根树枝,重重地抽打那些打瞌睡的学生,好几个人被打得嗷嗷大叫,谭盛礼看了他们眼,接着熊监丞的话往下说,“六国破灭,确实与朝廷腐化堕落有关,,杜牧有诗云,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君王穷奢极欲贪图享乐,文武百官贪污受贿党同伐异,致使国运衰弱民心涣散...”他从晋国内乱开始慢慢的讲,昏庸无能被小人蒙蔽的君王,嫉贤贿官的奸贼,水深火热的百姓,从晋国到越国...到秦国时,谭盛礼顿了顿,所有人都抬起头来,目不转睛等着他往下说。
    眼里流露着浓厚的兴趣,便是素来不爱史书的柳璨都听得欲罢不能,不愧是国子监祭酒,没有高深的学问不会如此滔滔不绝,且有理有据,听得人心痒难耐。
    “秦能灭六国,胜在秦之强也。”秦国君王任贤唯用,提拔了商鞅张仪等人,内里改革强国,外里连横之策助秦.....国家强大了,在战事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他不赞成打仗,但真有敌国来犯,大国尊严不容践踏,定当全力以赴。
    七国的历史很长,谭盛礼讲得很慢,到最后他嗓子沙哑得不像话,听六国历史时众人心里唏嘘不已,待听得秦国商鞅变法贤才汇聚时不由得露出憧憬之意,秦能灭六国有诸多原因,比起古人文章所言,他们更倾向于谭盛礼的说法,秦能灭六国,自身强大是根本原因。
    听了谭盛礼的讲学,众人受益不浅,便是叶老先生都肃然起敬,以前照书教学生们功课应付科举,但谭盛礼来了后明显不同了,从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就能看得出来,他看向平日不服谭盛礼做祭酒的那几位教书先生,“诸位若有谭祭酒才学多好?”否则祭酒之位也不会给谭盛礼了,廖逊这人还是有眼光的。
    叶老先生懒得管他们脸色好与不好,话完兀自杵着拐杖下山了,而学生们听完算数后则继续砍树...谁让聊到屈原了呢,熊监丞要让他们做个像屈原那样的人...出身富贵但懂百姓疾苦,不仅要学砍柴,农活也不能落下。
    结果就是众人要互相搀扶着才能下山,腿脚利落的勉强能走路,腿脚无力的差点双腿废掉,来时兴致勃勃,回去时精疲力尽,上马车就瘫坐在那不动了。
    连续几天都是如此,累归累,痛归痛,仍然没人请假,突如其来的坚持让家里人刮目相看,纷纷怀疑他们受了威胁,要不然怎么天天抱着柴火回府呢,尤其是那些勋贵世家子弟,平日功课都懒得写,突然这么勤奋,反常即为妖,其中肯定有什么事。
    可问谁都说没事,问多了还被嫌唠叨。
    各府夫人太太心里不是滋味,懒得管了,左右管也管不住,谭祭酒去国子监后风气就变了,只有等秋试成绩出来再看。
    秋试报名的读书人很多,题是由各门功课的先生出的,都是中规中矩的科举题,题多,难度不大,出众的考卷有不少,尤其是策论,风格百花齐放,和以往明显不同,有先生拍手称颂,有先生愁眉不展。
    “任由他们随心所欲的写文,科举怕会全军覆没...”说话的先生姓田,在国子监教书快十年了,书香门第出身,文章风格偏犀利,为人也是如此,像他瞧不起谭盛礼,骨子里认为谭盛礼是个伪君子,人前彬彬有礼,人后粗鄙浅陋,从他放任儿子去码头扛麻袋,以木棍训诫就看得出来,得知廖逊找谭盛礼做祭酒他就不赞成,奈何人微言轻不能阻止,瞧瞧国子监被他搞成什么样子了。
    天下最高学府,学生不规规矩矩读书,整天做些花里胡哨的事儿分散注意,他叹气,“要不要请叶老先生去找谭祭酒说说这事。”
    虽不喜谭盛礼为人,但他还不至于和谭盛礼争吵,先生间若是不和睦,那真是天下读书人的笑话。
    “田先生你去吧,叶老先生贵人事忙,劳烦他不妥,何况他教算学的,不懂咱们的难处。”科举改革,朝廷重视明算,叶老先生在国子监的地位高了许多,他们就不同了,谭盛礼重视礼节而轻科举,连带着学生们也淡然许多,从这些风格迥异的文章就看得出来,换作从前,谁敢敷衍的随便写写就交卷啊。
    “那还是我去吧。”
    在谭盛礼面前,田先生有些许不自在,将几篇典型的文章给谭盛礼看,“这次策论是以“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为题,题没有难度,文章不该写成这样啊...”夏试题目难度太大,以致于国子监学生发挥失常,为了保住国子监在众人心里的威望,出题时他们特意减小了难度,结果仍然不尽人意。
    “坐吧。”谭盛礼给他倒茶,瞥了眼桌上的文章,“有何不妥吗?”
    行文流畅,比平时的功课还要好,谭盛礼觉得田先生该欣慰才是,这段时间没有白学,是好事啊。
    “科举是什么场合,主考官翻到这些文章做何感想?”这话后边还有‘上服度而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瞧瞧学生们写的什么啊,“是不是身体疲劳过度,心思没用在读书上啊。”
    题的意思是百姓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会重视礼仪荣辱,赞成的人引经据典,道理大同小异,反对的人能自圆其说,理由五花八门,谭盛礼知道田先生不满意的原因了,将茶递到田先生手边,“喝杯茶慢慢说吧。”
    茶是田先生没喝过的,极其苦涩,他抿了口就不动了,静等谭盛礼说话。
    茶味四溢,整间屋子都飘着苦涩的味道,谭盛礼缓缓开口,“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何况是不同家世门第的学生呢。”他翻出相较而言文笔较差的文章,“饱暖思□□,焉非私欲恶念起于仓廪实衣食足?楚之士大夫身份崇高,受君王重用,衣食无忧也,然其心不知足,嫉贤妒能,拉帮结派铲除异己致贤者无辜枉命也...”
    后边有些措辞不甚准确,但其能自圆其说就算本事,谭盛礼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谭某以为此文不差。”
    田先生:“......”这还不差?主考官看到这题想不也想就直接判定落榜了吧。
    “遇事有自己的见解,且不违背道义,有什么不好呢?”谭盛礼放下文章,问田先生,“田先生以为谭某如何?”
    田先生:“......”实话有损情分,田先生想了想,“谭祭酒满腹经纶,受天下读书人敬重,为人自是好的。”
    谭盛礼笑了笑,端起茶杯呷了口茶,笑容和煦,看得田先生莫名心虚。
    作者有话要说:  写到这章突然有点感慨,就是读书的时候真的很纯粹,很团结,为什么后来就越来越复杂了呢,尤其是现在上网看网上的评论,好多评论都不敢看的那种...但是只要大是大非不歪,好像还是能相处的...是不是好矛盾好复杂哈哈哈哈感谢在20200322 02:18:58~20200323 05:00:38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明哥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羡玖 20瓶;幂幂luffy 12瓶;浮屠、回老家种果树、大猫大猫、我是一棵树 10瓶;susan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166
    他嘴上钦佩谭盛礼学问品行, 心里却不以为然,谭家名声为天下人知,谭盛礼布衣出身, 能稳坐祭酒是托祖上帝师之福而已,谭家卖女求荣的事传开,自己曾与其他先生私底下嘀咕过,上梁不正下梁歪,对谭盛礼嗤之以鼻, 此刻见谭盛礼笑意浅浅, 他脸颊烧得厉害,佯装低头品茶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田先生以为国子监那些先生性情如何?”谭盛礼自顾往下说, “叶老先生爱算学,柳先生好乐器, 熊监丞喜诗文,喜好不同,性格千差万别, 兴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也不多, 甚至私底下连朋友都算不上, 但在学生们面前,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竭尽所能的做个好老师不是吗?”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谭某以为真正的学府就该包容万象,老师们能为学生摒弃不同意见而站在同个阵营, 是为人师者该有的风范责任,而学生们呢?有人喜欢李太白的狂放,有人喜欢李清照的婉约,有人喜欢范仲淹的忧国忧民,有人喜欢陶潜的采菊东篱,性格不同,文章风格不同,志向也会有所不同,谭某以为,只要不违背礼仪廉耻,我们都该鼓励。”
    国子监的学生们和寒门学子不同,他们生来就有让人羡慕的身份地位,不用为柴米油盐忧心,不用费尽心思的为生计奔走,这样的他们,是能创造更多美好的。
    田先生沉默不语,谭盛礼又道,“他们喜欢做官,我们就教他们为官之道,他们不喜欢做官,我们就教他们怎么做个于人有益的人,以德报怨,以传德报德,将来无论身处何地会温暖造福很多人,你读过的书,你识过的字会随着年纪慢慢遗忘,但善良的品德光芒万丈,会感染很多人。”
    田先生若有所思,想起谭盛礼进国子监后学生们的改变,自惭形秽,“还是谭祭酒豁达。”
    “谭某也是教子有感。”几个儿子性格大相径庭,但骨子里的善良却是相通的,若学生们都如此,不失为件好事,他话题回到文章上,“这几篇文章各有特色,言辞犀利,针砭时弊,但字里行间透着警醒反思,有心了啊。”
    田先生再看,确实如谭盛礼所说,措辞南辕北辙,但有相通的地方,那份对贪官污吏的厌恶应该会警醒他们克己复礼,以免长成自己厌恶的人吧。
    他站起身,拱手弯腰,“田某惭愧。”
    这句愧疚,不仅仅是自己过去轻视谭盛礼的种种行径,还有对学生们的误会,以前两人没有推心置腹的聊过天,田先生觉得自己错看了谭盛礼,谭盛礼轻科举不是故作清高,而是想创造百家争鸣唯善唯孝相通的局面,论格局,他自叹不如。
    “日后若有需要田某帮忙的地方,还望谭祭酒直言。”人心复杂,谭盛礼早先虽然找过他说国子监的事儿,不过那时自己态度漫不经心,谭盛礼该是察觉自己不甚关心而有所保留吧。
    谭盛礼拱手,“多谢。”
    “都是为学生谈何感谢。”见谭盛礼神色真挚,田先生愈发惭愧,回去后又仔细读了遍这些文章,将其中两人叫到跟前问了几句,真是让谭盛礼猜中了,比起做官,两人更喜欢做只闲云野鹤,像古人四处游历,写尽祖国大好山河,他没有骂他们胸无大志,而是告诫他们好好读书,读书明理,无论想做什么,都得先读书。
    和学生们交心后,田先生又去找以往看谭盛礼不顺眼的先生喝茶,劝他们找机会和谭盛礼聊聊,会受益无穷。
    他在谭盛礼那学到了为人师者真正该有的品质。
    哪晓得几位先入为主,根本不愿和谭盛礼走太近,田先生不好强人所难,不过想起谭盛礼那句‘性格不合能为学生摒弃成见就很好’的话,没有再劝,而是说起秋试的事儿来。
    他们处心积虑的为学生们考虑,题难度都不大,结果仍差强人意,以致于在京里引起不小轰动,要知道,国子监为最高学府,人才济济,怎么谭盛礼进国子监后学生们就大不如从前呢?谭盛礼高风亮节,没人质疑他教不好学生,除了谭盛礼,他们被推向风口浪尖...
    很多人怀疑他们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看似博学多才,实则胸无点墨,外人议论纷纷,田先生骨子里是个要强的人,哪儿听得别人质疑的话呢?
    “诸位可想法子?”
    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法子是有,就是差出头的人,“你和叶老先生关系如何?”
    田先生摇头,“私下并无交情。”
    众所周知,叶老先生好面子,面对闲言碎语是沉不住气的,就在他们犹豫着找叶老先生合力办个宴会吟诗作对彰显自己的才华时,叶老先生给他们发了帖子,他决定办场算学宴来证明自己学问,师道尊严不容侵犯,其他人纷纷效仿,以致于秋试过后,学生们最忙的不是查漏补缺等待挨棍子,而是到处参加比考试还难的宴会。
    几日下来,学生们惊奇的发现,应酬还不如读书砍柴轻松,宴会上先生们出的题堪称千古难题,肚里没点墨水连话都不敢说。
    这日子,真的越来越难了。
    先生们各凭本事为自己正了名,照理说谣言就该止住,谁知学生们又成了众矢之的,老师们没问题,学生考得不好就是烂泥扶不上墙...什么不学无术,败家子等等词汇纷纷涌入耳朵,换作以往,这群娇生惯养的少爷们早按耐不住冲上前揍人了,但这次他们却安静得很,不反驳不辩解,早上去山里砍柴听课,下午回藏书阁看书,傍晚回家写功课,平日爱逛青楼小倌的少爷们都静心养性了。
    明明努力勤奋,怎么考得不尽人意呢?
    几乎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事,天天在码头累得死去活来的唐恒想捂耳朵装聋子都不行,冉诚要他蛰伏,待谭家东山再起后和他们撕破脸争家产,但他真的快坚持不住,身体累就算了,更重要的看不到头,谭盛礼衣着朴素,行事低调节俭,但是个烂好心,凡看到街上有乞丐就给他们买吃食,照谭盛礼这么下去,攒得起来家产吗?
    唐恒很是怀疑。
    他琢磨着写信给冉诚说说这事,但他不会写字,尽管谭振兴口口声声说要教他,什么时候教却没说,他瞥向身边眉开眼笑数自己工钱的卢状,眼露鄙夷,“别数了,人家管事还能昧你工钱不成?”总共就几十文工钱,卢状来来回回的数,贪婪的嘴脸看得唐恒反胃,若是可以,真想和卢状划清界限做个陌生人算了,太丢脸了。
    “嘿嘿嘿,我就数数。”卢状将钱收好,擦了擦脸上的汗,唐恒突然顿住脚步嘟哝了声,“待会替我写封信。”
    “啊?”卢状没听清,顺着唐恒的视线望向远处巷子,巷子里似乎死了人,有人抬着棺材进去,他问唐恒,“恒公子在和我说话吗?”
    唐恒:“.....”
    “没有。”就这么个蠢货,唐恒不放心将写信这么重要的事交给他,心烦意乱道,“你先走,我到处逛逛。”
    他记得谭振兴说过绵州有个秀才混进京专门替人写信为生来着,他不记得路,只能到处碰运气,结果真让他遇上了,就在某个巷子口,秀才靠墙坐着,勉强放着张桌子,桌上摆着笔墨纸砚,他理了理衣衫,昂首挺胸地上前,假意咳嗽了声,“写信吗?”
    正打盹的秀才睁开眼,双眼放光的点头,“写写写,公子想写什么。”
    唐恒四下瞅了眼,确认周围没有熟人才拉开凳子坐下,“冉兄,多日不见身体可好?我已按照冉兄所说万事顺着他们...”他低着头,念得很小声,秀才提笔写得极快,只是慢慢就不写了,无意抬眸看他顿笔的唐恒面露不满,“写啊。”
    “公子啊,你这是...”秀才给人写信多年,自认见过不少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儿,像眼前这位公子将争夺家产明目张胆写在信里的还是少见,秀才心里不安,“你这是胆大包天啊。”
    “好好写你的信,废话那么多作甚。”唐恒语气凶狠,秀才顿了下,笑逐颜开的凑过去,“写是能写,不过要加钱。”
    唐恒:“......”他认识的读书人怎么个个都卑鄙无耻呢?
    他起身就要走人,谁知后者有恃无恐,“这位公子啊,不是我说,你去别处人家也会要求加钱的。”难得遇到个心里有鬼又有钱的人,不趁机多敲诈点钱怎么行呢?
    唐恒:“......”
    “30文银钱,30文银钱你要什么我都给你写。”秀才大言不惭的说道。
    唐恒气得不轻,愤怒的放下30文钱,发誓回家就识字,与其白白便宜别人,不如自己动笔,抱着这个想法,他特意去酒肆买了坛酒,假装喝得酩酊大醉,在院里大哭大闹。
    谭振兴回家听到的就是唐恒歇斯底里闹着跳井的声音,他看了眼并肩的谭振学,“听到没?”
    “嗯。”
    千里迢迢来京投奔他们的人突然想不开要自杀,鬼才信呢,看着眉峰轻蹙的谭振学,谭振兴想到什么,“你回屋忙你的,我去看看怎么回事。”
    谭振学是太子老师,身份尊贵,名声不能让唐恒玷污了。
    “我和大哥一起吧。”
    “不用,你听他嗓门这么大,可见没落井,我去看看就行。”语毕,推着谭振学进门,将其送到书房门口在转去找唐恒。
    井边,郑鹭娘拉着撒酒疯的唐恒,声音沙哑,“恒儿,别想不开啊,还有四姨陪着你呢。”
    汪氏和乞儿也在旁边劝,谭振兴眼珠转了转,不见谭佩珠人影,愈发笃定唐恒故意的,真有事谭佩珠不会不露面,他拍了拍脸颊,故作关心的冲过去,尖着嗓音大喊,“恒表弟,你这是怎么了啊。”
    他声音震耳欲聋,尖细得唐恒直接捂耳朵,谁知没完,谭振兴抱着他使劲晃,“恒表弟,恒表弟。”
    动作幅度大,唐恒被晃得头晕,装不下去了,径直哭诉起来,“别晃了,别晃了,大表哥,大表哥。”
    郑鹭娘察觉到什么,脸有些烫,伸手拉谭振兴,“大公子轻点,莫伤到他了。”
    缓缓松开的谭振兴掸了掸衣襟,想说早老实点不就好了吗,在他面前玩这种把戏不是自寻死路吗,他扶着唐恒站好,“什么事说出来好商量,郑姨将你抚养大不容易,你死了她怎么办啊。”
    郑鹭娘天天跑到谭盛礼面前献殷勤,想做他后娘的野心不要太明显,唐恒如果死了,他们该怎么安顿郑鹭娘啊。
    “呜呜呜,四姨我错了。”唐恒跪地,抱着郑鹭娘的腿痛哭流涕,“表舅他们是读书人,我目不识丁给他们丢脸了,无脸苟活于世啊。”
    谭振兴:“......”真要有这种觉悟就该来京前自尽啊,或者来京途中也有机会,拖到现在...谭振兴心下冷笑,却不得不虚情假意地说,“识字不难,你若想学,我教你便是,日后莫寻死觅活了。”
    假得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