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穿越之农家少年 完结+番外_分节阅读_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城里的姑娘都用这种。”吴阿公说,“二十文的太粗糙,送姑娘的就要精细。”
    李昕伊看着这巴掌大的胭脂盒,心情复杂。
    然而更复杂的还在后面。
    吴阿公做了一回好事,自然不能藏着掖着,就和他老妻说了。老妻每日都要和左邻右舍闲聊,话题自然是不够用的,就把吴阿公的良善之举描述了一遍。
    于是第二天李昕伊牵着黄牛走在田埂上,田间的人看到他都要说上一句:“听说你买了盒胭脂啊,这是要送哪个姑娘啊?”
    李昕伊不想解释,于是他们一致地用一种“心照不宣”的眼神慈爱地看着李昕伊。
    李昕伊:……他都还没发育,心照不宣个鬼哦。
    至于后来梧桐村的小伙子向姑娘求爱都要送胭脂的传统,李昕伊表示,即使没有他,胭脂该送还是要送的。
    李昕伊有素描的基础,但是对中国画的工笔写意却接触不多。要打出名号来还是要在符合人们的审美的基础上出新意。
    李昕伊在放牛的间隙,就开始疯狂地画各种盛开的、半开的,以及还只是个骨朵儿的花。最疯魔的时候,李昕伊看着黄牛姑娘,都觉得它身上长了朵花。
    黄牛被李昕伊吓到了,走到离他最远的地方吃草去了。
    李昕伊努力的效果很明显。
    两个月后,他画的花卉中,终于卖出去了第一朵。画上的是一朵牡丹,艳红色的花瓣层层叠着,绽放着迎接着清晨带着湿气的阳光。
    李昕伊对光线的把握很有一手,光与影的成功结合,将牡丹绽放时蓬勃的活力表达了出来,令看画的人仿佛听到了花开时那种细微的响动。
    当然,以上只是李昕伊对自己的画的鉴赏。其实买画的是一位乡间的农人,他们家的女娃正在苦恼牡丹难绣。这位爱女的父亲不懂什么是瓶颈期,以为不会绣是没有参照物的缘故,这才使得李昕伊的第一幅作品被成功地卖了出去。
    万事开头难,第一幅作品卖出去后,除了牡丹,李昕伊又陆续地卖掉了两朵山茶、三朵莲花和一束月季。
    李昕伊的画很有特色,一个是以红色的花卉为主,以及注重光影的传达效果。透视的绘画技巧让这些画像是活的盛开的模样,有的画甚至比真正的花还好看。
    有些人专门去买来李昕伊的画,想知道他的画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李昕伊当初学素描只是作为中考加分项目认真学了两年,技巧他还记得,但是理论部分,说实在的,李昕伊自己也说不清。
    渐渐地,向李昕伊求画的人越来越多,李昕伊的画也越来越贵。只要他不停下画笔,就不会饿死。
    李昕伊不再替吴阿公放牛了,吴阿公也很理解。长大了嘛,放牛是追不到姑娘的。李昕伊满头黑线,都忘了和黄牛姑娘告别。
    李昕伊不去放牛后,每日只在家里作画,以及翻看吴阿公给他买的、传说中要送给姑娘的戏曲话本。
    第5章阿肃来信
    李昕伊日日在家不是作画,就是看戏曲话本,这让李母有些忧心忡忡。她虽然不识字,却也知道这等闲书是看不得的,什么花前月下,寺庙道观,能把人带坏了去。
    李昕伊听了李母的话,只得解释道:“阿娘,我自己并不爱看这等东西,只是我只有作画这一样营生,哪一日没人买我的画,咱们又得挨饿。是以看些戏剧话本,试着写两个字。”
    李母不以为然,道:“这种上不了台面的书就不能看,更不能写。什么富家千金抛下父母和生状元及第娶千金为妻,戏文里唱的哪个是真的。”
    说着李母又放低了声音,道:“你整日作画,没听说,村西头有个女娃娃看话本看疯魔了,闹着要和野男人私奔。幸好她父母及时拦下了,但是这等事情,岂能捂得住的?那女娃今后可嫁不着好人家了。”
    说完,李母还是不放心:“你真要写,我也拦不住,但你莫写些要祸害别人家的东西。”
    李昕伊只好再三保证,自己不写任何有关“私奔”的故事,李母才作罢。
    其实李昕伊看了好几天的戏曲话本,并没有决定好写什么。他想起自己前世看过的金庸老先生的武侠故事,若是搬一些情节进去话本里,金老先生会不会气得穿越过来骂他一顿?
    李昕伊只是想想罢了,他也不会真的去剽窃别人的成果,但这给了他一个思路。戏曲他是写不了的,唱念做打,这套规则是已经成型了的,从曲牌到唱腔,不是他这个外行人可以糊弄的。
    那就只能写话本了。李昕伊想起前世的升级流玄幻小说,没道理前世那么火的题材,现在火不起来。他心里有了计划,之后开始着手规划大纲,塑造又苏又爽的人设,这个暂且不提。
    阿肃自去了县城,只回了一封报平安信以后,就一直没有消息。这让李昕伊有些担心不已。既担心阿肃有了新朋友就不在意老朋友了,又担心阿肃是不是遭遇了什么困境。他现在有钱了,虽然不多,但是私奔是够了的。
    私,私奔?
    李昕伊被自己的想法吓到了,果然话本看太多要不得,老人家的话果然是金玉良言。
    李昕伊不再看话本,就看起了天文、地理、经史方面的书,他早已习惯了古人的行文叙事,又加上有前世二十多年的学习经历,即使没有名师的指点,他上手起来也很快。
    李母看着李昕伊认真读书的样子,虽不求他去考什么功名,但也欣慰不已:这孩子是个听劝的,她这就请人问问看,哪个村有年纪相仿的好姑娘。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