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2
妖怪有什么可怕的,唐玄奘忍不住叹息道。
“我们行商的有句俗话,叫做无利不起早,其实,做人、做妖都是一样的,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更愿意去做,相反,一味的要他无私付出,说句俗气点的话,人家也是要养家糊口过日子的,如果一个人连父母子女都不顾,家里人都快饿死了,他还要省出口粮来去救济旁人,这样的人,和杀人犯又有什么区别?难道他家里的粮食就只是他自己的?为了成全自己而牺牲亲人,如果这就是佛家所谓的慈悲,那我还是做个自私自利的俗人好了。”
想到原著里唐玄奘每次都试图劝妖怪放下屠刀,却无数次被抓去差点吃掉,吴箜觉得,还是眼前的唐长老更接地气点。
第42章
接地气的唐长老, 很快就和陈家村的村民们打成了一片:他老人家打算资助村里的小孩子们去附近几个西域的国家游学。
西域地广人稀,仅凭唐玄奘师徒四人, 最多也只能沿途探索适合西行的路, 可是, 上辈子从西域回到大唐后,唐王曾召见过他无数次, 每每问到的一些问题,他都没办法回答出来, 原因很简单:前世的他只是个寻常的僧侣,一个僧侣看问题包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一个国家的当政者是完全不一样的。
而对于唐王来说,作为一个皇帝, 他是不可能让手下几十万大军, 就靠着唐玄奘一个人探索出来的西行之路去开疆拓土的,那样的话,一旦出事, 大军连可以撤退的后路都没有。
所以,唐玄奘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尝试在西域发展一些自己的下线。
这些下线的用处会很多, 有擅长学习语言的,可以辗转西域诸国, 学习各国语言,今后帮他一起翻译西域带回去的那些东西,这一点唐玄奘是一定要做的, 上辈子他就吃够了缺少翻译人员的亏,从西域带回来的那么多各国著作,只有他一个人带着几个徒弟翻译,到死也没能完成这项工作,还活活把自己给累死了。
这辈子他是绝对不可能再像上辈子那样,为了翻译那些东西,让自己下半生困守在佛寺之中的。可是,他要从翻译岗位解脱出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替唐王培养出更多的翻译人才。
再者,这些接受他资助的人,还可以替他在西域各国行走,记录下各国的官道、驿站所在的位置,甚至于,如果这些人数量足够多的话,他便能绘制出一幅更加完整的西域诸国舆图!
到那时,哪怕只是带回了这张珍贵的舆图,也足以让唐王朝奉他为国师了!
能不能当上国师,其实唐玄奘一点也不在乎,他真正在乎的,是借着这份功劳,在大唐谋个安身立命之处,上辈子他圆寂之后,大唐也依然繁荣昌盛了两百多年,虽然中间经历了安史之乱,但总体来说,依然是比周边国家日子好过得多。
原先他确实是打算带悟空回长安生活的,但是,吴箜的做法启发了他:长安毕竟贵人遍地,悟空又素来无拘无束惯了,万一打伤了哪个皇亲国戚,那就不是银子能解决的问题了,思来想去,还是得多攒些功劳,如果能让唐王给他一处山林作为隐居之所,等悟空回来了,即便他们二人因为唐王的缘故不能回花果山去,住在山里,悟空想必也更欢喜些。
正好,陈家庄这些年轻人世代被困在通天河这边,从出生就不曾见过河对岸的世界,对外面的世界可以说是相当的向往。唐玄奘给他们的任务又不难:拿了大唐高僧的资助,只需要在附近诸国游历一番,或者找个书院求学,或者拿了钱去做买卖,回来将一路所见所闻、走过的路都记下来,交给唐玄奘就行了。
等于是唐玄奘资助他们公费在西域诸国旅游了,说不定运气好的话,家里还能出个赚大钱的行商。
陈家庄的老庄主听到这个条件,简直恨不得自己再年轻几十岁,只可惜他年纪实在太大了,空有一颗向往远方的心,体力和健康都不支持,只能千叮万嘱自己的两个孙子一个外孙,教他们千万珍惜这个机会。
不过,唐玄奘也没打算做冤大头,而且,来者不拒的话,得到这个机会的人也就不会珍惜了。
陈家村几乎每户人家都给自家孩子报了名,最后,唐玄奘只选中了七个口齿清、头脑也比较灵活的,每个人都得到了大唐高僧资助的一百两银子,这些银子也不是白拿的,每个人都和唐玄奘签订了契约。唐玄奘要求他们每个月都要把自己沿途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不识字的可以花钱找人写,这些“汇报材料”他们存底一份,剩下一份找人送回陈家村,他每隔三个月会派人来取一次。
“无论信件是否丢失,每年你们必须回家一次,将所有信件存底带回来,我会命人来取,若是信件齐全,另有每人二十两银子的辛苦费,若是信件缺失,这二十两就没有了。”
“我奉命为唐王遴选诸国有才之士,望诸位多加努力,两年之后,待我取经归来,诸位中若有通晓西域各国语言文字的,可随我同回大唐,到时,加官进爵不在话下。”唐玄奘丢下了最后一根胡萝卜,整个陈家村的年轻人都失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