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
吴渊回到玲珑院书房。兴许今天精神消耗大,刚练了几张字,困意便渐渐上涌。
而回敬王府安置的怀王入了休憩的院落,洗漱之后,一名黑衣人落在他身后半丈之地。
“主子,属下已查明,知音会二局得一名的乃是宣武侯府二房嫡小姐,年芳十三,今日正是其生辰。五岁随父母至叶城,并停留了一年左右。”
“至于尚书千金未曾离过天都,她身边的察色师听说是“察色师”世家出身,因此颇有名气。”
站在窗前少年手向后轻挥。
黑衣人领命,无声消失在黑暗中。
月色朦胧下,显现出窗前俊美男子微弯的嘴角。
而玲珑院内,睡意渐浓的吴渊不由抓了抓耳朵,似要把所有动静隔绝。
吴渊生辰宴的两天后便是先生说的去致学院的日子。
致学院是天都最大的综合性教育之地,学院分成两大部门,启蒙部与举贤部。启蒙部聚集了全城的5至15岁的平民子弟入学,举贤部则是科举之士的学习地方,当然两部的学习内容有所不同。
致学院与知音会是最靠近皇城的两个对称建筑。
它是代表性的“国家教育机构”,虽里面的师资力量或许没有各高官特意聘请的先生有能耐,但也不可小觑。他们每人教育对象高达数十人,当然没有前者的针对性强,但每月择日都有官家子孙参与进来,一是领略大集体的教学氛围,二是给予不同阶层学子的交流机会。致学院出名的还有它具备丰富的书籍宝典,被称为民间的藏书库。大家几乎一月才有一次可以获得入内接触,为期三天。
由于好学者众多才引发了天都城以“云籍阁”为代表的书阁的兴起。
它建筑格局是明显对称风格的建筑,建筑古朴严谨,又蕴含教育的内秀。整体颜色沉稳不失灵动。
吴渊等人乘马车刚拐了弯,向外一眼就看见挂了行书“致学院”三字牌匾。
众人到达致学院门口,便看见许多官家儿孙千金从不同标志的官家车轿里出来,与宣武侯府亲近的府第的子女纷纷上前打招呼,相伴到一起往致学院内去。
致学院坐南朝北,两部分在东西两侧,启蒙部在西,举贤部为东,进入致学院厚重的门扉,众人左转往启蒙部去。
脚下是青石铺就的道路,道旁一侧是青松,芭蕉的植被,另一侧的“学源湖”柳树掩映下泛着波光,秋风带来几许凉意,柳条随风而荡,似在招手迎客,湖岸还有几座长条石凳,不远建有八角亭台,几位孩童手持书卷稳坐其中,听到动静,好奇的撇看几眼,就收回了视线。
行了百步,就到了目的地。启蒙堂,它分十间,已甲乙丙等为序,每间置有书台矮凳,可容纳五十人,在众学子座位前有书案,供先生坐。堂内白色墙体上四周挂着出色学子们的作品,对着学生的先生身后有一侧门通另一间相对较小的隔间。
一群人分坐在十间学堂内,吴渊等人选择了稍显靠前的书台,颇有在现代大学上课的感觉。
随后便有仆童给每人的书台上发放笔墨纸砚,不多时便出来一位发须发白的教书先生。
先生一身葛布宽袖长袍,目光逡巡着每个学子,嗓音捎带沧桑感:“各位学子欢迎来到此院,愿诸位开德明智,日后可尽己能,倾其力为国而献。”
“半刻后,每人最多可提出三问,同府眷,不得同问,老朽将会为每位学子答疑解惑。”
学子们答得问题可以是解不了的难题,可以某事物的点评。
两节课后,上午集聚结束,众人等着先生宣布离座,这时侧门里走出一名仆童对老先生耳语了一番,后者点头,先示意众学子在座稍等,后整整衣衫跟随仆童往侧门里去。
不过一盏茶时间,先生回转向学子们宣布:“上午就到这里,老朽请参加前几日知音会的小姐们稍后,其他学子先退。”
☆、寒衣节
堂外的动静越来越大,吵吵嚷嚷的声音不断传进甲号学堂,显然其他序号的学堂也是如此。因此无需留下的也不再迟疑陆陆续续的走出去。
待身边的吴琪等人地离开,留下的吴渊等十数名闺秀起身,一位黄衫少女向前一步,屈膝对先生行礼,主动问询:“敢问先生因何事留我等在此处?”
老先生拱手受礼,缓缓道:“老朽,冒昧请问诸位小姐所属何户府邸?”
几位闺秀互视几眼,惊疑不定。
“回先生,小女乃尚书局属户部元侍郎府之女。”黄衫女子见大家犹豫,大方地首先应答。
先生颔首。
与她站一处的闺秀见先生目光也投向她,回望黄衫女子一眼,征求意见,方答道:“先生,小女同属此府。”
于是剩余的属于同一府邸的小姐们自觉站一处,由年岁长的应答。
“回先生,小女乃检刑司属江刑使府之甥女”
……
不一会到了吴渊,“回先生,小女
脸红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