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1
。
走的时候,明子娘给拿了半角猪肉,二十斤大米。二姨家这几年隔上一两年就要娶个儿媳妇进门,再厚的家底子也用得差不多了,日子越发的紧张,还是给舅姥爷送过来二十斤鱼。现在高官屯已经不去往年常去的那地方拉鱼的,改去江湾屯明子三姨家去买了。还能给三姨家增加点儿收入。但是每年各家都买鱼过年,图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已经成了传统了。
这些年,姥姥年年回毛家店过家,明子家从来不少给舅姥爷家拿东西,倒不是说舅姥爷图这点儿东西,不过是为了姥姥在娘家不用太寄人篱下罢了。毕竟舅姥爷家也是一大家子,儿子媳妇孙男弟女的也不少呢。人情该走还是要走的。
今年过年,明子家没再做面灯了。大哥买回来两包蜡烛,爷爷把那蜡烛截成一小断一小断的,就当是面灯用了。明子爹空闲的时间,还做了两个灯笼,就是上下两块方型的木板,中间四块玻璃,用钉子固定住,再上下两头用麻绳缠上几圈回固,其中一块玻璃稍短一点,能拆卸,留口放蜡烛的。再在上面的木板上做了拉环,栓上绳子,另一头栓上长短合适的木棍上,这简易的灯笼就算是完成了。送神和元宵节送灯的时候,就不用再摸黑靠着月光照路了。
过完了年,家里就开始为二姐的婚礼做准备了。这嫁女儿,要准备的事情并不算多,只要备足了男方婚礼前一天娘家这边儿宴客的吃食就差不多了。过年期间,猪肉什么的也不用现买,年前杀猪之后,早都留出来了。这也是为啥现在大部人家都在正月嫁闺女娶媳妇的原因。夏天东西搁不住,容易坏不说,肉还得买。
英子大姐结婚的时候,士安大哥不小呢,管不了事儿。到了二姐这里,大哥连一瓶酱油都没让明子爹打,里里外外,他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到了正月十九那天,来家里喝喜酒的,哪个不是对关家的酒、宴赞不绝口,夸一句准备得周全。二十李家来接亲的时候,更是没话说。
大姐在婆家过完了正月十五,正月十六一大早就带着孩子,跟大姐夫一起回娘家了,原本是打算帮着忙活二姐的喜事儿,结果一进厨房,正在油的锅里油烟味种,直接就吐了,明子娘细心,一看这样儿,就明白了。白了大姐两眼,骂得两句没心没肺,才问起来小日子啥的,毕竟都怀过两个了,有经验了,明子娘一提醒,大姐就反应过来了,再一合计,可不是怀孕两个多月了嘛。老大都五岁,中间掉了一个,这才怀上,可不敢再大意了。看大姐夫那样儿,恨不着喘气大一点儿,都怕吓着大姐……
大姐结婚的时候,明子还小,没去送。二姐结婚这次,明子终于有机会参加婚礼了。跟后世相比,这时候的婚礼,虽然条件简陋,但是真的是有意思。新娘子身边儿除了小文哥这个压轿的男孩,还有四个女孩儿,算是伴娘的意思,主要工作除了新郎来接亲的时候各种为难新郎,拽门不开要红包,藏新娘子的鞋什么的,就是帮着拿新娘子的东西,以及在整个婚礼当中照应着新娘子。明子是四个女孩儿之一,另外三个,都是屯子里十五六岁的小姑娘。
来接近的,是一辆拖拉机……
这还得说,是比较高端的待遇了呢。大姐结婚的时候,可是用大马车给接走的。
拖拉机只拉了新郎新娘,压轿的,和四个伴娘。
其他送亲的,就只能坐着马车去了。
临上轿之前,二姐要哭嫁,这可是有讲究的,结婚时没哭出来的新娘子要被笑话一辈子的,二姐的情绪都不用酝酿,那边儿接亲车一进院,这边儿眼泪就下来了。明子娘也跟着哭了一回,亲自下厨给二姐煮了面条,大家都劝着,才把娘俩劝住了。这都是习俗,不能免的。
到了李家,下车之前,有人端了一个拖盘,里面放着五谷杂粮,还有硬币啥的,让二姐抓,能抓多少抓多少。明子全是看热闹了,跟本不知道啥意思,不过上车的时候,李家来接亲的一个嫂子拿了一把用红布包着的斧子让二姐抱了一路,明子大概还是能猜到意思的,斧通福嘛!
进新房的时候,还要跨马鞍,跨火盆,进了屋,又是安灯,又是在放了大葱的水盆里洗手,还有什么坐福啊,吃半生不熟的饺子啊,还有拜天地,喝交杯酒啦,婆婆给一百零一块的改口钱,收了要改口叫妈,还要给婆婆戴花啥的。整个婚礼,得有十几个步骤,特别的有意思。
明子前世没结过婚,参加过的那么多次婚礼,也都偏西式了,还保留着的习俗大约就剩下改口和喝交杯酒。就是电视里演得,也都是删减版的,哪见过这么原汁原味的婚礼呀。
要么说,有时候,时代进步了,可是有些最宝贵的东西,却丢掉了。
婚礼过后,就是婚宴,送亲的娘家人是要被特殊招待的,宴席上会比之面的多上两道菜,或是米饭上有区别,比如正式宴席上是小米饭的,可能娘家人吃的就是二米饭之类。
吃过饭,娘家人的送亲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临走的时候,李家给准备了一块猪肉,叫离娘肉,得叫娘家人带回去的。
明子看着那肉,心里可囧可囧的,啥意思?我们家养了二十几年的大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