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75
已能看出威形犹如城堡的大“炉子”,怕不是神仙的炼丹炉?还愁没好东西出来?他消息甚是灵通,听着大人的话风,说不得日后还会建房,也是要用工分排序才能抽号来买的,工分如何能不宝贵?
这些东西还太远,这“供销社”里的好东西却是实实在在摆在诸人眼前了。
“供销社”是厉大人近日让烟青管事开的,里头各色用品甚是齐全,米粮杂货俱全,尤其还有些个乡下人见都没见识过的好纸好布,都是既要有银钱还要有“工分”才能买的。
庄户人家虽是千年难得买这些精贵物事,但这供销社里用“工分”还有一桩好处,便是能买粮买肉买菜!
要知道,此地粮食腾贵,厉大人为了喂饱这许多张嘴,采取了配额供给之制,便是每户人家都给了一本雪白飘香的精贵薄本子,让那些识字识数的娃书生们在上头登记每户每人的名姓和大致面目。
比如户主王二,庆泽十七年生人,身短须短,面黑精瘦,诸如此类。这东西虽是不精准,但好在那纸墨都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要伪制极难,用来给这几千号人编户登记足够了。
只是厉大人手下能记能算的人才太少,出尽家仆,再加上那些摸顶后开窍,又学了几月简数简字,能写能画的娃子们,这才用了几个月,堪堪将人口底数摸清。
这等计户计人之策出台,也实是被逼无奈。
在发这甚“户本”之前,厉大人是自掏腰包,无论老小,人人都有一口薄粥喝,那些青壮汉子则是为大人做工,以此换来银钱再去买粮。
如此一来,有些健壮汉子甚是卖力,又饿得怕了,赚得银钱便急急换上能食半月的粮食,囤在自家的临时窝棚里。这么一搞,厉大人本就捉襟见肘的粮食便迅速见底,而那些家中无有壮丁的老弱则是半饥不饱地勉强饿不死。
这世道本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虽说人家有壮丁的是凭着卖自家力气赚的粮食,但在粮食总数大为不足的情况下,厉大人也只好听取钟大仙和直播室上人们的参谋意见,推出了“计划配粮法”。
——以“户本”为基,统计人丁,以总粮数来计算每人的最低配粮和最高配粮。
老弱妇孺要保证最低配粮,“户本”的人名下会注上厉大人制印的特殊标记,注明“特别配给”,即便无钱,也会配给最低的粮限;丁壮购粮却不得超过最高配限,买粮之时必要带上这雪白的“户本”,让娃书生们在丁口名下,敲上特制的数额章,每月都有规定数额,一但超过这额度,有钱也不能再买粮。
这“户本”配合“计划配粮法”一出,粮食迅速减少的势头顿时得到了遏制,厉大人也大大松了口气。
为了鼓励丁壮们的积极性,厉大人又推出了补充供给的“供销社”,以奖励先进的“工分”为主,银钱为辅,允许各人买超出配额的粮食,以及各种自家和郑阀出产的好货。
如今供销社里东西还太少,除了粮食还显不出那“工分”的重要性,待得日后,哼哼,厉大人翻翻手头千奇百怪的方子,只等着各人视“工分”如宝。
没有工分,好东西有钱都不让买!
第90章 秋风
“工分”之策虽能解决目前供应不足的问题, 评议也不难, 但这分值还是需要有个凭证, 总不能如码头扛包似的,给根竹筹来计算吧?若是记在户本上,那如何写得过来,又哪有那许多文员人手?
钟参谋代表上人们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印券——“工分券”。
纸是郑二舅亲手调制的卡纸, 厚实耐磨又有韧质,其中还调和了厉大人秘制的金属矿色粉, 让纸张初看起来显淡黄色, 在阳光之下却还隐隐泛起点点银光, 煞是好看。
有这两道秘方在手,又有厉大人开了金手指的特殊制色技巧,旁人想伪制绝无可能。
“工分券”既然是用来计工分数, 那自然必须有不同的分值, 从小到大,便是一分,二分, 五分,十分, 二十, 五十分券值,前三种小额的用一寸来长的长方纸,后三种面额大的用一寸半略大些的, 目前来看是足够用了,日后若是有需要还可再设计大的面额。
发这等券自然要与厉大人所有的实物和众人的需求相配比,这等复杂的经济运算,厉大人甚有自知之明,老老实实地掏了两千积分,请钟大仙用那甚么光脑统筹运算云云,不到两秒钟,“嘀!”一声,钟大仙给出了精确的票券印制数额。
厉弦将信将疑地瞅瞅那几个简单的数字,问:“这么一下……就算出来了?”
【@¥%^*……】钟大仙也不搭话,冷笑一声甩出一大串看瞎人眼的古怪公式,【知道我这光脑是什么运算速度么?就你这点工分计算量,找地球近代资料花的时间和精力都比它多百倍,别以为我坑你啊!这就是知识的价值。】
厉大人被这不明觉厉的庞大公式给压趴下了,灰溜溜地花了一个多时辰把这套玩意描下来,又让思庐帮着记下对公式的解释和各种推算法,收拾一堆交给了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