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448章 登陆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柴荣率领北伐大军,拿下了雄州和霸州之后,契丹和大周,便以巨马河、白沟河为界,各聚集十余万大军,南北对峙。
    白沟河,发源于太行山脉,途径山西东部,一路蜿蜒向东,汇入渤海湾。其中一段河道,在北宋时期名为界河,其实是后世的海河。
    李中易率领浩浩荡荡的船队,在向导的指引下,直接越过了海河的入海口,继续向北行驶。
    周道中不解的问李中易:“恩相,我军若沿白沟河西上,甚至都可以直抵幽州城下。”
    幽州,也就是后世的红色帝都,契丹人称之为南京析津府,中原汉人一般称之为幽州。
    李中易微微一笑,解释说:“契丹的精锐骑军,已经抱成了团,与其强攻之,不如先调虎离山,再寻机吃掉其一部精锐。咱们绕到契丹人的背后,把他们打疼了,白沟河的对峙才有可能解除。”
    幽州城下,如今聚集着契丹和大周的好几十万军队,李中易领着区区不到两万人马,冒然冲杀进去,就算是可以重创契丹的铁骑,损失也绝对小不了。
    所以,李中易在给的柴荣的奏章里,开宗明义的就提出了围魏救赵之策。
    柴荣虽然重病缠身,却也不至于昏聩到,强令李中易和十几万契丹铁骑硬拼的程度。
    李中易陛见之时,柴荣虽然已经无力亲批奏章,却也借着此前所赐的紫金腰牌的威力,默许李中易便宜行事。
    兵法早已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
    李中易可不是一般的领军大将,他这个副相的临机处置之权。尤在殿前司副都点检,赵元朗之上。
    如今的局势。其实也异常的诡异,大周和契丹双方,各拥精锐十余万。
    双方谁都不敢先撤,却又无力一口吞掉对方,这就属于典型的麻杆打狼,两头都怕!
    李中易在获得了柴荣的授权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偷袭目标,便是榆关,也就是后世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榆关,是连接契丹人的中京道和南京道的咽喉要道,中京道的牛羊牲畜,南京道的粮食,都要经过此地转运。
    这榆关的地势十分险要,却偏偏因为地处契丹人的“大后方”,据大周派往契丹的细作回报,榆关的军备一直异常松弛。
    更重要的是,榆关就在渤海湾的边上。李中易率领的大股船队,可以十分方便的展开偷袭行动。
    进可攻,退还可守,可谓是两全其美。
    三日后的下午。乘风而来的庞大船队,缓缓驶抵榆关以东大约三十里的一个勉强适合停靠大船的小海湾。
    杨烈千算万算,却完全没有料到。两万大军和战马,登船虽难。下船却更是难上加难。
    滨州的渡口,虽然不可能同时停靠千余艘民船。可是,滨州的黄河大堤却不仅异常平整,而且远远高出河面。
    只需要通过跳板,两万大军就可以直接登舟,并不需要都挤到渡口。
    可是,眼前的小海湾的水平面,却远远的低于大周水师战船的船舷。
    李中易率领周道中,远征高丽的时候,其实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整个蓝星的第一场两栖登6作战。
    看见杨烈愁眉苦脸的样子,李中易不由翘起嘴角,顺手接过竹儿递来的一叠厚稿纸,塞进了杨烈的手中。
    “你拿去好好的看一看,吃透了之后,再领着参议司的人,组织好此次登6作战。”李中易心中隐隐有些小爽,杨烈这小子终于被难倒了。
    杨烈碰了一鼻子灰,终于不敢再傲娇,他捧着李中易写的登6计划,如饥似渴的阅读下去。
    李中易懒得理会杨烈,按照他的计划,类似的登6作战,肯定会在以后反复的上演。
    杨烈一直没吃过大亏,性格逐渐有些孤傲,李中易一直想敲打他一番,恰好有了这么一次机会,也就故意藏了好几手。
    说白了,李中易就是想让杨烈知道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世界那么大,总有一些未知的事务,需要聪明人去探索。
    李中易望着渐行渐近的小海湾,不由得心潮起伏,壮怀激烈!
    英武如唐太宗李世民者,却在远征高句丽的事情上,栽了不小的跟头。
    然而,李世民的所谓犬子,唐高宗李治,却完成了虎父一直未能如愿的鸿图大志,顺利的平灭了高句丽。
    究其原因,唐太宗虽然武略过人,却犯了和隋炀帝一样的错误,始终只从6路进攻高句丽。
    俗话说得好,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打仗,打的就是后勤。
    隋炀帝和唐太宗从6路调运兵马,钱粮和民夫,送至千里之外的辽东。路上的消耗,实在是太得惊人,即使是盛隋和盛唐,也绝难吃得消。
    相反,唐高宗派遣的苏定方、李绩、薛仁贵都名将,却是水6并进,令高句丽腹背受敌,最终被攻灭了。
    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大清帝国空有近百万常备军,却由于调动不灵,竟然被英军一路从南打到了北,输得很惨。
    李中易心里非常清楚,论及在草原上的机动能力,全族皆是骑兵的契丹人,肯定比步骑参半的北进周军,要强得多。
    可是,李中易现在手握千余条民船、商船和水师的战船,利用海上的机动能力,完全可以灵活出击,搅得契丹人的腹地,鸡犬不宁。
    杨烈毕竟是个绝顶的聪明人,他只读了半个时辰的两栖作战计划,立即恍然大悟。
    “老师,学生知错了。”杨烈拜倒在李中易的面前,恭恭敬敬的叩了三个响头,恳切的说,“请老师将指挥登6的任务,交给学生吧。”
    李中易等的就是这一刻,自无不允的道理,不过,为了锻炼杨烈的应变能力,硬是逼着杨烈,写下了军令状,这才放手让他去安排。
    杨烈按照李中易的预先制订的计划,首先下令,船队转到避风的一侧。
    然后,在杨烈的指挥下,吃水浅的民船和商船,在船夫的驾驭之下,先行靠岸。
    随行而来的船只,大多是被强行的征集过来的渔船,或是商船,船底吃水比较浅。
    幸运的是,海面上,无风,浪小。
    当大大小小的民船和商船之间,利用铁链和木板固定好之后,水师的战舰终于获得了可以靠泊的机会。
    一时间,大军鱼贯下船,战马也被源源不断的牵上了岸边。(未完待续……)i1292
    ...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