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58
色都难看下来。
已生育皇子,且皇子已有封地的先皇嫔妃,皇帝崩后,可以出宫投靠儿子。而不够年龄,没有封地的皇子,他们的母妃往往要去守皇陵,直到皇子成年分封封地,才可以结束那漫长的等死的孤寂生活。
皇陵甚至不比宫中,那里不仅戒备森严,来去也只有那四方之地。多数守陵嫔妃,没守几年,便会郁郁寡闻,直至香消玉损。
陶清漪倒是不怕去守皇陵,就怕来不及救出萧子杞那一众人。
而元恪,似乎是看透了陶清漪,在陶清漪脸色突变后,又加一句:“两日后秦婕妤便会动身往邙山去,届时,您同去吧……”
……
但陶清漪到底没能去成邙山,在元恪将此提议在大殿上说起时,当日下午,宁慈公主便携着驸马,一同往宫中去了。
小皇帝元夕最近被一众事务忙得焦头烂额,他向来早熟,原本处理宫中琐事不该如此无从下手,可惜手中无权。有些事情需要他过手,他却没有权力,于是他只好像只风箱中的老鼠,两头都出力,两头都讨不到好。
好不容易下午时分他有些闲暇时间,想要睡他个午觉,谁知方躺下身,那外间便起一阵聒噪之声,随侍的太监进殿通报,说是公主来了。他千万个心不甘情不愿,也只好重新穿戴,往外殿迎客去了。
宁慈作为皇帝长女,受皇帝宠爱的级别自然高过旁的公主,她说起话来虽说慢声细语,温温柔柔,但却格外的有些分量。
“皇上,邙山孤苦,不仅食素守孝,身旁还没有个说话之人。天高皇帝远,那些过往嫔妃,往往还要看丫鬟和侍卫的脸色,非寻常人能够耐受。我倒是认为,守皇陵不若去出家,修行打禅,不啻为另一种‘守灵’方式。父皇在世时每隔几月,便会到空若寺带发修行几日,一来为大魏祈福,一来积攒阴德。如今父皇西去,尚留人世的娘娘们为何不能效仿?若是就此剃度为尼,不是更显心诚吗?”
这般说罢,又道:“皇上,此去往南,有个清心庵,此庵已有百年历史,宫中主持我曾有幸受其点拨,还算熟识,若宫中哪位娘娘愿意出家,我可以为其搭桥……”
元夕听罢宁慈一番话,脸上出现难色:“皇姐,朕认为尚可,但二哥他……”他说到此处,不再说下去。但宁慈心中已有计较,当即站起身来,道:“我去与他说!”
作者有话要说: 最近家人住院,耽误更新,抱歉了大家。
第137章 (一百三十七)个中事
宁慈虽说打定主意要与元恪将此事说明白,但谁料元恪不知不觉中竟是变成了一根硬骨头,任她宁慈说得口干舌燥,他根本不为所动,几乎就是个水米不进了。
次日,朝堂之上,一众新臣旧臣,仍就此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曹居衡时任太学国子监祭酒,对于娘娘们要去守皇陵还是出家,自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曹某认为‘上天有好生之德,君子有成人之美’,更何况历朝历代,皆有嫔妃出家之先例,不若遵从各位娘娘的意愿。愿意出家者便出家,愿意守皇陵者即日便可前往邙山,不知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历朝历代?我穆某人怎没听说过?我大魏自开朝百余年,虽近些年来被汉化,但依稀还有‘父死,妻其后母’之说,如今皇上已经年满十二,不若就此将那些娘娘们承袭过来。你怕娘娘们孤寂,此一遭不更是‘成人之美’?”殿中,一个山羊胡老者脸色不善地自元恪身后站出来,待说罢话,他盯着面前的曹居衡,就像是二人有什么深仇大恨似的。
曹居衡闻言抬头望了那老者一眼,神色稍沉,但举止态度依然客气,道:“辉昌侯教训的是,不过先帝汉化多年,早已摒弃胡法。此制虽说未废,倒也不再续用。荀子有云:‘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先皇以身作则,一生严于律己,不曾逾矩,为何偏偏到了皇上这儿,就要倒退呢?”
那辉昌侯皱着眉头,待曹居衡说罢,立刻出言破口大骂:“你这小子,遵从胡法就是倒退,这么说依照汉法便是进步了?我大魏百年基业,汉化不过短短数十载,这般大言不惭,不怕说话闪到舌头吗?”
身旁一众鲜卑旧族,借此见缝插针,好好的一个朝堂,乌烟瘴气,原本是要讨论先皇嫔妃归处,眨眼间竟是上升到民族矛盾的层面上了。
那元恪作为一个非常支持汉化的人,此刻为了让陶清漪去守皇陵,不惜与曹居衡等一众汉人官员对峙,首次举起了鲜卑大旗。
好在这大魏原本就是他鲜卑人的天下,又加上元恪在朝中的地位,几乎就要睥睨天下,自然而然,理论到最后,是他占了上风。
而方才辉昌侯的一席言论,似乎又提醒了他,只见他眯着眼睛,似笑非笑地盯了元夕:“皇上,我大魏向来都有‘父死妻其后母’的传统,臣看不若,您便将那年岁不足二十者,收入后宫如何?”
“承王殿下,万万不可啊!”曹居衡扑通一声跪下身来。
从前,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