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第97部分阅读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重生之激|情燃烧的岁月 作者:未知

    长叹,感叹生活的艰难、事业的无成和白发早生。 但是。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人如李思明。当回首往事,内心却是充满着豪情与斗志昂扬。

    “我没有浪费这八年地时间。我是时间地主人!”李思明在心里这么对自己说。

    事实上严格算起。应该是将近十一年的时间,微星集团已经深深的扎下了根,并且茁壮成长,己经开始枝繁叶茂,正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而李思明也正走向自己事业地高峰。时间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

    “展取决于科技两个宇。发展高科技不只要投入。还要有一个好地环境。而我们深圳在这方面就很不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政策支持。”李思明恭敬地回答道,顺便也夸了深圳两套班子一番。

    “小李,咱们见过不止一次。最近听说过不少关于你地传闻,这当中有事实,更多地却是谣言。人们在羡慕你的财富的同时,同时却忘了你付出的代价。”首长指着李思明道,“这位小李,是个英雄,更是一个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地年轻人,我们中国就缺这样地人。不要争论.看来是对的!”

    首长对李思明地热情,让所有的人既感到顺理成章,又感到意外,而对李思明的高度评价也让人惊叹。这似乎能解释微星集团为什么在深圳一直顺风顺水,从而得以专心搞科技攻关。

    “不知道,李副总到底有多少钱?外面传得挺玄乎!”有人挺好奇地插话道。

    这可难倒了李思明.他回头瞧了瞧远远地站在十几米开外的袁候,他下意识地摸了摸头,坦白道:“我真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资产!”

    众人哈哈大笑.他们以为李思明这位实际的老板真是个糊涂地老板.连自己有多少钱都不知道,或者是笑话李思明不知天高地厚。

    “我的意思是说,我对公司帐面上地股票和固定资产之类的不管,那是董事会和财务人员的事情.自然有专业的人员去管理,而且这部分也是不能动用的。我只关心工程师们的工作目标、工作进度,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对待遇满不满意、他们工作开不开心,他们遇到什么难处,我能帮他们什么。我也担心某项技术的方向是否对头,担心员工的士气.还担心国外的跨国公司是不是比我们做得更好。这些才是我最应该关心的!”李思明却十分认真地回答道,“而对于接受记者采访的事情.并不是我的职责所在。我是一位工程师.说的好听点.就是一位科学家.我早就说过.如果一个科学家老是在媒体前露面.那他的科技事业就完蛋了.我没有义务也没有时间接受记者们的采访。”。

    笑声嘎然而止.没人再笑话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李思明和他的微星集团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李思明只关心自己地财产。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生怕其他股东夺了权。那就没什么心思在科技攻关上努力了。

    “我们在家用电器方面已经处于国内最先进水平.并且已经开拓国外市场,在今年将会有更好地发展。而半导体方面。我们地微处理器能够满足个人电脑的需求、科技含量处于国际一流水平。而在第二代移动通信方面。我们却是国际首创,到目前为止整个集团中央研究院已经获得了1500多项国际专利。这才是我们集团最宝贵的资产。”

    李思明经受着所有领导们一番询问。人人都想知道微星科技地秘密。而李思明给出的答案却很简单,没有什么秘密可谈。

    “人人都谈美国硅谷地成功神话。但是我们如果研究都会很容易发现。硅谷拥有第一流地老师和学生。拥有生生不息的技术源泉。拥有市场资源.拥有创业激|情,拥有源源不断的资本作后盾。这些都是硅谷的奥秘。但是硅谷还有更加重要地东西。我们却忽略了。它用一套完整地企业制度和社会规范来解决.人和人之间的问题,而这正是我们欠缺地。

    资本是追求利润的.如果中国家民营企业整天担心受怕。没有从法律上去规范、约束甚至鼓励,那么就无法调动起创业者们地积极性。国营企业如果没有一套比较完善地现代企业制度,没有适当地物质刺激。那也难以调动起来积极性。我承认微星公司是借外资企业地牌子.但正是因为我们有一套产权清晰、责权明确地管理制度。才有我们的今天。

    更多地,在知识产权方面。在商业信用方面,如果没有法律作为保证,那也很难保证创业者的智慧财富的安全性。创造性更无法保征!”李思明反复地推销着自己地理念。

    也许是有微星公司的先例。也许是中国地改革已经到了必须再向迈进一步地时候。在1992年春天过后,迸发出强大地推动力。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更加蓬勃发展地年代。

    当中央首长离开微星集团之后不久。微星公司和李思明的名字又一次出现在海内外各大报章地头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微星集团正是这一论点地集中体现。1985底微星集团正式成立以来。微星集团在家用电器和代表着世界最先进科技半导体制造和无线通信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地成就,而这一切所花的时间与投资却是相当少。这正体现出中国人地创造性和微星公司在科学管理方面地精益求精。

    中国最有实力的政治首脑在时隔八年之后再一次地视察,无疑是对微星集团的肯定,这从某个角度表明微星集团在中国的重要性,微星集团已经吹响了中国人试图冲破技术先进国家领导地位地号角。

    而关键人物李思明的传奇般的人生经历.更让人有许多启发,我们不得不说他是一个天才人物。无论他个人在未来是走向成功还是仅仅是昙花一现,他的个人经历都值得写一部个人传记!”

    1992年6月1日.香江电器经过6个月的上市辅导期,并经过大量的让人郁闷的文案(c6k6.com)工作.终于在香港股市上市了。令投资分析师意外的是,香江电器的股票一上市交易.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以极大的热情追捧着,香江电器的股价一路攀升,当日收盘时.已经比发行价上涨了120.股市市值达到了50亿港币。微星集团持股60,内部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等关键员工个人持股15,一夜之间诞生了五十位百万富翁甚至千万富翁.这是员工激励的一部分。而这一财富故事让所有人心潮澎湃。

    香江电器借此时机,实施了五大战略:构筑明确的高档品牌形象,致力于产品的制造、营业、设计、研究开发等方面;强化应对变化的能力,建立系统的经营体制;深化满足客户的经营,各分公司推进符合自身特点的公益话动,提高国内国外社会对香江品牌的信赖度和满意度;确保人才和技术.培养市场所在地本土的优秀人才,并以当地员工为中心对企业进行运营;加强集团内部的协助,对获得的经验和技术进行共享。

    7月,微星集团在深圳的2号晶圆厂正式建成.这是具有世界级水准的晶圆厂,当月就有8万块486型cpu投放市场.迅速弥补了国内市场的缺口.让中国人可以以低于国际市场10的价格买到同类性能的微处理器,而与此相关的上游设计和下游封装与测试等企业在深圳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首先是来自台湾的富有冒险精神的中小此设计企业.然后是国内的创业者也搭上了微星半导体的快车,分享着市场利益。而国营的晶圆厂也从中获得了技术支持,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向上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而微星半导体在ic行业的技术成就.让那些国外公司加速向中国转移制造甚至技术在内的步伐。因为中国人已经有了相关技术,过期作废的道理谁都懂.跨国巨头们至少在半导体方面.不再对着中国人挥舞着相关专利大棒,而是不得不抓紧时间在中国投资形成生产能力,但是为时晚矣,中国人将制造的规模性发挥到了极致。这些连锁反应的效应是巨大的,让中国人明白,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掌握了主动权。

    abВвЪъЬьΒβbbnycall中文bp机已经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上达到70的水平.由于高额的利润,在1992年前两个季度已经获纯利7亿元。并且针对1992年深圳股市的红红火火的局面.推出价格昂贵的股票机,很受市场推崇。

    1992年12月,世界上第一个cdabВвЪъЬьΒβbb移动通信试用网络在深圳开始建设,同时与美国高通公司共同制打的新标准“is92a”进一步完善原有“is91”标准。这是一个长达3000页的开放的标准,目的是培育配套企业的发展.规范未来的联盟的技术发展方向,包括通信设备和移动终端及与其它系统接口在内的规范,让整个标准走向产业化、商用化。至1993年的6月,第一批实验用abВвЪъЬьΒβbbnycall手机共3万部开始投入试用.微星集团所有员工,包括清洁工每人人手一部。同时,全深圳部分教师和公务员也在试用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很令人羡慕的一景:那些拥有第一部真正称得上“手机”的人,在深圳的任何一个大街上,可以看到穷人用小巧精致的着免费电话,而那些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都不好意思当人面用“大哥大”,全揣在公文包里。

    “老板不如清洁工!”有人这么感叹道。

    欧洲人冷眼旁观.他们的gs已经开始试商用化.他们都不愿意给abВвЪъЬьΒβbbnycall公司和高通公司交纳专利费,专心致志地发展自己的网络。但是中国的庞大市场让他们最终低头,而abВвЪъЬьΒβbbnycall公司在1992年末的时候,已经开始了3g项目的立项。

    李思明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但是他还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富有。成功的秘密?用李思明的话说.他还在路上呢!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世界上最动听的声音

    人有钱了应该做些什么?

    没读过几年书的小老板们会说:“我要是发财了,我就收藏艺术品。什么毕加锁(索).张老(大)千的,有多少就买多少,提高一下自己的艺术品味!”

    养殖专业户说了:“等俺有钱了,我就买两辆高级轿车,一辆宝马一辆奔驰。一辆自己谈生意用.一辆专门用来给肉联厂送猪肉!那样才拉风!”

    还在温饱线挣扎的人却说:“等我发家致富了,我就买栋别墅。请一个英国管家,一个中国厨子和一个法国厨子,再娶一个日本女人当老婆。那才是贵族!”

    这是相当一部分还未富起来的人的梦想,当然也无可厚非,人家自己挣的钱怎么折腾。自己说了算。

    中国越来越强大,富人们当然也是越来越多,进而形成了一个阶层。朱门酒肉臭.富人们享受着夯华富裕的生活,一边醇酒美人.一边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口味。最初的富人们还不知道如何去享用自己的财富.刚从物质贫乏的年代走过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一掷千金也许就是这些人最直接的使用财富的方式。当然也有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小农经济时代.一边银行存款以几位数的规模不停地增涨,一边勤俭节约,过着普通的生活,舍不得多花一分钱.那是穷惯了的缘故。你可以羡慕,可以鄙视.也可以表示尊敬。

    后来的财富英雄们却不同,他们的财富并不是他们的前辈那样通过诸如街头小买卖那样.原始积累而成的.往往是一夜之间就成了千万甚至亿万富翁。他们不仅年纪轻轻就拥有巨额地财富.还拥有高学历和高品味。追求的是口味和个性.他们可以为了看外国歌剧而包机赴会,他们可以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立、自由和特立独行而去找罪受。这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富豪地写照。

    李思明更愿意将钱花在需要地人地身上。

    在1992年底的时候,个人财务状况得到了很大地改观。尽管过去两年从银行借了不少钱,但是微星半导体和abВвЪъЬьΒβbbnycall电讯公司借助于先进科技和高利润的产品,加上上市公司香江电器的分配利润,集团已经掌握了超过30个亿人民币.另外还有电影公司的1亿美金。负责财务的袁侯的笑脸也多了起来。赶紧还了银行的部分短期贷款,除了追加投资.各位股东手头上还有不少钱。

    这是几位股东多年来第一次可以放心地分红利,人人都很开心。以前是有财务压力和对未来地不确定性的担忧,现在终于不再受穷了。曾智这样感叹道。他赶紧再加点钱去买了一艘豪华游艇,去显摆并且扬眉吐气一番。还不忘赞助李思明地基金会一部分。

    人怕出名猪怕壮。李思明的大名早就在全中国如雷贯耳了,关于李思明的真真假假的故事和传说很多。当然更多地人是看到李思明的身价.不吝给了他“全中国最富有的人”的称号。

    在中国最先富起来地一部分人当中.有不少人地财富来得不那么干净.人们把这称之为资本的“原罪”。投机倒把、走后门甚至是走私和经济诈骗。利用法律和政策漏洞等等,让自己的腰包鼓起来。没有钱地人往往会拿这个安慰自己.只要是有钱人.那一定就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私密。俗话说的好:无商不j嘛!

    李思明早就参与到慈善事业和他认为有意义的事业中去了。

    数个名牌大学包括香港和国外地大学送过来几个诸如名誉教授和名誉博士地头衔。这种虚名李思明避之如毒蛇,十分反感,自己这个正牌大学教授都没功夫搭理呢!

    各种媒体采访要求也送到了面前。要他谈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所谓的成功经验。

    还有各种名目的会议和论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纷纷向他发出邀请。

    李思明根本就无所谓,通常会让秘书三言两语地打发掉,能不参加就不参加。曾智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代表李思明在各种会议之间奔波。

    但是有一类的公益事业李思明却很热衷。而且很投入。比如他个人出资和国家教育机构共同举办的全国大学生科技发明大赛,而且他总是在百忙之中.亲自参与具体地工作,为此他不吝花费大笔的金钱.因为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有了一些钱,李思明全部把钱投入到老兵基金会和知青基金会当中。前者关注于退伍、复员、转业军人的生活困难者。以及烈士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后者不仅关注知青一代地社会问题,也关注他们子女的教育问题.甚至已经扩展到中国民间文化地保护问题。

    李思明觉得钱花地很舒服.他对个人财富看得很开,大笔地财富对于自己的后代来说也许是一个灾难。将钱花在各需要钱地方面。特别是教育上,李思明觉得很值。

    做一个精神富有者。李思明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奋斗目标。当一个个家庭因为自己的资助。而重燃起对幸福生活的希望的时候。当一个个贫困失学者,因为自己而读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的时候。李思明从未感到如此满足过。

    在1993年春节即将降临前不久,李思明跟着小刀又一次奔赴山东沂蒙。时隔五年之后再一次光临.让李思明觉得眼前的一切有一些模糊起来。

    宽敞结实的公路修得又结实又漂亮.公路两侧种植着漂亮的常绿树木.一辆又一辆载满游客的大客车进进出出.载着山里产的特色农产品的卡车也是络绎不绝,间或有山里人开着农用车在山外采买的商品往山里进发.好一派繁忙的情景。

    “这里还真大变样了!”李思明道,“上一次咱们可遭罪了。”

    “这全靠咱修得这条路,这可是功得无量啊!”小刀自豪地说道。

    “要想富先修路!”某位陪同的当地人武部领导插话道.“夏同志说得没错。正是这条路让这片山大变样了。咱山里人要是出去办事或者打工.也不要翻山越岭了,城里人来咱们这游玩图个新鲜,也很方便。路修好了。咱们乡里人想啊.不能光守着这大山啊,咱得想法子致富啊.于是就办起了旅游。有开饭馆,有开小旅馆的,或者在公家办地公司里上班。搞得是红红火火!”

    李思明愕然。穷则思变,他真没想到这老区人民如今也是肯动脑筋。这思路比南方还要开阔.行动也不见得慢。

    汽车一路奔驰,很快就到了终点孙家村。一到了地方.李思明和小刀两人就被眼前的阵势可吓了一跳。村口打着欢迎李思明的横幅.村民们在那位李思明见过的老村长地带领下.立在村口夹道欢迎。有人点着了鞭炮。在一片淡蓝色的硝烟和震天的锣鼓声中.李思明和小刀两人走上前去。

    “李同志、夏同志.可把你们给盼来了。你们可是俺们这四乡八里的恩人呐!”老村长地气色看上去很不错。

    “老大爷.你们这阵势可把我们给吓坏了!”李思明笑着道。

    李琴怯生生地站在旁边.有些不好意思见李思明,她现在已经结婚了.而且还是孙昌的母亲给张罗的.李思明不得不感叹,孙昌的母亲是一位伟大地母亲,单这份宽厚的胸怀就让他肃然起敬。

    ………………

    “大娘。您老身体一向可好?”李思明走上前捧着大娘手道。

    “好、好,一直都很好。小李啊.这次你可要在咱这多住几天!”大娘乐呵呵地说道。

    “一定.我这次一定要多住几天。”李思明答应道。

    村口旁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写着感谢李思明及老兵基金会为老区修路云云,让李思明觉得这很小题大做。老村长张罗着一溜十几桌流水席,全村齐上阵像过年一样忙碌着。

    “李同志,不要怪俺们摆阔.这几年因为你帮俺们修了这条路,日子一天天地好过起来.这方圆百里最好一所小学和一所中学。也是你给修的.娃儿们可以在宽敞的学校里练书。还有不少娃都考上了大学,当了城里人。大伙想,人不可忘本.这恩情我们不能忘记。”老村长道。

    李思明本来还真有暗怪这孙家村摆阔。听了这话就没反对。他抬头看看不远处.一所粉白的小学和一所中学相互依靠着.屹立在一条小河旁。巍峨的大山像个巨人.张开双臂将两所学校搂在臂弯里,小心呵护着。两面鲜艳地五星红旗高高地迎风招展。李思明甚至听到一阵阵读书朗朗读书声从那里传来,在山间潺潺的小溪旁回荡着.和着猎猎风声在他的脑海里留下印记。

    这是世界上最动听地声音。李思明的眼角湿润了。

    李思明又一次见到孙昌的儿子孙大军.这位少年如今已经读高中了,他稚嫩的脸庞越来越像孙昌。李思明这一次可以理直气壮的对他说,他去看过他地英雄父亲。

    “听说你学习成绩不错,怎么样.想考哪所大学?”李思明抚着这位身高已经达到自己眉头的未来山东大汉地肩膀道。

    “我想考军校.像我爸爸那样当一个军官!”孙大军认真地说道。

    “哦?”李思明听了这话很开心,“为了表示对光荣的人民解放军的尊教,我颁给你一枚军功章!”

    李思明掏出自己特意带来的一枚军功章,这本来是孙昌的,李思明当初为了安慰李琴,用自己的调换了。

    “这是真的还是假地?”孙大军捧在手里,仔细审视了一番,“怎么跟爸爸的那一枚不太一样!”

    “当然不一样了.这是一等功.你爸爸的那是特等功!”李思明道。

    “你才一等功,比我爸爸差一个档次!”孙大军骄傲地说道。

    看着孙大军骄傲的甚至眼神深处地遗憾,李思明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鼓励道:“有本事,将来你自己挣一个?”

    “李叔叔,你放心,我一定会得几个地!”孙大军握着拳头,像是给自己鼓劲。

    “还几个?”李思明哑然失笑.“没仗打,怎么轻易地得几个?”

    孙大军不知道,李思明一直在欺骗着他,直到多年后当他看到李思明重操旧刀,拍摄地那部让人热血沸腾地《兄弟连》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那时.他已经是一名成熟地军官,没有任何怨恨.却是感激.少年时立下的要拿几个特等功的豪情壮志已经不在.更多的是承担起父辈的责任和默默无言的奉献。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一百八十六章 大买卖

    拜别了沂蒙山,李思明回北京.这次是和妻子、儿子一起看望岳父母。

    老爷子刚脱下军装退休了.成了一介平民。这刚脱下军装.一时不太适应,他以前除了爱看书之外.不爱养花弄草.也不喜欢下棋品茶.总之是很个很无趣很郁闷的一个老头。现在不得不像个小学生一样.试着种花种草.发誓要成为棋坛高手茶中圣手。可怜庭院里那些名贵的花花草草,被一窍不通的老头子修剪得像个士兵.能不能活下去还很难说。

    李思明赶到了北京.没想到妻子杨月却带来一位大鼻子老外。

    这个人李思明认识.而且是他传奇的人生经历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配角。这人叫阿廖沙.前苏联远东空军少尉飞行员,曾经很不幸地成了李思明的俘虏。他几年前就已退役,退役时的军衔为中校.如今算得上远东小有名气的商人。关于这段“抓特务”的故事早在1991年的时候就已经在黑龙江农垦总局的报纸上出现过.也被眼下各种描述那个年代的回忆录节选.是李思明认识的某个大兴的知青写的.将这段本来很简单的故事写得千折百回.洋洋洒洒数万宇.就像他本人在场亲眼所见一样,仿佛不写得曲折一些,就显不出自己的水平。

    上一次见面大约是在二十年前.时光如梭.李思明的身材虽然仍然挺拔.但是小肚子已经开始鼓起来了.而这位阿廖沙已经四十五岁了,已经挺起了很有规模的将军肚。二十年前,李思明和杨月还有这位阿廖沙是在寒冷地雪夜中围着火堆取暖,而现在三人却在北京城里围着四川火锅喝着冰镇啤酒。也许没有当年的那段故事.李思明和这位老外是永远也不会认识,也许没有那段插曲,杨月也许对李思明也没那么有“好感”。人生就是那么让人难以琢磨。

    阿廖沙这位俄罗斯人没吃过如此麻辣的食物。白皮肤变成红皮肤,像是染上一层红色的颜料.脑门子冒着豆大的汗。他一边吹嘘着自己的生意经.一边大口大口地喝着啤酒。

    “真辣啊,不过挺好吃地!”阿廖沙伸着舌头叫着。

    “你这次来找我,不光是看望我吧?”李思明怀疑道。

    “哎,李,我是来做生意地,中国我都跑了七入趟了。”阿廖沙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语道。李思明听着头疼。

    “你现在做中俄边境贸易?这是个好买卖!”李思明惊讶地说道。

    “是啊,现在不错。我一个空军中校.曾经的理想就是一辈子驾驶战机邀游天空,然后成为将军,最后光荣退休。可现在我得养活自己.养活一家人。所以我就退役了。好在自从当年我当了回俘虏,我就自学了汉语。”阿廖沙说到这,对自己当年的丑事.有些不好意思。“总之现在,比大学教授、将军之类的要过的好!”

    这年头.对于前苏联现俄罗斯联邦的人来说。温饱是个大问题.据说莫斯科大学的教授也不得不兼职做出租丰司机。人总要吃饱肚子。有一批俄罗斯人当然包括更多地中国人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做起了进出口贸易,生意一度十分兴隆,拉上一车皮货送往俄罗斯,然后开回一架大飞机是那个年代特有的传奇故事。前苏联高度条中的计划经济和畸形发展的工业体系,让轻工业业品极为短缺.这正是有利可图的行业。

    “李.早就听说您地事业正如日中天,真是令人难以置信。我当年就知道你是很不一般的人物!”阿廖沙擦着脸上冒地汗,一边恭维道。

    “还行。”李思明淡淡地说道,他在回想当年这位前空军飞行员的模样.只是已经太模糊了,很难跟眼前这位商人联系在一起。

    “听说.您的公司出产的家用电器很不错.您看能否给我一批货,价格嘛.便宜一些?”阿廖沙道。

    “你不会想赊帐吧?”李思明道。

    “嗯,您放心.只要您给我一车皮的货,我运回去就能批一大笔钱.我保证会补偿给你更多地!”

    李思明没言语.脸上笑吟吟的.手指很有规律地扣着桌面。杨月看到李思明的这副样子,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好处了。

    “一车皮太少了吧?”李思明结束了深思.反问道。

    “不少了!”阿廖沙道。

    “干脆从深圳.用船发货,找个万吨级的货轮.直接运到远东,如何?”

    “那得多少钱啊?”阿廖沙张大了嘴巴,“消化不了这么多啊!”

    “没关系,多装点纺织品、日用品,能装多少就装多少,这都是挣钱的买卖!”李思明道:“事实上香江电器一直在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俄罗斯政局一直不稳,让我们很难涉足。你若感兴趣.我可以派人跟你去俄罗斯.将来给你一些股份也不妨。”

    “那就不是做贸易了,而是开一家正规的公司?”阿廖沙道。

    “我听说,这两年俄罗斯知识分子移民不少,家庭生活太过艰难,我算得上知识分子,想帮帮苦难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可以介绍来我们微星集团嘛.只要是我们能用得上,有多少我要多少,待遇可以参考美国中上等标准!”李思明道,“我给你中介费,包你满意!”

    李思明就像是干起了贩卖人口的买卖.不过这表情还是一副急公好义的味道。

    “你很有想法啊?”阿廖沙对李思明的这种想法很佩服,他可没必要表示一下自己的大义凛然的立场,“我试试吧!”

    “不过.我还有一项更大的买卖.就担心你没有胆子!”李思明道,“只要办成.我让你一夜之间成为亿万富翁!”

    “什么买卖?”李思明说的那么有诱惑力,阿廖沙听的精神一振。

    “石油,我对西伯利亚地油田感兴趣!”李思明沉声说道。

    “啊……”阿廖沙目瞪口呆。

    “不试试如何知道呢?打个比方,如果某个油田值五十亿美金,你能用三十亿美金购得。那么这节省的二十亿美金。我可以给你百分之十的回扣!”李思明道。

    “果然是大买卖!”阿廖沙咽了咽口水.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

    “我听说美金在俄罗期就是硬通货,堪比黄金,我可以用美元交易.只要价码不太低.手段合理.买个油田.我想并非什么难事。但是如果达成交易。那么必须是联邦政府、内阁、国家议会,地方首脑和议会也要给我背书。为此我可以多付出一笔钱。“李思明如老神在在。

    李思明说的“手段合理”.其实是相反的意思,在混乱的俄罗斯,要么有权。要么有钱.钱可以买到权。唯有有钱人才是大爷。而之所有要让那么多有权力地机构给他背书,是以防万一。要让合法性地依据做足。

    这个机会很难得,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了。李思明想趁火打劫,并且砸锅卖钱也是值得的。

    “这是个大买卖。阿廖沙.我把这个发财的机会给了你,就看你能不能抓住了。想想看.一转手你就成了亿万富翁.这么好的事情可不是随处可见的哦!”李思明接着诱惑道。

    “为什么是我?”阿廖沙问道。

    “因为我只认识你这个俄罗斯人!”李思明道。

    李思明的“险恶用心”.阿廖沙看得很明白。马克思的《资本论》上不是说过吗?只要是利润足够的高.即使上冒着上绞刑架地危险,也有人前赴后继。更何况.只要是用比那些新权贵们更高的价钱,风险还是比较小的。

    1992年初至1994的4月,俄罗斯实施了以“自由化、稳定化、私有化”为核心内容的“休克疗法”,启动了从计划经济制度向市场经济制度转轨地改革。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大刀阔斧地经济自由化、私有化改革以及宏观经济稳定政策。俄政府希望借此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稳定、市场供应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实现向市场经济转型。从实际效果来看.“休克疗法”改革非但没有实现当初预想的目标,反而使原本严峻地经济形势更加恶化.造成了经济严重下滑和恶性通货膨胀.最高通胀达到2500%。围绕改革的方式、成效、前景产生了广泛的争争.经历了多次探索和曲折.付出了惨重地代价.最终不仅实现了从“休克”到“治疗”的转吏而且找到了更为宝贵的财富——“普京道路”。

    而在“休克疗法”这一阶段.俄罗期诞生了无数个霍多尔科夫斯基、阿布拉莫维奇这样的大亨.都是在权力之下的黑暗交易,自然资源被贱卖贱买,而围绕自然资源的政治斗争后来也是让人眼花缭乱。风险很大.但很值得一试。

    “干!”阿廖沙端起一杯啤酒,咕嘟地一口喝下。

    李思明的笑意更浓了。只是万一这个大买卖要是做成了.这钱从哪里出?

    酒足饭饱和做着亿万富豪梦的阿廖沙送走,李思明和杨月手拉着手走北京的大街上。他们很久没有这样闲情逸致地在街上散步,他们似乎回想起往日的点点滴滴.想起当年的甜蜜岁月。北京冬季的阳光悄悄地爬上西墙.给灰暗的墙面镀上了层金色,晒在人的身上暖意洋洋。两人在街上闲荡,没有公司里的烦心事.也没有儿子捣蛋.心情很不错.这让他们回想起结婚前的年代。

    唯一让人不高兴的是,前后左右不远的地方保镖们都在紧张地盯着四周。这些保镖们都是乔小龙介绍来的退伍军人.并且经过专门的系统保安培训,据说都曾担任过国家领导人的卫士,顺带着曾智等人也沾了光。幸亏没有像香港电影里演的那样.一身黑西服戴墨镜.那样太拉风了,想不让人注意都难。

    “阿明,你的钱不够多吗?”杨月问道.她对李思明抓住一切机会挣钱的想法很不以为然。

    “钱是好东西啊,有谁愿意跟钱过不去?不缺钱,阿廖沙来中国干什么?不缺钱.我当年跑到美国干什么?”李思明振振有词。

    “你已经是中国首富了,要那么钱干嘛?”杨月反问道,“你可不能学那些香港富豪.没事尽比富!”

    “我可没那么低级趣味.我永远是无产阶级。要共产,有钱可以帮助一些人.当年老毛子也没少让咱中国人出血.我乘人之危,也算是给老祖宗报了仇。再说咱是用钱买,又不是带着枪炮去抡,咱是文明人,得按经济规律办事!”李思明乐呵呵地说道,“要是阿廖沙真有那么神通广大,我还担心自己没钱买呢!”

    “原来你只是说说而已?”杨月不信.“这个俄罗斯人也就是一个小老板.我不信他有那么大能耐!”

    “不试试怎么知道?这个世界只要敢想敢做.没什么办不到的。如果真是做成了这一买卖.我就是砸锅卖钱也要干上一笔!”李思明道:“有更多的钱,我可以多建一些小学校.多帮助有困难的人,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前些日子去山东沂蒙.受教育了?”杨月嘻嘻笑着道。

    “乐于助人,扶危济困是我一贯的宗旨嘛!”李思明笑着道。

    不知道是真有利可图,还是李思明说得太有诱惑力.俄罗斯商人阿廖沙很快将手中的货脱手之后.摇身一变就成了俄罗斯远东新晋大亨.跑到了莫斯科.削尖了脑袋往权贵的里钻。

    成为亿万富翁的梦想,让这位前苏联中校仿佛年轻了二十岁。

    第四卷 纵横四海 第一百八十七章 拍马屁的艺术

    李思明又去了趟北大。

    此时已经是放寒假的时间,三三两两的年轻学子已经背着行囊准备回家过年,年轻的脸上洋溢着春节的喜悦。午后的阳光晒在人身上暖意洋洋。让这北方干燥寒冷的季节变得不那么不讨人喜欢。李思明的心情很不错,自从事业小成之后,来这到里似乎有些“荣归故里”的味道,就差夹道欢迎了,不过他的好心情很快就会变得糟糕起来。

    一面避风向阳的草地上做着一群学生,中间围坐着一位年轻的女人。这个女人一边抽着过虑嘴香烟吐着烟圈,一边用很不屑的口吻吹嘘着:

    “我刚从美国回来,9月份去的,看过了自由女神像,然后在美国夏威夷呆了三个月。嗯,我是从夏威夷檀香山直飞香港,取道回北京的。

    美国人真是幸福。那么美丽迷人的海岛,那么精致的海滩,真像天堂一边,咱们北京到处都是垃圾。随地吐痰大小便,真不是人呆的地方。

    美国男人都有绅士般的笑容和风度,比中国男人更有男人味,那才叫真男人……

    从旁边路过的中国男人李思明。打了个踉跄,好悬没栽了个跟头。他皱了皱眉,对着北大负责接待的某位老师问道:

    “这人什么来路?”

    “哦,李教授!”这位老师尊敬地回答道。“中文系的一位助教。听说是一位先锋派诗人。很有名地!”

    “噢,我还以为我到了日本。听说那里的日本妓女最喜欢美国大兵!”李思明不咸不谈地说道。

    教师哑然。

    李思明这次来。借探亲的机会和北大商议设立专项奖学金和基础研究基金的事情。李思明作为北大的“教授”。当然也很乐意做出一点贡献力量。北大对这次极为重视。李思明也是被动地成了北大地骄傲。其实李思明地所谓才华和名气,跟北大没有太大的关系。校方安排了一次座谈会。邀请了一些年青教师和李思明交流一下关于科技方面地经验和看法。

    没有想到的是,李思明这一次终于忍无可忍地拂袖而去。

    “我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是一个cb地会员,在学习和研究之余,就会参加各种cb。在这些各种cb中。我认识了很多美国科技界各行各业的leabВвЪъЬьΒβbbder。跟这些leabВвЪъЬьΒβbbder交流时。我发现美国科技的发展享受到许多好地policy……”某位所谓归国学者大言不惭地大谈山姆大叔地种种令人羡慕地地方。夸夸其谈。说就说呗,还非要夹杂着英文单词,让人以为这是新发明地一种语言,仿佛不这么说,就不能表明自己喝过洋墨水。

    李思明心说。你怎么不留在美国。抱着美国人地大腿,那不是很好吗?

    “我去过许多国家。但是无论我身在何地。我总觉得我的祖国最好。我会英、日、德、俄四国语言,但是我说得最多最熟练的永远是中国话。”李思明缓缓站起身来。控制着想扁人的冲动。不紧不慢地扔下这这句话。转身就大步流星地走出会议室。很没有风度地留下一屋子的人面面相觑。

    李思明气呼呼地穿过校园,保镖们跟在后面一路小跑,不知道地还以为是一帮便衣警察在抓坏人。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两个小时之内。就传遍了这春季校园里地所有人。在这校园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李思明跑回岳父家,一屁股坐下,犹自愤怒不已,抓起岳父刚泡好一杯茶。张口就喝,没想到却被烫着了舌头。一家老小看着目瞪口呆。儿子李小明见爸爸出了洋相,还不知好歹地咯咯大笑。差点挨揍。

    “哟,跟谁生这么大气啊?”杨月关心地问道。

    “没什么,我不生气,跟那种人怄气不值得,还减寿!”李思明平静下来。

    他将今天在北大看到和听到的一五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