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来者不善
布政坊,尚书府。
宋家前书房。
两个年轻人跪在门前月台上,大眼瞪小眼,满面羞愧,也尽是无奈。
方才从曲江池回来后,李儒、曹永陪宋岩回到尚书府,入书房前,二人异口同声的命自己孙子跪下。
也没说个缘由……
可气的是,贾琮小儿竟陪着三位老人一起进了书房。
好歹宋华也进去了,不然二人只会更郁闷。
当然,对于被罚跪之由,两人也不是全无猜测。
只是越是想此因果,反倒愈发郁闷……
毫无疑问,自今日之后,二阙词一出,贾琮在士林中的名声只会如日中天!
再加上之前那阙《赠杏花娘》,若非贾琮年纪还小,那他完全已经可以借此名声,在平康坊里欢度余生了,还是免费的……
如今平康坊七十二家青楼,哪家花魁若是不会唱“人生若只如初见”,简直羞于见人。
今日起,又要多两首。
成就了这般大的名声,然而“鼓动人”却被罚跪。
真是好气啊……
更气的是,贾琮在那阙《定风波·四月二十日》中,将他们记录在内,还是以“丑角儿”出现。
这样的好词,用膝盖想也能传诸四海,甚至还能流传后代。
如此,天下人皆知他们狼狈,独贾家那三小儿得意,太可恨了!
只是,不管气也好恨也罢,他们也只能忍着。
虽然当初初见时,贾琮为避免尴尬,主动提出他们不用和宋华一起称呼他为师叔,平辈论交。
但说到底,他们还是矮了贾琮一辈。
其实不止他们矮一辈,这世上有太多读书人,官场上的士人,都要比贾琮矮一辈。
原因很简单,宋岩辈分着实太高。
这些年带出来的徒子徒孙无数,而他的门生们,都是贾琮正经的师兄。
这些门生这些年也都已长成大树,门下又有无数门生。
如此算来,尊贾琮一声“小师叔”者,简直不计其数。
就是喊其“师叔祖”者,也绝不会少。
所以,两人此刻渐渐明悟过来,今日他们做了一件何样的蠢事……
……
书房内。
曹永叹息一声,神情有些萧索道:“我夫为宦一生,如今致仕,就要归乡。不惧权势尽失,不惧俸禄全无,只心痛后继无人啊!”
李儒也面色沉重道:“往日里看着,都是温润贤良,知礼懂事,谁知到底在名利前,露出了本性。”
宋岩自然知道二人在说谁,不动声色的看了眼面色平静的贾琮,他呵呵一笑,道:“润琴、寿衡,言重了。文则、子敬二人到底尚幼,初逢大变,难免心神失衡。再者,也是在为你二位鸣不平,孝心可嘉。”
曹永连连摆手道:“松禅公,咱们都是相交数十年的挚友了,哪里还需说这等自欺之言?是,他们是逢大变,可子厚难道就不是,怎没见他为难清臣?松禅公待清臣比待他这个亲孙子还亲,可关键时刻,子厚却还像着他这位小师叔,足可见子厚心性之佳,品性之良!
我本以为,这辈子我是比不过松禅公了,可亲手养大的孙儿,未必就输于子厚。
可如今看来,我与寿衡,到底比不过松禅公你啊!”
李儒闻言,也是连声叹息。
曹永这番话,宋岩等人如何想不得知,可就跪在门口的曹辉、李和听了,却是真正的肝肠寸断。
两人完全忍不住,跪在那里嚎啕大哭起来。
哭声中有委屈,有自责,更多的却是羞愧……
哭了一阵后,二人就听书房房门打开,两人抬起头,用朦胧的泪眼看去,看到的,却是那张最不想看到的笑脸……
……
神京西城,居德坊。
荣国府。
荣庆堂内,李纨正陪着贾母、薛姨妈和鸳鸯抹骨牌。
只是素来稳重的李纨,今日却明显心神不宁,屡屡出错牌。
贾母奇道:“今儿是怎么了?再不用心,仔细银子都让姨妈和鸳鸯赢了去!”
薛姨妈笑起来,鸳鸯则道:“老太太,大奶奶是在担忧兰哥儿呢。刚才那阵儿雨多大!”
贾母醒悟过来,却没好气道:“担忧也是白担忧,之前我就劝你,别放兰小子出去,才多大点?偏你不听,非让出去长长世面。这会儿子却知道操心了?东路院那个,走到哪儿都是一片风雨,没一天安生的时候。如今啊,我听到他的名儿脑仁都疼!”
堂内众人都笑了起来,薛姨妈说好话道:“不是我奉承,我听人说,越能折腾的哥儿,以后能为愈大。如今老太太操心,往后自有享福受用的时候。”
贾母却摇头道:“这才是笑话了,我还能沾他的光去?难不成他还能给我挣一顶太妃的诰命回来?”
薛姨妈:“……”贾母如今已是一等国夫人的诰命,再往上比她高的只有王妃和宫里的后妃,所以几乎不可能再高了。
见说住了薛姨妈,贾母无奈笑道:“所以啊,只盼他能给我省点心,别再一日三惊。我虽不喜他,可到底是荣国公的孙子,还能怎么样?
若是能老老实实长大,日后娶妻生子,本分度日,我就阿弥陀佛了……”
薛姨妈提醒道:“如今哥儿在外面好大的名声,听太太说,老爷都极喜欢。”
贾母嫌弃的很,道:“咱们这样的人家,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难不成还能将宗亲之爵,提成亲贵武爵?”
薛姨妈再度语塞……
看来,贾琮不管做的再好,都难以入了这位贾府地位最高的老太太的眼。
再想想昨夜和女儿闲聊时,她有些不大对劲的神色,薛姨妈隐隐有些忧愁……
正这时,众人就听到外面传来的声音:
“环三爷和小兰大爷回来啦!”
最激动的自然非李纨莫属,当时站起身来,想迎出去,却又及时反应过来,没有以母迎子的道理。
薛姨妈对贾母笑道:“当娘的何曾容易过?”
贾母对李纨却开明,笑道:“这大孙媳妇是个极好的,寡妇失业的只守着兰儿过日,每日里不是孝敬我,就是领着一群小姑子们做女红,难得看她焦急一回,看她往后还放不放兰儿出去。”
还别说,李纨真有些后悔了。
尤其是方才大雨如瓢泼时,李纨满心思都在担忧,贾琮能不能照顾好贾兰。
毕竟,贾琮也只有十二岁。
即使他再少年老成。
若果真贾兰有个闪失,她也必是不能活了。
这会儿听到贾环和贾兰回来,李纨满心欣喜之余,也有担忧,她怕看到一个浑身狼狈不堪,面色发白入病的孩子……
不过待看到两个孩童进来,不仅面色还有激动之余的涨红,连眼睛里也还都是灵动喜悦之色时,李纨一怔,又发现贾兰和贾环连身上的衣裳都换了,换成了两件模样相同的厚春锦衣,没等两人给贾母行礼告归,她就急问道:“你们这是怎么了?兰儿,你的衣裳呢?”
贾兰还是依足礼数给贾母、李纨及薛姨妈见完礼后,才老实回道:“母亲,衣服在游芙蓉园时遇雨淋湿了,回曲江亭后,有宫里的内侍送了干爽的衣裳来更换。换下的衣裳还在马车里……”
“哟!”
上面薛姨妈笑道:“宫里还派人专门服侍你们啊?”
贾兰道:“回姨奶奶的话,是服侍两位内阁相爷和大司空等大人。”
薛姨妈愈发惊奇道:“连内阁相爷也去了?”
贾母闻言也侧目,李纨更是又惊又喜。
虽然身份更贵的人她也见过,可意义到底不同。
贾兰日后是要走科举之路的,这般年纪就能与相国同游,这等经历却实在难得。
李纨喜道:“兰儿,未曾在阁老跟前失礼吧?”
贾兰连连摇头,道:“三叔一直照顾我和环三叔,不曾失礼。”
李纨高兴道:“嗯,你听你三叔的话就好。对了,你三叔人呢?”
贾兰道:“三叔怕家里担心,就让我和环三叔先回来了,三叔被招去了尚书府,三叔先生家。”到底稚子心性,忍了好久,贾兰到底没忍住,对李纨道:“娘,三叔今儿又出了好大的彩!”
李纨知道贾母不喜贾琮,本不欲接话,可上头薛姨妈却兴致颇高,笑问道:“你三叔又出了什么大彩?”
贾兰见其母没应,犹豫了下,还是答道:“从齐贤林出来,好些家的子弟都逼三叔做词,还说外面人都说三叔的坏话,怀疑那阙《赠杏花娘》不是三叔所作,不然怎地先前从未听说过三叔的诗词?”
“哟!那些人可真不好!”
薛姨妈同仇敌忾道。
贾兰连连点头,道:“姨奶奶说的是,他们不是好人。”
薛姨妈笑问道:“那你三叔写了没有?”
贾母在一旁没趣道:“若是没写,哪里会有彩头?不过一首好诗好词罢……”
贾兰有些急,道:“不止哩,那些老大人听罢三叔写的词,当时就大哭起来,还写了几首秋愁的诗,不过都没三叔写的好。”
贾母不信道:“他们为官做宰,做了一辈子学问,还比不过你三叔?”
贾兰郑重点头道:“经义学问自然要强的多,可诗词却是比不过,因为我见老大人们都哭了,想不明白,就问三叔,三叔想了想,又写了首词,然后那些老大人们竟连哭也忘了,齐齐大声叫好,喜欢的了不得!”一词令其哭,翻手一词再令其笑,怎可能比得了?
贾母:“……”
见贾母语滞,鸳鸯忙向李纨使眼色。
李纨看见后,对贾兰道:“好了好了,和你环三叔先回去吧,明儿再去东路院好生读书。”
贾兰应下后,就和已经快无聊死的透明贾环出了荣庆堂。
只是二人刚出门没走远,又被人喊住,贾兰回头看去,只见荣庆堂内呼呼啦啦的出现一大票姑姑们,眼睛放光的朝他急急合围而来……
小贾兰明显被唬了一跳,显然,这些姑姑们“来者不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