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_第 746 章
带走。
按照几位大佬的意见,天子接到奏报,必定会立刻派人前来朔方。届时,将押在云中郡的於单一并带来,依圣意进行处置。
飞骑离开朔方郡,日夜兼程,马不停蹄,仅用数日时间便抵达长安。
长安宫内,刘彻接到喜讯,看到大军呈上的捷报,不由得大喜过望。不顾宫门将落,迅速派人召丞相、大将军、御史大夫、太仆和大行令等入宣室共议。
卫绾套着老迈人设,动不动就威胁要碰瓷,听到边地捷报,动作却是比谁都快,甚至没有乘车,策马奔赴汉宫。
窦婴紧随其后,两人近乎是前后脚。
直不疑大概是过于激动,下马时意外崴脚。眼见窦婴走远,随手抓住走过身边的太常许昌,用金鸡独立的姿势,蹦着进了汉宫。压根不在乎自己足足比许昌高出半个头,身板更宽出不少。
身为堂堂御史大夫,这样的姿势实在不能看。
换做今日之前,谁又能想到,向来以严肃示人的直不疑会如此的放飞自我,闪瞎同僚之眼。
眼见许昌被压得矮了半截,王恢和韩安国实在看不下去,直接一边一个,将直不疑“扶”了起来,大步向前走去。
许昌借机脱困,一边整理衣冠,一边举袖拭汗。看向快步疾行就差小跑的卫绾,扫一眼满面红光的窦婴,再瞅瞅被王恢韩安国夹在中间的直不疑,心头不由得一阵哆嗦,甚至对人生产生怀疑。
从天子发下招贤令,各家各派的贤士门徒聚集长安,汉宫中就变得异常热闹。
诸多贤士聚在一处,主张自家学说,三天一小怼,五天一大怼,动不动还要约到城外砍一场。朝中官员或主动参与,或被动下场,陆续被激发出“真xing情”。
看看如此的朝会,再想想先帝时期,纵观景帝时的三公,对比卫绾、窦婴和直不疑的画风,许昌以丞相为目标的心瞬间凉了半截。
到卫绾那个岁数,只要不在天子跟前蹦高作大死,拄上一根拐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为所yu为。
许昌自问没有这样的底气。
为求人生安泰,还是歇了曾有的心思,别再牵涉天子后宫,满足于做个太常,莫要力争上游为好。
第两百六十四章
十万匈奴南下遭遇大败,军臣单于战死, 右贤王战死, 左贤王被俘, 左谷蠡王和右谷蠡王狼狈逃回草原,身边亲信不足一万。
别部随扈早作鸟兽散, 各自返回部落。
有的抓紧时间改换门庭,想方设法联系归降汉朝的同族,期望为自己寻一条生路。另有少部分意图在匈奴背后chā刀, 想趁匈奴本部最虚弱时反戈一击, 仿效冒顿当年的发迹经历, 一跃成为漠北的霸主。
前者尚有几分成功的可能,毕竟自武帝登基, 边塞开胡市以来, 归降的部落络绎不绝, 羌、乌桓和鲜卑更追随汉军作战, 甭管表现如何,至少诚意十足。有这个大前提, 在边郡太守跟前, 各部首领多少能说上几句话。
如果他们肯出面帮忙, 这些零散在漠南, 不愿同往漠北的胡部, 就有可能得到接纳。
见识过汉军的强悍和恐怖,侥幸归来的部落首领和祭师通气,召集族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最后达成一致,漠北苦寒,跟着匈奴只能吃糠咽菜,没有前途不说,还会被掠夺,部落中的牛羊都会被抢走。投靠汉朝是最好也是唯一的出路。
看一看几年前归降,甘愿为汉天子放牧征战的同族,再看看缺衣少食、日子愈发艰难的自身,再是倾向匈奴本部的部民,此刻也识趣地闭上嘴,没有反驳首领的提议。
跟着匈奴迁徙,既要对抗严酷的环境,又得熬过艰难的生活,更要提防随时可能北上的汉军,怎么想都是自找罪受,很不划算。
别说汉军不会进入漠北。
在白羊王和楼烦王覆灭之前,谁能预料到,汉军会在冬日挺进草原,在yin山南麓灭掉数万匈奴。
不想提心吊胆过日子,必须好生为自己打算。
“投汉!”
最终,部落上下一致拍板,立即派人南下,同归降的同族接触。付出再大代价,总好过跟着匈奴远遁漠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