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段阅读_第 1364 章
京城这边也开始筹集可用财物,准备运往原州。力图在受灾地区还没有饿殍遍地的时候,提前控制事态。
朝廷的反应已经算快了,即使这样,原州地区也流言四起,声称,原本半年的旱情并不至于让次次灾祸严重到这种。究其原因,就在于皇帝刚愎自用,连年新建无用工程,造成赋税极重,把原州各地百姓家中仓储盘剥一空,才毫无抵御灾祸之力。
皇帝,虽不至于自大到,认为自己是少有的贤明之君,可比之前几代君主,却是强了很多。
大夏朝在他执政这几十年,已经有了中兴之势。武将安守边陲,震慑域外之敌,已经少有战事。而国力,除了这十几年被太子搅得国库日渐虚空,其余都还算好,称得上百姓安康。
在他治下的几个州郡,居然传出这样诽谤君王的话,这让皇帝极为震怒。皇帝甚至都没想着掩饰这些流言,其实,就是想掩饰也不见得能掩饰的住就是了。
他把四个阁老,太子、禹王,以及户部尚书、两位侍郎,传到勤政殿。
皇帝怒极之下,直接把厉勉呈上来的密折,砸在于世清脑袋上:“你好好看看这里面都写了些什么。你给朕把这几年原州一带的税收整理出来,再和二十年前的税收情况做个比对。给朕拿到朝堂上来,说说这苛政赋税到底是怎么回事?朕倒要看看,朕是怎样苛待臣民的!”
于世清根本就不敢躲,老老实实挨了这一下。忙忙的把帽子扶正,又手忙脚乱的把密折捧在手中,并不敢看,不住的磕着头,嘴里说着:“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于世清自然知道,朝廷连着三年修建轨道。
第一年用的是铁质轨道,虽然耗费较大,可是那些铁材大多用的是朝廷经年积累下的。就算福王借这个机会大量开采冶炼,那也不是主要花费。
而去年的木质轨道修建,成本已经少了很多。在轨道修建中使用的民夫,也大大缩减。不但不用供应这些民夫的食宿费用,而且这些人回乡,可以自行从事农耕、做自家的生计,并不如何耽误百姓生计。
今年也是一样,木制轨道修建和铺设用的管事,主要是禹王府的人。同样的,费用并不很高。
第九百零八章 这就是机会
相较于太子挥霍出去的财物,修建轨道真不算什么,即使有些花费,但都是正经事。而且很明显,修建轨道之后,朝廷运输物资消耗的人力物力大幅度减少,这项工程,财力紧张一段时间之后,就有了长期效益。
皇帝为了修建轨道,皇宫日常的各种仪式、宴会也都是能简则简。甚至这两年官员罚奉的次数都比过去多了。寻常斥责降级,现在都改成了罚奉。
修建轨道总是要用银子的,这样,太子的用度就得减少,可太子不肯啊。所以,各地赋税过重的情况就成了事实。尤其原州等地,一向商贸繁盛,这两年的赋税更是苛刻。
如今,有这样的传言出来,难怪皇帝着恼。
于世清几乎能想象到自己的结局了,人家王贤只是辞官回乡,他掌管户部这么多年,这么多银子不知去向,就是拿他八条命也抵不上啊。
于世清跪伏于地,在内心深处反复思量户部事务是否留有差错。他只能寄希望于户部上下官员做事隐秘,这些年所做勾当,和隐匿下来的银钱数量,不会被查出来。
于世清还算有自知之明,还知道什么是自危。
同在勤政殿的太子,风轻云淡的侍立一旁,心中却满是不以为然。
修建那劳什子的轨道,原本就是花钱的。如果不修建,那些银子不都在国库里吗?
从古至今,广阔大地上没见哪处有轨道,人家不照样活的好好的。既然一定要做,那就怨不得百姓抱怨连天。
韩延回和阁部的其他三人也是跪于地上的,见皇帝怒气不减,他磕头说道:“陛下息怒,小民大多无知,听了些闲言碎语,又恰逢大旱,才以讹传讹,以泄私愤。朝廷兴建工事,非是修建享乐之所,而是为了家国民生的长远之策。前年、去年的两条轨道,使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