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18

第533章 深圳台与西游记(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东方好莱坞 作者:一品黄山

    “老板,你可是真是把我们打了个措手不及!”

    郑丹瑞给林孝智冲了杯红茶端到他面前,抱怨连连:“也不知道这次我们亚视跟金像奖的合作会不会黄了!”

    “谢谢!”

    林孝智接过茶杯只抿了口就放下了,闻言脸上并无太表情变化。(顶点小说 )

    因为之前跟tvb签的三年电视直播协议到今年jié shù ,年初时《电影双周刊》主动找上门来,想跟最近风头无两的亚视合作。

    说起来他直怀疑,以金像奖评委会的尿性,自己这样的纯商业片导演很难入他们的法眼,过去几届金像奖里虽说他每届都能获得个提名,其中不乏重量级奖项,但最终真得到的也就只有两座小奖奖杯而已,本届他能得到‘最佳导演’提名,说白了还是金像奖评委会甚至可以说是《电影双周刊》的gù yì 为之。

    也许在他们看来这是自己shì fàng 的善意,但心高气傲如他看来,却不下于施舍。

    这也是缘何林孝智虽然批准了亚视这边跟金像奖谈合作,另边却给他们上上眼药的原因之。

    《电影双周刊》还有金像奖评委会的些人把持着金像奖的评选权,看似十几个组织起选拔很公平shí jì 上不仅不对外吸纳意见,内里充斥着各种交易,这些绝不是个希望做大做强的电影大奖所该有的,别人不愿意也不敢来曝光,他林孝智就只好自己赤膊上阵。

    本不zhǔn bèi 回答zhè gè 问题的,奈何见郑丹瑞反复念叨,他也只好开口回答几句:“别跟我说在颁奖典礼前,你没听说影评人协会跟导演协会为了《婚姻勿语》跟《双城故事》闹起来的事。87年之前金像奖的评选虽然是内部进行,但有众影评人跟电影人的监督,每届都是兢兢业业,每个奖项都非常合理且公平。可自那年下子扩增了影评人协会、摄影师协会等个组织后,金像奖就完全变了wèi dào 。我可是听说条潜规则,不是导演协会的人不可能被提名为最佳导演、同理不是摄影协会的人也不可能得到最佳摄影奖。还有那些影评人,光靠喜好这几年盲目推文艺片上位,这算是什么,把金像奖当成自己的玩具吗?”

    郑丹瑞嘴巴动了动,却没有接话。

    他跟金像奖协会内不少高层私交莫逆,当然比外人知晓的,也很清楚林孝智说得不假。只是这些都是些潜规则,为了zhè gè 跟金像奖那边闹了,在他看来少还是得不偿失的。

    只是看了眼他的表情,林孝智就猜到了他心里并不赞同自己的意见,对于郑丹瑞这员大将他还是比较看中的,只好jì xù 点拨说:“金像奖的确在香港很有影响力,但我们并不惧它,别忘了这次是他们主动找上门来的。依托亚视跟寰亚,我们真要摒弃金像奖重新弄个电影大奖出来,金像奖那边也只能干瞪着眼。而且这才是年初,距离下届金像奖开幕还有将近年呢,该急的绝不该是我们!”

    给他这么点拨,郑丹瑞皱眉回味了会儿,突然抬头看向了他,心中恍然大悟。

    是了,正如林孝智所说的。如果对手只是亚视家电视台,又或者只是寰亚家电影公司,金像奖绝对不会只听外界传了点林孝智对他们不满的风声,就主动上门来有意谈合作。因为他林孝智不仅手握香港最大的电影集团,在电影圈里拥有巨大人脉,同时还是香港传媒巨头,真要甩开金像奖单干,只靠《电影双周刊》zhè gè 财政状况直不好的后台,金像奖血拼他们铁定财力跟广告宣传上远不能与他们相比。

    现在金像奖那边就算是气恼林孝智捅娄子的举动,恐怕也应该担心他对金像奖的不满态度。距离下届的金像奖看似还有年时间,不过kǎo lǜ 到12月就会停止收录本年度入围电影,并进行广告、造势、内部评选、对外公布提名等等,shí jì 上留给金像奖那边的时间其实只剩下半年左右。应该着急的是他们才对……

    金像奖当初找上门来要跟亚视合作,最先联系的jiù shì 他郑丹瑞。而这也是他担任亚视副总以来的首次运作,所以郑丹瑞还是非常希望两家最终能走到起的。

    明白了这些,他才把心中的烦恼给压了下去。跟林孝智说起了今天请他来的事儿……

    ……

    大陆的电视台比整整迟了十数年后才开放的电影高门槛不同,自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就引进了大量的欧美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电视剧、动画片。

    比如美国的电视剧《海底游记》改名《大西洋底来的人》在央视台上映,结果形成万人空巷。

    《大西洋底来的人》剧中的时尚墨镜“麦克镜”也jiù shì 蛤蟆镜,居然成为了当时仅次于香港电子表的暴利产品。几毛钱在沿海地区进货的墨镜,在“麦克镜”热潮中,甚至能够卖到几十块钱!要知道当时大陆很居民个月的shōu rù 也不过几十块甚至十几块钱而已。

    随后引入《加里森敢死队》经放映也是大火,这部在美国反响般般的电视剧,登陆大陆后立刻成了国民电视剧,原本全集有26集,但是播放到16集的时候。因为引发了些社会事件被勒令停播,结果让央视打上了“全剧终”字幕,引得观众哗然,纷纷给央视写信,质疑为什么放了半就不放了,还打上全剧终字幕欺骗观众。(有兴趣的自己去查,不谈)

    而央视当时引进《大西洋底来的人》、《加里森敢死队》这样美剧,仅仅是用了几千美元至两万美元的超低代价引进的。后来,美剧仍然小范围地传播着。

    因为大陆当时居民对于精神需求逐渐增大,央视引进播放的海外影视剧,引进部,红部!

    上海台在1980年便与专门拍摄电视剧的美国劳里玛影视公司签订了合同,每年固定引进3到4部美剧,由上海电视台译制并在当地播出。系列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在该台首播之后,成为经典之作。

    《成长的烦恼》给中国观众展示了种全新的美国家庭教育方式,也带来了“肥皂剧”的概念。“他们可以跟孩子承认错误,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断然不可能的。”

    日本的《血疑》、巴西的《女奴》、墨西哥的《诽谤》在内地相继播放,轰动时,持续了外来电视剧的冲击热潮。

    在八十年代初,亚视也是那个时候曾经跟大陆有过段时间的合作,靠半卖半送的超低价,向大陆输出了《霍元甲》、《陈真》这几部电视剧,尽管没赚到什么钱,但亚视却因此在大陆赢得了不菲的口碑跟潜在影响力。这可以说是亚视当时的新老板邱德根入主亚视后,为亚视带来的改变。

    可惜的是,这项合作却没能够坚持下来。主要原因还是当时邱德根只买下了亚视部分股权,另半还掌握在澳洲财团手上,而这些大鼻梁的傲慢白人看邱德根把亚视的优质电视剧低价卖给大陆登时不乐意了,抱起团来在董事会议上找他的麻烦。当时邱德根才刚入主亚视不久,不愿意跟那帮澳洲佬闹起来导致亚视内部动荡,加上大陆食髓知味后再找上亚视想要购买电视剧时,开出的价钱依旧是白菜价,最终断了亚视跟大陆之间的合作。

    反而是邵夫的tvb趁机联系上了大陆,接连对大陆输出了《上海滩》、《射雕英雄传》等部电视剧,影响力逐渐超越了亚视,而邵夫跟他的tvb也因此捞到了不少政治资本,自香港回归谈判以来,他跟他的无线便直是大陆积极拉拢的对象。

    不过八十年代的大陆,还没有完全走出政治时代的影响。因此电视台看似开放,shí jì 上政策也是朝令夕改,上半年批准引进,下半年很可能广电就要卡文了。

    美剧跟些其他国家引进的电视剧,因为可能引起恶劣的社会影响,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后便减少了引进。港片也随着越来越的政治因素影响,于同时期遭砍。

    不过随着改革的进步深化,尤其是这几年林孝智的不断幕后推动,今天亚视终于再次迎来了这么个机会,水之隔的深圳台找上门来了,想跟亚视合作从亚视引进几部电视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